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作曲家、艺术家王洛宾在其长达60年的艺术生涯中,留给世人由他创作、收集整理、改编翻译的近千首歌曲。其中,他所收集编译的十几个民族的民歌有700多首。此外,他还创作过6部歌剧,出版过8部歌曲集,其中的优秀歌曲传唱到全世界。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艺术家,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奔赴抗日前线,参加抗日宣传组织,他所创作的《老乡,上战场》、《洗衣歌》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全国解放后,他怀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获新生的王洛宾以惊人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带血的项链》、《托木尔的百灵》、《奴隶的爱情》3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其中以反映哈萨克族生活为题材的《带血的项链》于1981年在北京参加全国会演,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简介胡红一,1968年出生,河南驻马店人。曾任《南国早报》首席记者、《健报》(广西日报社主办)副总编辑,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广西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出版过长篇小说《真情三人行》、个人文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胡红一卷》、城市传记《龙城密码》、人物传记《中国式山水狂想》、剧作集《山歌牵出月亮来》等。他还广泛涉猎新闻、音乐、影视、戏剧等多个领域,担任作词的歌曲有《人民公仆》、《山歌牵出月亮  相似文献   

3.
浅谈网络歌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歌曲已成为流行歌曲的新形式,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网络歌曲已形成自己的代表作品、代表歌手和独有的艺术风格;网络歌曲的流行使我们认识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络对音乐的重要影响,要加强对网络音乐的管理;同时证明音乐创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周易》是天地之道,《尚书》是先王行事的记录,《诗经》是先王之泽尚存下的无邪之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因为传承了经学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与思想价值系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诗言志,歌永言”。抗战时期,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火中诞生。《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  相似文献   

6.
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风靡了大学中学校园,甚至一些小学生也在请“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观察时下被大小媒体炒得火热的各种流行音乐排行榜和大街小巷最畅销的音乐唱盘,几乎全是这样的歌曲。  相似文献   

7.
阮籍是魏晋时期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其《乐论》一文综合并超越了儒家、道家的理论,对音乐的本体、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审美境界等问题作了新的论述,是同一时期除嵇康《声无哀乐论》之外的又一音乐理论名著,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弘扬优秀儒家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儒家文化中优秀传统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文化认同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著名讲话中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的科学概念,深刻阐明了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着力强调了在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要注重发挥这一有中国特色的“精神纽带”的作用,也为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笔者拟从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的角度谈一些体会,就教于与会的同志们。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古代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名词。1911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才有中华民族概念,但这不等于说古代没有中华民族实体。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历史,越是研…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伯坡考察时,发表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丰富了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思想内涵,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件。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朴素、勇敢、智慧的优秀品格著称于世。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所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闪耀着艰苦创业精神光辉的奋…  相似文献   

13.
红色音乐文化发展与建党百年历程相伴而成。它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时期的萌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奠基与形成,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经典红色音乐作品,淬炼了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了“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在未来发展中,红色音乐文化发展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一、要振兴中华民族,就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必然归宿,是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邓小平同志在《振兴中华民族》一文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7页。以下引文均出自此卷)这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逐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  相似文献   

15.
政治象征是政治体系凝聚政治情感、构建集体认同的必备环节。歌曲作为政治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特定时期政治文化的生动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围绕着抒情歌曲展开的论辩实质上是对歌曲所呈现的政治象征的甄别和再规约的过程。以对《九九艳阳天》的论辩为例,"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理念下抒情歌曲的音乐属性往往让位于社会属性,其生存空间在政治权力关系中逐渐受到挤压。政治正确被视为情感表达的基本秩序,同时,"小我"的个人情感被划入到创作的"禁区",而宣扬抽象的"大我"则成为了歌曲的主要任务。因此,论辩形成了一个对歌曲的政治象征进行筛选的公共场域,使歌曲与具体政治任务相融合,从而达到对政治象征进行控制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周易》天地之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起点;《尚书》王者之范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基石;《诗经》无邪之思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成的文化源头。探索先秦经典文献所蕴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层文化基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实现廉政"中国梦"的重要指示。《周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廉政智慧,充分挖掘《周易》中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廉政"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主旋律歌曲蕴含的主要元素,总结出主旋律歌曲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再从深入研究主旋律歌曲的应用机理中得出主旋律歌曲是统战宣传主要形式这一判断。在此基础之上,由于蕴藏的艺术性高、极易传播并且容易留下印象等特点,主旋律歌曲的应用与推广能帮助党团结人民,团结集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国民为国家强盛而奋斗的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主流媒体的“中华民族”媒介话语实践和有效表达为我国民族话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驱动力。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批判话语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关于“中华民族”的876篇报道(1949—2021年)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后发现,《人民日报》“中华民族”媒介话语通过多体裁、多版面、多主题共同形塑中华民族媒介形象,经历了阐释“中华民族”概念所指由模糊到清晰、话语主题由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人民日报》“中华民族”媒介话语在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历史、阐释“中华民族”概念所指、形塑中华民族形象、构建民族话语、引导中华儿女培育正确的中华民族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血脉,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支撑上有系统的规划。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道德的教化,又要注重传统文化自身的不断创新,既要注重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传播,又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