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的建立实际上是把巴蜀大地打造成“中国财产盆地”,而“双核五带”的空间格式,就是放在财产盆地内的自然金杯,“双核”是金杯上的明珠,五条彩带则支撑起这最美丽的天成之作。  相似文献   

2.
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构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川渝经济区对推动四川、重庆的发展,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已经形成诸多障碍,并大大延缓了经济区的构建.对此,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川渝经济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问题,并解剖了阻碍经济区发展的难点、误区之症结,探寻了构建川渝经济区的最理想、最有效的路径,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山东)》2010,(9):F0003-F0003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濒临渤海,毗邻河北,与黄骅港一河之隔,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发展的北极。辖5镇5乡,578个行政村,42万人。全县共有33个基层党(工)委,90个党总支,1015个党支部.党员19478人。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经济区发展的困境及川渝经济区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区的发展与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样突出。经济区统一的产业布局与经济区内不同行政区划产业自成体系的矛盾突出、经济区内互争资源的现象日益激烈、经济发展各自为政、内部整合裹足不前。川渝经济区即将列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要保证川渝经济区快速、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必须充分借鉴我国各地经济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创立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新规则、创立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新规则、探索经济区协调发展新模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川渝实际,满足各方利益,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经济区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值“十二五”规划开局之时,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际,由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主编的《中原经济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一书,以全局的眼光、系统的思维和区域经济的理念,深入研究和回答了究竟该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三平”精神,就是指“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是对福建省干部群众长期奋斗的精神概括,也是适应福建省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加需要广大干部群众、年轻一代和全社会在海西建设实践中,努力学习、大力弘扬“三平”精神,使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福建理论学习》2008,(12):F0002-F0002,I0001
仙游县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有“工艺之乡”、“国画之乡”、“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之美誉,地处海峡西岸沿海中部,濒临湄洲湾,连接泉港和秀屿港,区位优势独特。近年来,仙游县大力实施“依港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中心城区、生态旅游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正成为海峡西岸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2007,(10):F0004-F0004
科尔沁区耸立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位于日新月异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带,扼华北、东北之咽喉,联京津冀、黑吉辽之枢纽。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行政区域面积为2821平方公里,辖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11个街道,居住着蒙、汉、满、回、朝等民族的74万草原儿女。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内容全面,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尤其是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炬  杜浩 《党的建设》2012,(8):54-55
6月底,应《当代广西》杂志社之邀,本刊记者参加了中央和省级党刊聚焦日新月异北部湾大型采访活动。 从蓝图初绘到风生水起,从千帆竞发到日新月异。短短几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规模初具。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的六市之产业联系在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环湖经济区六市三次产业的总体分析,提出六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同时根据各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前景,提出了区域产业集群化构想。  相似文献   

12.
从椭圆城系到“天眼理论”,表明成渝经济区大开发.大发展已经上升到更为重要的理论层次,面临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有望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中国三大经济区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重要增长极。成渝两地应该站在更高的平台,超越地域之见、经济之分,超越行政区划之困扰,面向人类全新的发展高度和发展机遇,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头,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中国经济起飞最重要的翅膀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国务院已经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赋予福建省“对台先行先试政策”。福建的干部和群众无不为此欢欣鼓舞,同时也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不辜负中央对福建省的期望,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先行先试”之职责,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付出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威海——一座黄海之滨的蔚蓝色新城,正在崛起。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提出的这一战略要求,是威海这座蔚蓝色新城崛起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的本质是根文化,内涵丰富,有姓氏之根、名人之根、文物之根等。中原根文化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形成了寻根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家的既定战略,也是河南发展的历史机遇,开发根文化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福建理论学习》2009,(3):50-50,F0003
同安别称“银城”,地处厦漳泉“金三角”中心地带,是厦门市地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下辖6镇、2街、7个农林场,面积657.59平方公里,人口近31万。同安始建县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近年来,同安区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8.
人才一体化的问题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实践课题。根据地区人才一体化的发展现状,要进一步促进生态经济区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强整合人才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一体化中的作用;为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机制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统一战线立下了汗马功劳。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统一战线更应靠正气实干,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20.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近年来,日照市岚山区委着眼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示范区,提出了“有效工作”理念,引导各级干部把“有效工作”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手段,提高了工作效能,树立了工作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