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执法机关过多、行政执法权分散、违程序执法、执法的趋利性、行政许可权不清等问题,所采取的完善性相应措施包括:1整顿执法队伍,集中执法权限;2提高执法人员素质;3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4建立符合国情的行政许可制度;5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3,(45)
提高行政执法质量、消除和减少“低级执法”,需要政府机关和全社会的努力,需要从立法、执法、监督等环节来配套解决。作为治本之策,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当前各地政府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同类权限”集中管辖。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执法机构多、处罚重复、职能交叉、多层多头执法、执法随意性大等弊端。专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直接的做法是,对权力趋同、处  相似文献   

4.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作为违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不能等同。在行政管理中 ,地方保护主义、“长官意志”、行政部门职能交叉、监督不力等是产生行政不作为违法的主要原因。为此 ,应逐步规范行政立法 ,改革现行行政体制 ,完善监督机制 ,切实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才能有效地遏制行政不作为违法。  相似文献   

5.
积极促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无比优势,但制度优势还有待于转化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积极促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此,应当加强和改善党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大意义,坚决贯彻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确保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应当充分发挥人民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立法和决定功能、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应当改革和创新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化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执行体制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行政监管督察体制机制,加强决策监督、执行监管督察、效能监管督察,实现监督督察的制度化、程序化;应当正确处理和理顺各种治理关系,特别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当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断提高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与构建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在政府绩效评估上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我国政府改革实践和政府公共管理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可资借鉴。在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绩效评估,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经济基础,同时公共财政的运行制度和游戏规则是作为政治行政体制一部分的上层建筑。建立公共财政框架,需要对经济体制、政治行政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关键任务有: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二是提高公开透明程度,使公众确实能够了解、监督财政运行状况;三是落实财政责任,给权力以充分对应的制约。后两个任务的核心是民主和法治,旨在建立财政公共化的制度基础,关键是要重建政府预算制度。从历年的国家审计报告看,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紧迫、相当艰巨、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8.
推进制度创新 构建地方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共财政 ,是相对于国家中央政府而言的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模式。它的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从自身体系上看应当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公共收入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公共预算体系和各级政府之间规范的财政管理体制。从长远看 ,地方公共财政的构建 ,一方面要按照地方政府公共活动的范围和方向重构地方政府收支制度 ,另一方面 ,应当参照复式预算体系 ,重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 ,包括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等。另外 ,从外部环境上看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各级地方政府间要构建起法制、规范、科学的财政体制关系 ,排除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行政执法权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核心权力,有效监督行政执法权,保证行政执法权的正确行使,对达到行政管理的预期目的至关重要。人民检察院作为宪法规定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使其能从外部有效监督行政执法权,督促和推进行政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在具体的行政执法活动中,应当注意规范和统一行政执法证件、处罚文书格式和文书归档,以有利于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检查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盘查措施的理论基础是安全和公正,盘查应当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动态并重。域外国家盘查措施主要有"弹性模式"和"硬性模式",《人民警察法》规定的盘查措施则是颇具特色的混合模式。盘查措施应当是行政执法行为,而非作为司法权的刑事侦查行为。辅警人员在进行盘查时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盘查程序的完善应当借鉴相近的"硬性模式",采用列举式的方法明确可以盘问和不得盘问的对象。此外,应在修法的同时结合现有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监督盘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权力文明,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其揭示了权力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政治生活的内在机制,尤其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意识,往往导致权力运行背离应有的功能与属性,严重阻碍国家治理能力之提升,权力也因此在国家与社会的此消彼长中受到日益普遍的监督。为此,权力监督应当重视体制内外两种主体的优势互补,追求依法监督与以德监督的合体,实现从功利性监督到道义性监督的跃升,进而以规范的监督实践提升公民素质,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解决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的困境是依法治税的重要议题。在我国税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中存在实体困境、程序困境、证据困境以及监督困境等。应当从完善规范依据、构建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发布典型案例进行司法指引以及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促进二者之间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择理论与宪政分权学说都主张从制度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宪政分权学说主张从机构、职能、人员三方面分离制约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财政预算过程也是一个公共决策过程,规范的制度约束和制度监督是公共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在目前我国的预算监督体制和其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借鉴以上两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执法中的执法不作为与乱作为与执法"有法不遵守、程序不规范、裁量不公正、行为不文明"等密切相关。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是行政执法改革的方向。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必须通过法治化的路径,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推进:严格执法以法制完备为前提、规范执法以公开透明为保障、公正执法以裁量正当为重心、文明执法以人性关怀为内核。  相似文献   

16.
促成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重申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现代化问题,剑指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之症结。通过分析我国宏观统计数据,探究了人均本级财政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总体财政收入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水平,指出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之弊端,据此对改革我国财政体制作出建言。  相似文献   

17.
行政执法责任制不仅是静态的法律规范,更是动态的制约、激励、监督、评价、责任追究的执法机制。其基本运行机制包括组织主体、执法体制和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监督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构建起完整的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体系,维护国有资本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江南 《学理论》2013,(23):137-138,145
所谓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刑法上规定的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造成刑法上规定了法定刑后果的犯罪形态。通过对比国内外立法规定以及我国的国情,认为重大道德义务应当作为不作为犯罪的来源之一;通过案例分析,认为不作为犯罪的认定过程中存在"紧急情况无法律"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吴祖泼 《学理论》2012,(20):9-11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突破瓶颈,创新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权力制衡,是预防职务犯罪、构建和谐社会、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