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2.
杜甫陇右诗的主体意象及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用意象说话的圣手。诗人在客秦期间创作的 10 0余首陇右诗 ,是杜诗中一枝绚丽的鲜花。从意象的角度审视 ,陇右诗具有典型的意象化创作现象。其诗歌主体意象有田园意象群、羁旅意象群和边塞意象群三大系列。它们是诗人独特的人格、个性、审美情趣及客秦期间特殊心境的知觉化和对象化 ,也颇能代表杜诗沉郁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的性别差异,深入探讨公安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异同,通过对公安院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身体意象测试,并结合以往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意象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是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身体满意度、外表取向、对过重的看法和体重自评四个身体意象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二是性别在大学生身体意象五个维度上主效应均显著,院校类型在身体满意度、外表取向和对过重的看法三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影响,性别和院校类型在外表取向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公安院校男生较女生有更正向的身体意象,公安院校学生可能已将学校对于仪容仪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对外表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民间文艺的美学主体性,是传统民间文艺的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经典性理论问题。经典美学通常把传统民间文艺视为朴陋、未成熟和不自觉的前美学形态,实际上否定了传统民间文艺在美学意义上的主体性,因此也就否定了民间文艺美学研究在美学学科意义上的正当性。对传统民间文艺的研究从"民间文艺学"走向"民间文艺美学",意味着民间文艺从作为对象的"客体化"通过"镜像"反身自觉转向"主体化"的美学自觉。在全球化到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冲突和"为承认而斗争"的主体间性背景下,这种主体化的实质是从主体自觉到主体间性文化分享理念的产生和发展。这种"分享美学"是传统民间文艺美学建设的创新理论内涵,也是当代非遗保护的文化前景。  相似文献   

5.
生存论美学替代本质论美学,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阶段的历史必然.要完成这样的转换,思维方式必须从二元对立的近代哲学思维转向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和睦相处的"交互主体"的现代哲学思维其间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反思和发掘中国古代美学传统中的相关资源,如禅宗美学中的生存论资源.批判并转换传统美学资源用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生存论美学.是跳出当代美学在模仿西方中试图超越西方理论怪圈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早期现代美学是"意识美学",它高扬精神性,排除了身体性,从而为精英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独尊地位提供了论证。后期现代美学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转向"身体美学",它肯定意识与身体的同一,同时也偏重于身体性,从而为大众文化和通俗艺术跃居主流提供了理论依据。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应该超越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既承认审美的精神主导性,也承认审美的身体性,从而成为身心一体的现代美学。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象就是个体对“我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事”的评价和认知。一个人的童年早期经验、经历、自尊程度、他人投射、重要生活事件、生活环境等对自我意象的形成和塑造有密不可分的影响。而自我意象决定着个体只会表现出与这个认知高度吻合的思维方式、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等,可被视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在系列犯罪案件中,作案人的犯罪心理常表现出思维定势,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将自我意象引入至系列犯罪行为的分析中,并通过国内外两则系列谋杀犯罪案件,呈现出对犯罪行为分析的另一类崭新视角——即从个体早年就业已产生的自我意象角度研究系列犯罪行为,辅助执法人员梳理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象就是个体对"我是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事"的评价和认知。一个人的童年早期经验、经历、自尊程度、他人投射、重要生活事件、生活环境等对自我意象的形成和塑造有密不可分的影响。而自我意象决定着个体只会表现出与这个认知高度吻合的思维方式、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模式等,可被视为一个自动化的系统。在系列犯罪案件中,作案人的犯罪心理常表现出思维定势,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因此可以将自我意象引入至系列犯罪行为的分析中,并通过国内外两则系列谋杀犯罪案件,呈现出对犯罪行为分析的另一类崭新视角——即从个体早年就业已产生的自我意象角度研究系列犯罪行为,辅助执法人员梳理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9.
