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科学发展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发展历程中作出的三次决定中国发展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选择,并在历史选择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三次选择和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符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张闻天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张闻天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 ,如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主要矛盾、首要任务和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等问题上 ,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报告,通篇闪耀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必将指导我国在新世纪中更加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与党的十五大报告比较,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中国外交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是对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一个有机整体。决定这一性质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根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品质,是超越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理论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整体的理论基础问题也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各具体理论形态之间的关系,前一具体理论形态不仅是紧随其后形成的理论形态的基础,而且是其后形成的所有具体理论形态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4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结构性特征,是这一有机整体性质的内在规定与表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价值准则和理论精髓,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拓展视阈、深化主题、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衔接,一脉相承。其中相承之脉是它们一贯倡导的人民利益标准和人民主体地位原则。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奉行的价值目标。实现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员孜孜不倦的政治追求。人民主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石巨方 《工会博览》2010,(5):102-102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表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但根本的成就是催生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波澜壮阔,经验十分丰富。以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可概括和总结为:改革开放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学说,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学说,创新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学说,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目标追求和实践要求上有许多原创性贡献。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摆脱了权力政治的窠臼,其理论与实践创新更多。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传统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发展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作了新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实际,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系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其活的灵魂是深化认识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要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抓住这三条,立足时代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自身活的灵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共同富裕、市场经济、以人为本;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这要求我们把握四个方面的一要科学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二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认识到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伟大成果,是博大精深、多学科的完整科学体系,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四要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统筹协调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对毛泽东统筹协调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它主要包括:统筹经济与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统筹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筹协调的思想,指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思想是苏东剧变后世界发展开始向着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转变的理论标志;这一思想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道路的借鉴,是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共产党执政自信的理论标志;同时,这一思想又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是面向人类发展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自信的理论标志。只有在深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论断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震撼,李大钊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担负起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重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与民主、自由相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极大地、公平地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利益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普遍性,而且要体现中国的实际。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今日中国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委肖枫研究员撰写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一书(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最近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两个主义一百年》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两个最基本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提出了不少新颖、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认识要坚持科学的态度,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思想品格的要求,不能采取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定义和现成答案。必须正确总结和阐述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书写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