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的现场特点和驾乘人员的损伤特征,为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提供信息。方法收集本区2005年至2014年142例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资料,包括事故经过、事故类型、现场特点、车辆特点、驾乘人员情况、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在各类型事故中的损伤部位和特征、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区别,事故现场有规律性。结论通过现场与人体损伤特征的分析,可以甄别摩托车驾乘人员。  相似文献   

2.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在某二级公路上发生一起两轮摩托车与道路右侧的安全防护桩相撞的交通事故,车上两人,一人重伤,一人轻伤。由于家属认为重伤者不会驾驶摩托车,摩托车应是轻伤者驾驶,而重伤者一直处于深昏迷状,在调查中又无目击者。故重伤者和轻伤者的驾乘关系,只能通过对事  相似文献   

3.
摩托车互撞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摩托车互撞的交通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分析是一个难点。由于互撞摩托车的质量基本相当,发生碰撞的部位基本相似,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基本相当,故碰撞后造成的损伤也基本相似。本文试图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来分析驾乘人员的损伤特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找出两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中多发于驾驶员而乘员较少发生的损伤特征,为查明案件提供线索。方法统计分析了有驾乘人员死亡的136例及有驾乘人员受伤的32例,以体表擦挫伤、挫裂伤或骨折作为统计对象,分别统计驾乘人员各部位发生损伤数并计算其出现的比例。结果驾驶员出现膝部损伤的比例(34.9%)高于乘员比例(i0.3%),而驾驶员膝部损伤大多数发生在膝部前侧。结论膝部前侧损伤的当事人应高度怀疑其为真实驾驶员。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检案工作中,常遇到驾驶员交通身份的认定,并常成为摩托车驾乘者交通事故鉴定和处理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体表损伤的检验,可以解决一部分难题,但由于其易发性导致体表损伤广泛复杂,解读难度高,且受环境、衣着等因素影响较大,固定性差,因此仅凭体表伤的检验,即对其交通身份做出认定应慎重。在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二轮摩托车驾乘死亡人员的法医病理学检验中,笔者发现骨折的发生率极高,为交通事故损伤“外轻内重”特点的典型表现。驾驶员与乘员的骨折特点有无区别,能否补充体表损伤的不足,为其交通方式的认定提供依据?笔者对2002~2005年度所经手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中300例二轮摩托车驾乘死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资料结合相关交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讨其骨折的发生率、成伤机制、形态及部位分布特点,为道路交通事故法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 案例资料 1.1案件简介 某年7月8日晚,刘甲、刘乙两人合乘一辆两轮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撞击一辆停放存路边的小货车,致使两人当场死亡,且两人均被抛出摩托车外。事发时现场缺乏目击证人,事故处理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和车辆检验无法确定事故发生时的驾乘关系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双方当事人家属上访,办案单位委托笔者对尸体损伤检验进一步明确驾乘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的法医学鉴定中,除了传统的伤情鉴定、伤残评定等内容外,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车内伤亡人员在事故当时的驾乘关系或者驾驶员的认定,且此类鉴定案件有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法医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笔者在鉴定实践中遇到的2例驾驶员认定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案例 1.1 简要案情 某日20时许,孙某和麦某所驾乘的二轮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摩托车右侧与道路东侧人行道边缘相撞擦,摩托车随即向右侧偏斜,车轮右侧擦着人行道边缘行驶790cm后向右侧翻倒,摩托车右侧后视镜及右侧把手与行道树相撞,致使两人不同程度受伤,摩托车损坏.事后两人皆不承认自己是驾驶员.交警队要求对两人在事故当时的驾乘关系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涉嫌酒后驾驶所致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损伤情况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及人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467例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人员相关鉴定资料与肇事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涉嫌酒后驾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损伤人员中,以20~39岁男性居多;事故中驾驶员损伤机率最高;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而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浓度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亡构成比最高;酒后驾驶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人体致命性损伤及人员死亡的饮酒组危险程度均高于未饮酒组,在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为0.1~20mg/100mL组与20.1~80mg/100mL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未达酒后驾车组(BAC为0.1~20mg/100mL)和酒后驾车组(BAC为20.1~80mg/100mL)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应降低饮酒后驾车血中乙醇质量浓度(BAC)法定标准阈值,进一步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亡率。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此类交通事故的处理,往往因缺少证人证言和物证而难以确认驾驶员或乘员。本文就摩托车交通事故中的驾驶员和乘员的损伤特点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鉴别驾、乘人员的方法,以解决事故处理中的疑难问题。1案例资料1999~2001年间广州市247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尸体检验报告。本组交通事故中,驾驶员死亡135例,其中男性131例(97%),女性4例(3%);乘员死亡112例,其中男性62例(55.4%),女性50例(44.6%)。碰撞车型包括摩托车与大客车相撞26例,摩托车与大货车相撞90例,摩托车与小客车相撞30例,摩托车与小货车相撞41…  相似文献   

