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弱化了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缺失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突出问题。在解决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时,高校在价值选择与现实冲突的夹缝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自身的内在精神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重塑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是法律的本质归属和精神家园、是维系法律信仰的动力支撑、也是法治国家的终极价值追求。法律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建构是立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高度。法治国家的实质标准在于人民大众是否形成了对法律的虔诚信仰和浓厚的人文精神,法律的信仰成为推行法治的动力支撑。而法律信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文精神的兴起。因此,建构法律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当代中国建构法律人文精神,我们要注重本土文化精神,反对完全西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反对急功近利的法治热情。  相似文献   

3.
欧阳森  卢贤  胡适 《法制与社会》2012,(36):176-178
人文精神是塑造人、培养人和完善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现象:人文知识匮乏,人文修养浅薄,人生追求低俗,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异化.因此,通过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坚定大学教育目标,营造良好大学环境等途径重建大学生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人文精神的危机非常明显。表现之一 ,文学追求荒诞 ,淡化理想 ,趋于平庸 ,消解崇高 ,盛行虚无主义 ;表现之二 ,作家认真的世俗失落 ,道德解体 ,文学创作走向粗俗化 ;表现之三 ,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当代中国文学的复兴呼唤着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所以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网络影响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一贯要求,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现状,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荣辱观的培养提供依据,笔者在武汉高校范围内进行了以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丹现象"说明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思想理论传播是能够收到实效的。只要从大学生的生存实际出发,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充满人文精神,就能够实现对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分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培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思考当代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法律信仰危机,从而提出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设性路径,以供法制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流价值取向仍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着问题。本文以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例,来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阐释志愿者活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调查出发,并以经济学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知识资本积累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进而给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它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实质以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的影响,从而更好的引导、教育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弘扬法治的人文精神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趋势,寄托着公民和整个社会的希望。人文精神是当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法治建设的根本方向和价值追求,其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法治的人文精神要求法治必须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才能赢得民心,也才是符合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他们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成因,对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静 《法制与经济》2009,(22):126-127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宪法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他们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树立,对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成因,对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新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的学科价值对于我们将大学生培养成和谐社会构建者和合格成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学的人文价值对于校园人文精神的塑造、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对自我的人生价值、社会地位等做出理性判断。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法治的人文基础重构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动机上讲,法治是人类基于对自身的价值和命运的关注而衍生的一种制度,因此法治的生成注定要以人文精神为其精神底蕴。但是,由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丧失了超验的独立品性,缺少应有的理性因素,以及注重群体精神和社会人格的塑造,而缺乏对个体价值的关注等等弱点,因而最终未能催生出法治的精神和实体。在当代,我们仍然缺乏足以支撑法治的人文精神的资源。因此,重构法治的人文基础,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群体结构以及高校的育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对大学生从众心理概念清晰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难免出现偏差,"仁者爱人"思想阐释的利他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必然能对当代大学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孙倩 《法制与社会》2014,(16):242-243
当代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大学生犯罪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特征的研究,从多方面分析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未预防和阻止犯罪的发生提出了几点建议。只有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发生,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与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法制观念的淡薄,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咨询辅导缺位,则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药家鑫犯罪的心理剖析,较系统地分析了这类问题大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根源,从而为高校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