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耕经济中农业灌溉问题、江河洪涝灾害问题以及农产品储运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王朝的分合更替,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2.
朱秉龙 《实践》2006,(8):42-43
历史命运注定动态的进攻性的草原文化和静态的建设性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狭路相逢,这是草原作家们难以回避的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产生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文学的辉煌。当时,作家们用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视角观照草原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从而使草原文学具有了双重文化身分,迅速得到了新中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比如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漫长的农耕文明中走来,然后快速步入工业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是一次历史性重大转型。在经济变革过程中,思想文化也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时代的历史性重大转型,我国文化发展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不能丢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根基;二是不能无视工业时代思想文化的激荡。深刻认识农耕时代与工业时代在文化上的差异,努力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相融相通,在融通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无疑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的资源和正面因子,对于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积极的作用。孕育和发展于辽河文化并深受其影响的辽宁农耕文化,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应充分考量辽宁农耕文化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制定辽宁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关农耕文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农耕文化的讨论正在我市积极展开,希冀通过对这一论题的深入讨论、研究而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得到一次更新、解放,进而启动成都新一轮经济的发展无疑是颇具现实意义的明智举措。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仅对农耕文化思想,而且还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刻反省,继承与扬弃并举,某些教条的、经验的、狭隘的、小  相似文献   

6.
感悟岁月     
岁月无声,静悄悄地来,急匆匆地去。岁月无声胜有声,无情胜有情。岁月朝夕陪伴着高山、江河、草原、大漠和人们。人们在无声中生生不息,或花好月圆,或悲欢离合,一切都在岁月中消失。  相似文献   

7.
<正> 一、“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农耕文化”作为社会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曾对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们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正向现代化迈进的成都来讲,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农耕文化”在思想观念L表现为封闭、狭隘、保守。总认为自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吃穿不愁、旱涝无忧,对外无所求,眼界始终局眼于固定的地域上和个人天地中,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世界,更好地了解别人和反省自己,进而消磨了进取心,钝化了竞争力,制约了成都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其次,“农耕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表现为顺天安命,知足常乐。不讲低投入、高产出;不讲扩大再生产和滚动发展;满足于低收入和低消  相似文献   

8.
马桂敏 《奋斗》2021,(1):78-78
工匠,与生活密不可分,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等,各类匠人用他们精湛技艺勾勒出的生活图景推动人类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新时代,有些曾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手艺、老工匠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工匠精神却留在了中国人的人文基因中。  相似文献   

9.
宁夏作为西北之门户,扼内陆与西域之交通要道,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线。因此,它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古代中国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往往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扰,大多数时候宁夏都是处在双方交涉、对峙的中间地带。所以历史上宁夏的开发随中原王朝的兴衰时断时续,约分三个时期:第一期始于秦,盛于汉而废于三国两晋;  相似文献   

10.
近20多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三次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研讨对象的理论大讨论,在思想观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力促进了四川人思想大解放,加快了四川改革开放步伐。对农耕文化的批判始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研究,四川把破除农耕文化负面影响作为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有着历史的必然。四川这三次思想解放与农耕文化大讨论的历史意义不可低估,"盆地意识"、"小农意识"等束缚思想观念的意识已经逐渐被四川人所抛弃,一种贴近改革开放时代的价值理念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家族制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中日传统家族制度的这种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使两国社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形成了差别,并在近代转型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 中国与日本同属农耕文化区。东方农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农耕生产性质造成的安土重迁,几代同居诸特点,使中日的传统一向认定“家”是组成社会和国家的基本单位,个人只是组成成“家”这一基本单位的一分子。传统的财产关系也主要是家族和家庭所有制,而个人对于财产的运用和处置是源于他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社会建立在一套充满中国传统智慧的农耕体系之上,这套农耕体系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现实载体,因而它是一个可持续的社会。这套农耕体系之所以可持续,核心就在于我们的祖先构建了一个能够变废为宝的经济体系。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关系人民幸福和民族未来,为了更好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充分吸取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成都决策层已经开始以理论研讨等方式对农耕文化进行反思,并希望通过这种反思来打破农耕文化和僵化体制下形成的保守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成都经济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农耕文化与成都经济发展这个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这一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塑造与成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都新文化,促进成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成都市委党校于5月28日举行了农耕文化研讨会。来自省、市近30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反思“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振作精神,加快成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与会代表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原州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本着传承千古文明、历练精品文化的目的,于2012年动工建造了反映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史的农耕博物馆。其位于固原市新区,占地面积20余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4050平方米。主展馆分为序厅、尾厅和原始社会农耕文化厅、先秦时期农耕文化厅、秦汉至隋唐时期农耕文化厅、宋元明清时期农耕文化厅、近现代农耕文化厅7个部分,共陈展大型浮雕3幅,神农氏站像一尊,文物品具3000余件,大型彩绘场景5幅,农业生产场景复制2幅,农作物品种标本60种,涉农典籍和人物肖像20本(幅)、大小展板30块。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都市乡村,还是在崇山峻岭,原野江河,人们在遥望蓝天的同时,总能看到那些高高矗立着的塔——钻塔。不论是角铁结构的井字塔、三角塔。还是钢管结构的人字塔,在那些高高的塔的身影下,人们总能看到那些地质工作者坚忍不拔、巍然挺立的高昂气质。  相似文献   

17.
许嘉璐 《学习导报》2013,(12):37-38
研究文化,不能就文化谈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保障。在原始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凭着有限的生命力向大自然攫取生活资料,谈不上对文化的追求。我所说的经济,并不是具象的,而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经济领域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确定之后,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发展于农耕时期,和农耕这种生产方式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文化,无论是纵向的传统文化,还是横向的世界文化,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经济,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把文化与社会和历史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第一辑中的《黄河传》陈梧桐、陈名杰)、《长江传》(朱汝兰)、《珠江传》(司徒尚纪)、《淮河传》(陈广忠)、《塔里木河传》(王嵘),已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学科糅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写出江河的个性,表现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丛书的出版,为我国史地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是出版事业的一个新的拓展。一条江河就是一部历史,而且与人类发展史息息相关。人类经历几百万年的演化,都和江河…  相似文献   

19.
<正> 成都是一个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传统文化推进着成都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进一步认识和清除“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对于贯彻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耕文化是建基于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小农意识是这种文化在思想观念上的突出反映。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地处内陆的成都市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更大。面对跨世纪的发展机遇,要解决成都的发展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突破农耕文化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