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日  郝诚之 《实践》2007,(8):24-24,25
读完国防工业出版社精心推出的《钱学森书信》十卷本之后,面对老科学家直抒胸臆、遒劲俊逸、行云流水、亲笔书写的3000多封信,我们被其中对少数民族的高度关切和厚重挚爱深深地震憾了。  相似文献   

2.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写于1931年至1932年,它是茅盾思想和创作发展道路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空前的优秀长篇巨著。《子夜》的创作与成功,瞿秋白在其中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正是在他的热心建  相似文献   

3.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是传递情感、寄托思念的重要载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书写过不少红色家书。这些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历经岁月洗礼、穿越历史烟云,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情深意笃两地书──《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深意笃两地书《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简介刘春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以下简称《通信集》)和大家见面了。这部《通信集》,共收入周恩来与邓颖超1938年至1971年来往书信71封,连同篇末注释在内约5至6万字。书信全部根据保...  相似文献   

6.
散木 《党史博览》2008,(9):51-51
毛泽东的书信,在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共收录了372封,其中大多是1936年后的信函。此前的书信,如编辑所云:“特别是1921年至1935年期间的书信,现在收集到的很少。”在这372封书信中,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党外人士进行统战工作的,因此可以见证“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王华 《世纪风采》2014,(11):31-35
不同年代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婚恋传奇!茅盾和妻子孔德浊也是如此!在茅盾和孔德浊从相恋到白头的漫长的夫妻生涯中,有风有雨,有阳光有彩霞,而更多的是他们共同理想照耀下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平凡日子。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茅盾担任文化部部长,一直到1963年才卸任,任期长达14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文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荡的政治风云中,茅盾身为文化部长,研临着很大的考验。那么,茅盾这个部长当的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农村来说,20世纪可能是变化最为剧烈、最值得书写的一个世纪。从几千年封建帝国的崩溃、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有太多的内容可供书写。而如何用一种最为有效的文学方式来描绘这样的变迁,许许多多的作家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2007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两位河南作家继续进行这方面尝试的新作,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书信选集》,收入了周恩来同志从1918年4月到1975年7月的重要书信300封。其中,有关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书信,占相当大部分。这些书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恩来的光辉经济思想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卓越见解。重温这些书信,对于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更好地领会十三大文件的精神,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敖四江 《党建》2022,(8):43-45
<正>《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选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书信共239封。这部书信选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活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的交流交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学习《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务实的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2.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1):42-43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于1933年初出版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瞿秋白在《〈子夜〉和国货年》一文中高度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的预言被后来历史的发展所完全证实。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而且已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多种文字,国际影响也十分广泛。日本著名文学研究专家筱田一士推荐开列的20世纪10部世界文学名著名单中,便有《子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邓颖超诞辰 96周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颖超书信选集》 (以下简称《书信集》) ,不久就要和读者见面了。《书信集》收入邓颖超从 1932年至 1992年 ,在长达 6 0年间致党内同志、党外友人、烈士子弟、亲属故旧、国民党政要及有关部门等书信近 170封。书信大部为从收信人手中征集来的手迹 ,绝大部分首次公布。全书以情文并茂的流畅语言 ,通过交流思想、倾诉心声 ,传导感情、寄托希望的书信媒体 ,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 ,栩栩如生、多姿多彩地展现了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邓颖超 ,…  相似文献   

14.
茅盾与毛泽东武在平提起茅盾,大家都知道他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然而却很少有人二知道,茅盾早年就投身于革命活动,1921年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并积极参加了党的早期工作。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相识,受到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在已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有两封书信和李希凡有关:一封为大家所熟悉,即《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已收编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此信写于1954年10月16日,当时虽未公开发表,却在学术界开展了一场思想批判运动。第二封信是1957年4月20日写给袁水拍的,但信中却涉及到李希凡,此信收辑在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里。从这两封信中反映出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对青年学者的关心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收录了朱镕基从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先后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信件、批语等106篇,照片83幅,批语及书信影印件9幅。编入的文稿是根据朱镕基当年讲话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记录编辑而成的,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实践经历了一个艰苦砥砺的过程。这一时期,他的书法墨迹以书信、题词为多,书体以1940年为界分为较为明显的两个阶段,字势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毛泽东在书写习惯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前期(至少在1938年之前),他执笔较低,习惯于枕腕书写;在后期(至少从1943年之后),则执笔较高,并改为悬腕书写。两种不同的执笔书写方式,正是毛泽东书体发生变化的关键所在。就其美学意义而言,这次书法体势之变,更像是毛泽东对以往书法的一次自我否定,也是他的书法实践否定之否定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4,(3)
在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收录了毛泽东的三百七十二封信件。收入此书最早的是一九二○年十二月一日致蔡和森等在法国留学的新民学会会员的信,最后一封信是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五日给邓颖超同志的。在几百个受信人中,受信最多的是黄炎培,他共收到十七  相似文献   

19.
菀欣 《世纪桥》2011,(12):31-32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20.
宋庆龄书信八封(一九一五年五月──一九七三年三月)编者按:今年5月29日是宋庆龄逝世15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宋庆龄书信八封及有关文章,以志纪念。宋庆龄的这八封书信,是宋庆龄故居的同志从各方收集来的,在国内均为首次发表,对于研究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生平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