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1年初中央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领会其精神要义,借鉴古代“德治”思想理论精华,推动国家文明建设是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孔子是古代“德治”思想理论集大成者。孔于思想主要是关于人与社会群体应该遵守的人本原则思想。孔子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积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是孔子创建的儒学这条长河里的主流 ,孔子特别重视道德的价值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基本观念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是孔子道德标准 ,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今天我们重新回顾孔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论述 ,发扬儒学中伦理道德观之精华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提高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如“为官以正”的思想、“为官尚义”的思想、“节欲戒贪”的思想等,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名垂青史的清廉官吏。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廉政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仁人”、“士”而是“君子”。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君子人格的品质特征,认为孔子所设计的君子人格是集“知”、“仁”、“礼”、“勇”为一体的道德伦理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还需要道德伦理层面的考量,因此,作为道德伦理人格的君子人格就对我们针砭时弊,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性之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领导观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仅在文化、教育领域有重要建树 ,而且在思想政治领域也独持己见 ,自成一家。在领导工作方面 ,孔子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主张 ,并形成了具有孔子特色的领导观。认真研究孔子的领导观 ,对于做好现代领导工作 ,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孔子领导观的主要内容孔子的领导观内容相当丰富 ,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为政以德” ,反对对人民实行严刑峻法孔子十分重视道德的作用。他认为 ,作为执政者 ,如果注意发挥道德的作用 ,就会对人民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 ,使人民自愿接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孔子的“中庸”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中受到曲解。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看 ,折中并不是“中庸”的本意。孔子的“中庸”思想是针对当时“攻于异端”的社会现象提出的 ,它是一种包容综合的至德。  相似文献   

7.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推恩于民,实行“仁政”。其仁政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统治者安邦定国的正统思想。这种仁政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论语》中,孔子从伦理的道德意义上区分了君子和小人,并认为要针对君子和小人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孔子的德育思想可以为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孔子在义利关系上 ,提倡“义利统一”、“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 ,也是一种治国原则 ,对于协调公与私、道德与物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重新审视孔子的义利观 ,对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警察言语行为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以及履行职责的质量和水平,当前民警在言语态度、言语陈说以及言语策略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就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而言,有“义务本位”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有“强制性权力”职业理解的影响,有“主流价值观式微”社会环境的影响,有“敏行讷言”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有重“文”轻“言”语文教育的影响.公安机关在警察教育中需注意文化的渗透影响与言语训练的强化.  相似文献   

11.
孔子“无讼”思想的本意是:通过对民众的道德教化,积极地预防诉讼;当诉讼已然发生之后,重视诉讼,公正地审判案件以化解社会矛盾。准确地解析孔子的“无讼”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老子与孔子的道德概念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是指世界在终极意义上的本质和规律。道在自我运动的过程中,整体性地分化为天地万物中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在世界和天地万物中的道,作为它们的内在素质便是德,从而成为道德,即得道之德。在孔子的《论语》中,其最高范畴既不是“仁”,也不是“礼",而是“道”。孔子所说的“仁”是指人所应当具有的合乎道德要求的博大的爱人之心,他所说的“礼”是指以周礼为最高典范的合乎道德的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这方面看,孔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人之道”的道德概念。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西周礼乐相依的“德政”,是一位非常注重“礼”的思想家,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尖锐的冲突。本文从孔子与子路非同寻常的关系中探究了孔子晚年急于投身于现实政治的思想背景。孟子的“变置”理论是对孔子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学说因为有性善论、自由论和民本思想作为基础,因而,在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上孟子就必然要提出何以面对“独夫民贼”的问题。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在孟子的理论中明显吸取了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和谐精神,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它贯穿于孔子宇宙观、认识论和道德伦理观,体现在“和为责”的价值观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泛爱万物的仁爱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中庸”的致和之道之中。  相似文献   

15.
孟子宣扬自己的正义观,以图重塑人们的正义感,以救天下之危乱。他拒邪说、辟杨墨、正人心,在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仁义并举,凸现“义”范畴的内在的道德价值以及外在的政治价值,同时提出相应的正义原则。孟子的正义思想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广东孔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举行“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学术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及发言提要29篇。会议论文和发言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思想、政治哲学等进行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内涵精髓、当代价值及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启迪、作用;另一类是将孔子思想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如跟普通中小学乃至民办中小学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及同开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广东儒学研究会副会长章权才教授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与会者围绕“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进行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美国汉学家芬格莱特认为礼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礼仪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并把孔子的思想归结为“人是礼仪的存在”,这是很有见地的。但是芬格莱特忽视人之真切情感与道德价值实现的内在关系,把人之真切情感的剖析视为“心理学偏见”而有意避免,因此他对人和礼的理解存在抽象化的缺陷。孔子把礼仪理解为情文的统一,他认为,作为人行原则的礼仪规范必然与人的自然情感和道德自觉密切相关,但必须区分德性成就和功利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 ,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尽管孟子思想中核心的观念就是“仁” ,但他依据孔子的以“仁”释“礼”的思路 ,对“仁”进行了理论抽象 ,不仅把“仁”看作是礼的内涵 ,而且他进一步论证了礼乐制度所体现的仁义礼智 ,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 ,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其意是说:言语(即“辞”)只要能达意就可以了;换言之,言语只是为了达意。他这么说,为的是强调“达”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言语的其他要求(如“文彩”之类)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同时又说过“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  相似文献   

20.
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代思想上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之内容的论述是最为丰富的 ,其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在孔子那里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 ;一切具体的道德规范 ,都隶属于“仁”或由“仁”推理而来。因此 ,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就必须围绕“仁”这一核心展开。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 ,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 ,而且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因人施教、身体力行等等。今天的人们应当以辨证的眼光 ,客观地分析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之所在 ,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然后再作出肯定什么 ,否定什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