11.
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损伤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观察两轮摩托车驾驶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的损伤形成规律,探讨此类事故确定驾驶人员的法医学依据。方法 对2000年至2002年北京地区408例2人同乘一辆两轮摩托车发生事故造成摩托车人员伤亡的损伤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两轮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在驾驶员腹部、会阴部、大腿内侧、胸部、面颈部、小腿胫前会形成能反应摩托车特定致伤部件的特征性损伤,而乘员在这些部位的损伤多为摔跌形成,难以反应摩托车特定部件的特征。结论 在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中,伤者身上反应的摩托车特定部件的特征性损伤,可作为判断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人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ang SX  Li SY  Zhang XG  Kong B  Zhu YL  Liu KL 《法医学杂志》2007,23(4):269-273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致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成因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成都地区2003至2006年10月所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资料,统计分析致残者性别、年龄、交通方式、人员类型的构成及事故发生的月份、星期、地域分布.结果 6364例交通事故致残人员资料纳入统计.男女之比为1.84∶1,以18~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大(66.34%);自行车、摩托车驾乘人员及行人共占80.90%.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或不同事故地域的交通事故致残者中,各交通方式的构成比均显著不同.损伤部位中,下肢所占比例最高(39.49%),其次为颅脑损伤(22.77%).结论 预防交通事故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时段和不同交通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张华雨 《政府法制》2014,(23):60-60
7月21日上午,山西省山阴县交警大队宣传民警利用农村地区群众出门乘凉、田间劳作的有利时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民警结合农村地区群众出行实际,依托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宣传活动的开展,向群众发放了《交通安全进家庭》、《安全驾乘摩托车》等交通安全宣传材料,详细讲解了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农用车违法栽人、乘坐超员车、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阐述了安全出行的重要性,进一步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乘客的损伤,辨别驾驶员损伤的特征性改变,从而为交通事故中准确认定驾驶员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撑。方法对2006—2014年间,黑龙江省垦区内126例汽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汽车事故死亡案例驾驶员损伤特征,探讨驾乘人员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结果驾驶员颈部、胸部、腹部的损伤多见,可检见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乘员仅头面部及四肢与汽车接触部位有特征性损伤,其他部位未检见可明确汽车部件所致特征性损伤。结论损伤部位、类型与死亡人员的驾乘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摩托车作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交通工具,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已成为法院受理案件的主要案由之一。为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及时得到救助,分担车主的风险,减轻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国家实施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即交强险),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但自2008年2月实行新版交强险费率方案以来,摩托车的交强险费从180元下调至120元,而保险最高赔付额从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了12.2万元,很多保险公司摩托车交强险业务处于亏损状态,这个当年保险公司争相开办的香饽饽,如今变成了烫手山芋。而利益的驱动使保险公司对摩托车交强险投保采取了各种消极态度,摩托车交强险关系到每位车主,交通事故受害人,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投保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218例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8例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分析张崇衍,陆选珍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研究以往多侧重死亡案例,而对活体损伤系统分析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本市两年间218例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资料的分析研究(占全部交通事故损伤71%),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特点。资料与...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广州市两轮摩托车骤增,相应的交通事故也增多。如两人同骑一辆两轮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幸存者因受伤后一直昏迷不醒或出现脑震荡后的“逆行性遗忘症”时,辨认驾驶者可能会发生困难。有关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为了分清事故责任、处理善后工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乘坐人员出现跨骑伤法医学分析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2005年10月29日凌晨,吴某(男,18岁)、罗某(男,20岁)二人共同驾乘1辆两轮摩托车共同顶1件雨衣冒雨行驶,途中与1辆逆向停靠于道路左侧路边的中型自卸货车尾部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前轮夹于货车右后两车轮之间并未倒地。交警赶到现场时,吴某坐于摩托车上,罗某仰卧于摩托车右侧路面上已死亡。经现场盘问,吴某说驾驶员是罗某。  相似文献   

19.
148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死方式例数百分比(%)撞击4631.26摔跌4429.76碾压1510.17拖擦1510.17复合损伤2416.26其它42.70合计148100表2148例致死方式表1148例死亡原因死亡原因例数百分比(%)颅脑损伤7852.75胸腔损伤1812.15腹腔损伤106.72颈椎损伤85.42肢体多发性骨折85.42复合损伤2214.88其它42.66合计148100本文通过对我市近年来二轮摩托车交通事故中的148例摩托车驾驶员、乘车人死亡案例一般情况及尸体检验的统计分析,浅析了该类交通事故损伤的形成机制及致死原因,报道如下。1资料分析1.1一般情况我市(包括郊区)1995~1999年间发生125起涉及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发生物质的转移,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检验一起交通事故中的微量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金属成份,从而证实了两辆车曾经接触过。2002年3月20日,湖北省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徐某所乘坐的鄂KB1296两轮摩托车与一正三轮摩托车相撞,致使徐受伤。当地交警部门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刘某的无牌正三轮摩托车有肇事嫌疑,而刘不承认自己所驾驶的摩托车与鄂KB1296摩托车曾经接触过,交警部门提取了鄂KB1296两轮摩托车左车把(上有擦划痕)、嫌疑车刘某的无牌正三轮摩托车车棚铁皮部分(上有擦划痕),要求证实两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