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好这两大课题,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尤其在当前阶段,要把搞好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1.搞好国有企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是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强大…  相似文献   

2.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11,(10):14-14
周恩来作为第一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为新中国四个现代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 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开宗明义地说:“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达不到目的。”后来,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在中国,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一百年时间。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要达到同一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一百年指的是建设速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求实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决不是向壁虚构,而是毛泽东对1952年到1962年十年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总结的结果,也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韩亚光 《党史文汇》2005,(10):43-44
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有一个逐步完善和定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过三种不同的表述,而这三种表述分别由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最早提出。第一种表述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这个表述最早提出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最初表述。第二种表述是: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的现代化。这个表述最早提出于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阅读…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初,在毛泽东、刘少奇等倡导下,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部门试办托拉斯。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探索。回顾试办的历史过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是大有稗益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按照“苏联模式”逐步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作为这一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工业管理体制也主要参照苏联的经验,由中央各部主要采取行政手段集中管理。这在开始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段时间内是必要的,成效也是比较好的,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一体制的弊端便日益…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首都,其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化。1953年11月26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提出:"我们的首都,应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的中心。现在北京最大的弱点就是近代工业基础薄弱,这是和首都的政治地位不相称的,是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的外贸市场经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己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现在,理论界所说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概念的转换,实际上是指西方的“传统工业经济”与“新经济”的关系。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第三个转型是在上述两个转型中还包含着改革开放以来从指令性的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8.
丰捷 《党建文汇》2009,(6):41-41
日本在东北工业生产总量超过本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入战争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为了不断满足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急需,日本一方面对东北人民敲骨吸髓,聚敛可以搜刮到的一切财富;另一方面从其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建设起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到了抗战末期,日本为躲避美国飞机轰炸,  相似文献   

9.
从1952年下半年起,鞍钢在胜利完成恢复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全体职工以高昂的主人翁精神和高涨的劳动热忱,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发展生产、建设被钢的火热斗争中。 鞍钢被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 的“重中之重” 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作用,中共中央确定以东北工业基地为基础,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东北工业发展起来,并把鞍钢作为东北工业建设的重点。1952年4月,中共中央批示“要集中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作为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自治区的发展和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步伐的目标要求,我们初步考虑我市要积极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多,今后三年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要基本实现翻番的速度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进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行列;第二步,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1.
臧轶姝 《世纪桥》2006,(10):16-17
建国初。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尽快改变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恢复发展经济,我国政府决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基于我国落后的工业基础,我国政府采取了在充分利用本国财力、物力、人力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需要与可能争取外援的发展方针。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向我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内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巾经济蓬勃发展,各个地区相继出现厂中心城中。现代小心城,h的发展代表厂一定地区范围内生产力发展最高水平,在整个社会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方方面起着积极的、创造性的和主导的巨大作用,成为最具有活力的和强大辐射功能的城市。一、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作为中心城市,虽然相互间由于地域与国情的不同存在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资金投入量、劳动投入量和技术进步等三大因素。由于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因而对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要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就十分必要。应对资本、劳动投入和科技进步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进行选择,进而对科技进步、资本、劳动投入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今后的经济发展应保持适度的资本投入,但不应把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经济发展偏重于依靠物质资源的投入来支撑是难以为继的。推动经济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无论是财政还是企业都应加大对科技的投入,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一九六三年九月、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毛泽东一我国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共计一百零五年时间,全世界这里选辑的两段文字,第一段是毛泽东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增写的,第二段是毛泽东修...  相似文献   

15.
从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56年的11年内,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紧接着又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这时,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总结经验,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加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思想形成过程进行纵向梳理,指出,毛泽东虽然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未能实现自己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愿;邓小平彻底理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使“发展是硬道理”成为时代最闪亮的主题;江泽民把发展提升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又把发展永远定格在“第一要义”的基础上,高度体现了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初,面对“大跃进”的一些严重后果,毛泽东再次提出了纠“左”的问题.经过一番曲折的认识过程,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主要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反对一平二调,纠正“共产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经济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保持综合平衡;中国的国情决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要花一百多年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党纠正“大跃进”的错误,调整国民经济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对此也不能评价过高,其认识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当时对错误的严重性还缺乏…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在这举国同庆香港回归的日子里,掩映在如云绿树中的长沙汽车电器厂将迎来建厂40年华诞。40年,潮起潮落,“长电”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40年,几番拼搏,“长电”谱写了我国汽车电器工业辉煌的一页。回首长电40年风雨历程,我们依稀可见开拓者、耕耘者、创业者的身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1957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随着汽车工业的诞生和发展,汽车电器产品的生产迫在眉睫。是年6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从7月1日起将长沙工人技术学校改为长沙汽车电器厂。我国第一家汽车…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①这一科学论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首次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所有制结构中的公有制经济的哲学规定性。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不仅要在量上占绝对优势,更重要的是在质上要不断提高,在质的规定性上占绝对优势,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是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总结。这篇讲话提出了关系我国经济建设成败的基本原则——“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以及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方法。但是,过去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