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指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明确作出了推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部署。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具有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地位超脱的独特优势,是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推进中原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应勇于担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摆在河南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 《党建》2010,(9):4-4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宛诗平 《党课》2011,(22):56-5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准确把握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体制改革征程再次开启,文化转型正当其时,只有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1,(30):13-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全面部署。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1]14号,以下简称《决定》),是深入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贵州实际,现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1,(12):5-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广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他们表示,要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既是一道崭新命题,又是一项崇高使命。近年来,仙桃市委宣传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不断探索,努力工作,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1.
苑诗平 《奋斗》2011,(12):60-6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准确把握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改革征程再次开启.文化转型正当其时,只有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唐建勇 《奋斗》2014,(3):41-4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当今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9):8-8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把抓落实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建设也应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已经确立、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文化的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呢,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民主文化相互匹配起来,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形态来讲,社会主义文化由“软实力”与“硬实力”两部分组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轮驱动的作用,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处理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推进文化由人民共建共享的进程,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文化由人民共建与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5):7-8
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中华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振兴中华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柳斌杰 《求是》2012,(17):25-27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深深感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  相似文献   

19.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推进宁夏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义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省直机关作为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参谋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部,应该通过机关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强省的建设,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