身体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若身体认同得不到实现,就会产生身体认同焦虑。为应对身体认同焦虑,现代意义下的“身体技术”应运而生。健身运动便是实践策略之一。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身体认同的多样性,也导致了更多的挑战。针对身体认同焦虑问题,学界开始思考健身与身体认同的互动关系。作为同时注重对身体空间本身的研究和身体所处空间的变迁与特征研究的理论流派,空间社会学是非常重要的视角。综合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后发现,健身是大学生应对数字时代中的主体性缺失新危机、找回身体认同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大学生不仅试图展现对身体健康的美学认知,而且试图超越虚拟身体的拟真展演,进而在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等方面回归主体性,适应主体间性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至20世纪后期,唐宋词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状态。张幼良先生在《当代唐宋词研究论纲》中总结列举出以下诸种研究方法与模式:社会—心理批评方法、文化—心态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模式、诗—史研究模式、诗—心研究模式、艺术美学批评方法、主题分类批评方法、接受美学批评方法、范式批评方法、计量统计研究方法、意象批评方法、审美阐释方法、结构分析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监狱领域中存在行刑主体与客体、改造主体与客体等基本范畴。监狱行刑主体是监狱及其民警,行刑客体是罪犯;改造主体是罪犯,改造客体是罪犯的犯罪思想和犯罪恶习。在行刑主客体与改造主客体这两对基本范畴之间,行刑主体与改造主体处于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且行刑客体与改造主体是同一体,因此形成"二层次主客体联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身体一直受到男权中心文化的歪曲和盗用.当女性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时,身体对她们而言仍是个难以把握的"雷区".只有在女性的躯体被看成与女性的主体具有统一性时,"身体写作"才终于浮出了水面,女作家才得以以主体的眼光充满自豪地对身体进行审美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对于身体权是否为自然人的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文章持否定态度。文章从生命、健康、身体等相关概念入手,着重分析了身体权不应独立存在的理由,并对不同的侵害身体的行为予以定位,以期来弥补法律规定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体质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带来健康危害,因此,维持标准体质量是健康管理领域关注的问题,体质量管理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困惑:重视减肥,轻视增加体质量;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他人管理,轻视自我管理。中医药具有平衡调节、因人制宜的优势,在构建体质量管理模式时,应在目标人群的确定,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评估指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体现中医药特色。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体质量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动作语言在讯问中的作用、解读和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作语言是用动作、表情、手势和眼神来表达含义的符号或代码系列,它能传达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志,人讲话时不可能没有动作或表情,在讯问中同样如此。准确把握动作语言,解读犯罪嫌疑人自觉、不自觉间动作语言的含义,并自觉运用恰当的动作语言辅以讯问,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讯问笔录亦应对动作语言有准确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刘小春先生刊登了题为《自然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文章,他的论据主要为:法律是人法;自然体成为法律主体会存在理论障碍;赋予自然体以主体权利,人类将面临多重困惑。笔者认为:以上论据不足以对自然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进行有力的否定,自然主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既存在着理论依据又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对向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其“对向关系”的界定在国内外争议较大.通过对向犯的上位概念必要共犯的理论分析,可以揭示对向犯的本质,考量我国对向犯相关理论,并从对向犯的行为主体出发,得出对向犯的“对向关系”即为其行为主体除了是各该行为事实的行为主体外,同时以相互对立的行为主体为其行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检察制度在机构设置、职权、性质和地位等方面,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检察机关设置方式一般分为审检合一式和审检分立式两种;职权方面,有些国家的检察机关不享有侦查权,起诉案件的范围和起诉裁量权幅度也各有不同;参与民事、行政诉讼的职权范围也有较大差异;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机关主要是公诉机关,其法律监督职能较大陆法系国家要小得多,其在诉讼中是一方当事人,法庭活动较为积极,而大陆法系国家检察官以公诉人和法律监督者双重身份参加诉讼,其法庭活动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生成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理论曾经对中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和行政审判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在公共行政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行政主体理论已经明显滞后。应当在我国近来公共行政改革的社会背景之下,通盘考虑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逐渐缩短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