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解决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挑战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同时,它又是一项千百万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为当今世界为之关注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4,(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创新发展的,与之相适应,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概括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总体框架、基本要求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作出全面深入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这些都要求紧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请中央党校和部分省市党校教研人员,经过认真研讨集体编写,供省地市党校、干校干部岗位职务培训和短期轮训选用教材,也是一本适合广大干部阅读的现实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全书除绪论外,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和发展阶段;(二)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四)精种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五)中国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突出以下特点: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导,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4.
新近出版的《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汇集了江总书记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总书记博大精深的思想,本刊特邀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雒树刚同志撰写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体会文章,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丁晋清 《党课》2008,(1):10-18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不同方式的回答。十七大报告的重大历史贡献,就在于它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并依据这些认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论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治党治国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大理论就是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主要回答的是治党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则主要回答的是治国的问题。“和谐社会论”主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则主要回答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和谐社会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对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一…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展示了一个成熟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先进政党的理论形象,并将进一步引领思想解放的新高潮,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蓬勃发展一、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论述,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述,正是基于对世界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透彻分析和深刻总结,是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党的自身状况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所作出的战略性思考。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党如何更好更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9.
侯远长 《学习论坛》2010,26(2):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尤其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布局与“四大文明”的关系、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及其曲折发展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是丰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认真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和世界新形势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我国十五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我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纲领,而且被誉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二个《共产党宣言》,成为当代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是指20世纪最后20年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收录了江泽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探索中提出并阐明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创新开拓,是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人民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武器。马克…  相似文献   

12.
《求实》1987,(4)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收入了邓小平同志1982年党的十二大至今年元月的重要谈话和讲话四十四篇,比1984年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篇幅增加了一倍以上。因而,这个增订本实际上是《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的续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全面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方针政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于坚持和正确地进行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日益重视对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有关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这些研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对社会发展与现代化问题的理论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探讨,这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但也造成了话语系统的分化和对共同问题的见仁见智,使得最近几年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相对寂静,这显然对社会发展实践的推进是不利的。最近,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王忠武先生撰写的学术新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就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与开拓。该书克服了以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支离破碎的现象,对…  相似文献   

14.
至少从戊戌变法后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文化巨人鲁迅更是一辈子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但是,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鲁迅关于国民性问题的意见竟被湮没了。我手头常用的《辞源》、《辞海》、《现代汉语大辞典》:三部工具书里,竟没有“国民性”的条目,似乎新中国一成立,国民性改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国民性中劣根性的大发作,却昭示我们,谁要忽视国民性的改造问题,谁就要遭受历史的惩罚! 那么,在经过改革、开放20年以后,中国的国民性怎样了呢? 一 国民性是什么?简言之,即全体国民言行中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在贯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主体内容、指导地位等进行了精辟阐述。由商志晓教授任主编、孙占元教授任副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问  相似文献   

16.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觉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提出,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于构建和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指导地位、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等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重大的理论创新。确立生态文明理念,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视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内容,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体现了中乱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逐渐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思想拓展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忠杰 《求是》2005,(13):23-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它的提出以及有关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而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崭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发展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改革开放2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