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常晓华 《奋斗》2012,(7):38-39
弹指一挥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了。经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党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文化战略部署的今天,我们文艺工作者重温《讲话》,备感亲切。  相似文献   

2.
李长春 《党建》2012,(6):5-11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央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讲话》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高度赞扬70年来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3.
陈晋 《党的文献》2013,(1):114-118
让口头讲话成为经典文献,在毛泽东那里,是寻常事,也是他习惯和擅长的一种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篇文献,《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是在正式会议上口头讲出来的,事先没有稿子.从三篇口头讲话转化为经典文献的过程,不难看出一些重要门道:第一,讲话都酝酿于形势发展的关键时刻;第二,先“听”后讲,观点出自调查研究;第三,反复征求意见,补充和完善讲话的观点;第四,书面修改是确立和表达观点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影响极大,它使解放区的作家们走向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纪念《讲话》发表七十余年之时,仍然需要坚持讲话精神,克服文艺界的浮躁和低俗现象,创作反映民众生活、反映当代政治生活的作品,以引领民众精神。  相似文献   

5.
孙国林 《湘潮》2013,(12):49-5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初讲时没有详细的讲稿,是根据一份简单的提纲讲出来的。1942年5月2日讲“引言”,5月23日讲“结论”,两次讲话合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讲话》。《讲话》文本的产生,是靠4个速记员帮助完成的。之后,毛泽东让他的秘书胡乔木帮助对“速记稿”做了整理。他又做了不少修改,成为“修改稿”。但没有马上公开发表,而是放了一年多,才干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全文公开发表。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于文秀 《奋斗》2012,(6):32-34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讲话》自发表以来,对中国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更是影响深远,正如学者所说的:“只有理解《讲话》,方能理解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讲话》的理论辐射甚至远远超出文艺运动范围.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讲话》的思想意蕴的精髓无疑是其人民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杨建业 《党史文汇》2012,(12):66-67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整整发表70周年了,但仍然有其真理的光芒和不可磨灭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8.
丁媛 《奋斗》2012,(6):35-37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充分分析和论证了中华民族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针对当时文学艺术领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此次《讲话》是毛泽东在海纳中外古今文艺思想的基础上,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所完成的一次文艺思想上的“综合”。《讲话》所确立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为今后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平稳、健康、有序前进明确了方向,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华民族的文艺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秦慧杰 《奋斗》2012,(6):38-3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高屋建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了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讲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振奋精神的作用,对抗日战争乃至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7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篇讲话,重新审视它所提出的各个论断之后发现,它的许多基本观点没有过时,不仅对当前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10.
伊榕 《新湘评论》2002,(5):12-13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思想,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反映人民生活,而且要反映人民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利益,也就是反映时代精神。今天,我们学习《讲话》,发扬《讲话》精神,就是要紧紧抓住“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核心,并以这一根本性和原则性的理论去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创作出合符时代要求的崇高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基本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篇彪炳史册的光辉文献。它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梦的重要成果,对“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需要继续弘扬《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2.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07,(10):44-45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重温《讲话》,意义深远。生活与人民是《讲话》的主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工农兵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曾亲历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  相似文献   

13.
现在,全党都在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我们这次读书会,在前一段学习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认真研读,有了进一步的收获。学习《讲话》是长期的任务,要反复学,深入学,不断加深理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导我们的工作。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初步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新时代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学习《讲话》,首先要深刻认识《讲话》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讲话》站在时代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  相似文献   

14.
近日重读了对中国新文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创造、文化价值,提升到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4,(11):14-15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艺思想成果的集中体现;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把握两个《讲话》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时代内涵,指导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2,(7):35-35
文艺的发展,促进着文化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关系到民族的复兴。70年前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7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犹如精神的灯塔,指引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推动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不断走向发展繁荣。历史充分表明,《讲话》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文献》2012,(4):64-72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艺思想,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编辑的《陈云与评弹界》图集,收录了以陈云有关谈话、书信为主线,以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档案为基础,以年谱形式编辑的“交往纪事”。这些多数内容为首次公开发表的纪事,简明扼要地记述了陈云同评弹界交往的情形和发表的重要意见,反映了陈云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感,用具体指导评弹这个传统文艺形式的实践,探索党在新时期应该如何领导文艺健康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他一贯的思想和作风。本刊分两期对这篇“交往纪事”予以选载,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讲话》,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今天,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文艺实践和文艺理论建设为基点,结合我国近现代文艺发展史重温《讲话》,会感到这一论述依然是正确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唐飙 《奋斗》2012,(9):21-22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虽然距今已七十年了,但这一纲领性文献仍是长青之树,仍像灯塔一样照耀着文艺工作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的今天,重温这篇纲领性的文献,备觉亲切温暖,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孙国林 《湘潮》2008,(1):51-56
对于65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的《讲话》,已有无数人发表了无数著作,研究论述其背景、内容、意义、版本、传播和影响。笔者根据27年间的访问、调查所得到的珍贵、生动的资料,拟换一个角度,记叙这次文艺座谈会的一些细节和花絮。细节含深意、花絮连着“根”,它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引起我们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