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党史文苑》2010,(8):56-5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10年,是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江西信丰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75周年。  相似文献   

2.
<正>邓子恢(1896-1972),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闽西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区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共闽西地方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掩护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持了革命骨干力量,建立了革命的战略支点,推动了南方八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蒋介石调动反动武装约20万兵力,集中对闽西南地区进行惨无人道的轮番“清剿”。谭震林和张鼎丞、邓子恢等一起领导留在阔西南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战士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但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保卫了土地革命的成果,巩固了10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也因成功领导南方游击战争而被誉为“南方三杰”。谭震林作为南方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相似文献   

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是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的辉煌昭亮。福建同南方各省一样,在红军主力长征后,进入了艰难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向福建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清剿”。但是,敌人的血腥政策,并没有把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吓倒,反而使他们更加紧密地  相似文献   

6.
正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掩护和策应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保持了革命的战略支点,造就了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的部队,为革命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与我党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建工作是分不开的。作为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主要领导者之一的邓子恢,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先后任宣传、财政兼民运部长,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为着到达抗日前线开始了长途远征,同时在江西留一部武装力量来领导群众,以保持南方经过多年血战所建立的革命阵地和保护工农大众已得的利益.在这种任务下,我们曾百折不回地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保存了党的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保存了红军游击队的基本力量,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组建新四年的红色源流,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地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之一,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支撑地之一,是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的策源地之一。福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革命22年(1927-1949),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积淀有深厚的红色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同时,在这时期也牺牲了一大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刘伯坚,就是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锻炼了一批革命斗争骨干,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锻炼了一批革命斗争骨干,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少年参加红军,坚持在大别山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和南方游击战争,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三大艰苦”。父亲张辉(原名张新民,1921.12—2001.12)就是当年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之一。父亲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罗山地处大别山西北麓,东邻鄂豫皖苏区首府新县,南接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安,北依淮河,西扼平汉线,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的主要游击根据地之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6.
1934年到1935年,是中国革命凄风苦雨的两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不得不放弃苦心经营的中央苏区,走上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样艰苦卓绝的,还有未能跟随主力一道转移,而是留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小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从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坚持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底先后集中整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止。这段时间,通常叫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时,由于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即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江西中央苏区3个半月后,江西革命根据地就全部被敌人侵占了。留守在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约46000余人,其中伤员约3000人,分散坚守在赣粤边、闽赣边、闽西边、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边、闽北边、闽东边、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边、鄂豫皖边、鄂东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我省的长汀、宁化是部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福建有三万多子弟兵参加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还有部分红军健儿在当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战略上支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并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斗旗帜。为了学习和宣传革命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广大人民在新的历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在福建的红军一万多人,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发扬古田会议精神,继续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相继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