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德性对健康的支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文 《理论学刊》2004,(2):115-117
德性对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性是健康的根本,德性对身心健康、精神健康和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健康具有根本的支持机制,是健康即生命质量的最终担保。  相似文献   

2.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基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是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要任务。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并指引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方向,有效解决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载体问题,同时推出共建共享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措施,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桂晓玲  曹煜 《当代贵州》2022,(46):64-65
<正>健康是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指标。健康不仅是高校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高校构建大健康教育,基础是夯实健康理论根基、核心是树立生命教育理念、关键是丰富实践教育载体,进而实现从理论、意识、实践三维度构建高校大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人民健康始终是我党的主张和初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发展健康文化。发展健康文化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有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健康文化,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科学预防观念、良好健康理念。发展健康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发展传统中华医药文化;发展尊医重医文化;发展公民健康素养文化,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9,(1)
<正>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守护全区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健康,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神圣职责。改革开放40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力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  相似文献   

6.
林爱民 《世纪风采》2014,(4):F0004-F0004
南京健康缘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健康教育培训、健康咨询监测、健康干预服务健康管理公司。位于南京江宁区天元中路128号诚基大厦。  相似文献   

7.
余川 《江淮》2012,(6):45-47
一21世纪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健康是1,家庭、事业、财富、名誉、地位、子女都是1后面的0,1没有了,后面的0再多也等于零。这足以说明健康的重要。有一位著名的投资家说过:"世界上有两种投资是稳赚不赔的,一种是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不仅立意高远、目标清晰,而且实施路线明确、政策措施科学有效。这是全党全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行动指南,更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实践号令。一、提出大卫生、大健康观,绘就新时代健康中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针对我国新时代健康工作而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其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有"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三个方面,而继承性、人民性和逻辑性是这一重要论述的特征。该理论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明确了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回答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实践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政本色。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生命 ,能保证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新世纪 ,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将进行一次彻底革命 ,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辉煌。健康产业属于知识经济的范畴 ,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朝阳产业。关心你的健康 ,健康就是未来 ,这是 2 1世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培育壮大银发经济的重要任务。在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基础上,探讨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辽宁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面临医养产业融合度不高、医养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及康养服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因此,从推动产品或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及组织方式融合等角度看,应实施人才兴业工程,实施智慧健康养老工程,探索区域化特色化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农村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健康养老产业融资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辽宁省健康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医务工作者,守护好人民健康,就是对初心和使命最好的践行。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  相似文献   

13.
蔡庆悦 《前线》2017,(3):55-59
<正>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时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民健康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2017年是实施健康北京“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为加快推进北京健康城市建设,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院长王鸿春研究员,请他谈谈如何按照健康城市的解决方案,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公共健康理念以及全方位全周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人格教育,强化自我塑造,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真诚”是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条件“真诚”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一个人德、智、体、美等内在素质的结合点。当前“真诚”的品格已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15.
罗健 《学习导报》2011,(10):28-29
健康是民生的第一要素,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第一民生。健康教育是一项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促进公民健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慢性病不容忽视心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优良的内在健康品质和外在健康行为的统一体。网络文化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开展网络心理教育、重视网络伦理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等五个方面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建构网络文化,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2)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后,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的战略任务,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为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全国和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  相似文献   

18.
正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卫生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像抓教育一样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大健康"为引领,着力打造健康贵州。2018年,是贵州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个坚持"新思路,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卫计1133工程",全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蒙  孙玉娟 《世纪桥》2023,(11):4-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视野,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推动人民健康工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形成了关于人民健康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汲取中华传统健康思想精华、契合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传承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健康思想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生命为根本的价值旨归,以大卫生、大健康思想为发展理念,发挥多重优势、保障人民健康为基本路径的人民健康思想。这些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卫生健康思想中国化的崭新境界,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夯实国家健康根基,重塑人类健康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健康是每个人所渴望和追求的,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繁衍。要实现人人享受卫生保健,没有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群众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健康”的需要,是防病治病的需要,它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群体预防保健工作,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我们江苏省委党校由于校委的重视,对在校学习的学员,根据不同的班次和年龄层次,分别进行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利国、利民、利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