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耿晓 《法制与社会》2021,(2):177-178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提升,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同时也对全球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日益衰退,"环境难民"已经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极为严重的问题.对于环境难民的解释主要是指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人口被迫迁移情况产生的难民,从国际法角度来讲,"环境难民"...  相似文献   

2.
南非难民保护制度建立在南非《宪法》的基本价值基础之上,国家现行难民立法的概念明显向移民法转移。《难民法案》重构先前压制性的难民制度,代之以人权文化为基础的难民法,其颁布标志着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有意识的融合,是与其宪政体制相符的。本文着眼于当前各种难民法规关于难民权利和自由的细节规定,如《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和非洲统一组织的难民定义,重点讨论难民地位的定性、难民地位的确定和难民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并强调对难民法或者权利的任何解释都必须推进开放和民主社会下有关人格尊严、平等和自由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区域利益及国家安全的共同考虑,欧盟建立了较为统一的外部人口迁移法律制度.其中,欧盟将难民制度与庇护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难民与庇护制度,创设了以庇护申请国家审查机制与庇护申请者待遇标准为两翼,以庇护申请审查程序规则和难民地位确定及权利保护的实体法规则为核心的统一密不可分的一体化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19,(1):130-139
国家切实遵守并有效执行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维护国际难民制度的稳定已经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主权原则是国际难民制度的建构基础,同时,人权的普遍性与包容性为加强难民权利的保护提供了更广泛的法律基础。通过方法与路径的调适对突破国际难民制度的固有局限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复杂严峻的难民现实情势向国际难民制度提出挑战。在法律层面,国际难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提供硬性法律框架,促进对国家的监督与问责,提升向难民的赋权与保障并拓展国际机构的行动空间。在实践层面,应推动"软法"意义上的国际合作,超越国家分野、整合多方资源,尽可能地动员广泛的利益攸关方参与分担难民责任。  相似文献   

5.
汪昱廷  李勇 《法制与社会》2011,(11):144-145
对难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社会才有了对难民概念的准确规定和专门解决难民问题的组织,难民问题也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云南红河州的越南难民问题已由来已久,在该地区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因此,尽早解决该地区的难民问题成为维护该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京都议定书》之后的气候变化国际应对机制尚未建立,而当前位于低洼地区的岛国已经面临被迫举国迁移的严重威胁,"气候难民"一词应运而生。但"气候难民"能否获得"公约难民"的资格和待遇,能否获得有关的救济和保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7.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环境利益“双轨”保护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传统法律理论认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政府的职权和责任,只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本文认为,除了政府可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外,也应当允许社会公众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直接参与公共利益的维护,即建立环境公益的政府和公众的双轨保护制度。为此,特别应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赋予公众独立的环境保护主体资格和相应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失地难民现象"法理透视和制度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培忠 《法学杂志》2005,26(5):40-42
土地制度问题和权利的贫困及救济的不利,已经使得中国农民成为弱势群体--中国失地难民.从法理的角度透视农民失去土地沦为难民的原因,必须从制度和权利的角度进行,尤其是农民权利的缺失和权利贫困(poverty of rights)是中国农民失地难民现象的原因.具体解决问题的基本假设是土地制度意识的突破和建立土地自由制度及允许自由交易,防止形成失地难民现象,提升和丰富农民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国际软法何以可能:一个以环境为视角的展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软法在以环境、人权、经济为代表的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正式国际立法的滞后性无法适应国际社会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国际软法相对灵活,能根据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和修正。国际软法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但其对国际关系行为体所发挥的约束力及对国际法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国际软法的指引、约束力来自于其自身的“...  相似文献   

11.
自《世界人权宣言》签署之日起至今已愈五十年。国际法所认可的基本人权的范围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传统上所重视的是种族灭绝、战争罪行及反人道罪等问题,现在已扩展到对限制与剥夺非基本人权的关注。与此同时,尤其是Rachel Carson的震憾性著作《寂静的春天》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事实,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惊人的速度污染着我们的星球,我们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有毒物质对全球生态系统和无数物种,包括人类自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修复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挚萍 《法学评论》2013,(2):103-109
环境损害意味着环境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内外部关系的损害。对环境损害的救济不是传统的损害赔偿机制能够解决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修复,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内外关系进行恢复。由于传统法律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必要将环境修复作为一个新的管制工具和救济工具进行设计,并在环境保护基本法和相关单行法中对其予以规定。环境修复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修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而且还应着眼于修复已经恶化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环保法庭运行实效不佳,已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事实。本文认为导致环保法庭运作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支撑环保法庭的环境立法工作不够完善,焏需加强和健全。其表现为环境侵权实体权利基础不明确、环境侵权责任立法简单粗放相互矛盾、程序法的规定语焉不详等等不足,应该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 解决保护人类环境的问题需要一整套综合措施,其目的在于最合理地利用自然界各部分,将对自然界的利用同保护、恢复和改造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证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但不能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人类以前闻所未闻的问题。社会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时,总要把它的影响同自然界各部分的条件和属性对此一番。人类环境保护问题是在劳动(马克思把它叫做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①)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的概念第一批保护自然界的条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已出现。它们的宗旨基本上是保护个别种类的动物和规定其捕获量(例如1897年关于保护海狗的协定)。只是在近几十年,在保护自然界问题的国际法调整方面才发生了质的进展,各国才加强了这一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虽然我国在立法层面已制定出不同位阶的法律、法规来规制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但多为原则性的规定,且对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够完善.本文结合现有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以完善企业环境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的基本理论不能为其有效性的研究提供自足基础,引入国际制度理论的视角更为可行。弱法特质的国际法凭借其制度性优势,在棘手环境关系中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有效性。问题的结构、制度的属性以及更广泛的背景等关键因素,深深影响着国际法有效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论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中“公众”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环境民主的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环境公众参与原则有明确的规定,但规定的却过于原则和抽象,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环境公众参与主体的范围规定。本文主要对环境公众参与主体中的"公众"的范围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有一个确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环境侵权责任风险是环境责任保险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环境责任法律的具体制度安排及其执行,对环境责任风险的大小及其可预测程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现有环境侵权法律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严苛、赔偿制度不健全、公益诉讼制度缺乏以及法律执行不力等缺陷,致使环境污染企业因侵权责任风险太小而普遍缺乏购买责任保险的内在动力,严重制约着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法律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正确应对知识产权法律的国际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在国际法律框架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战略,运用国际法律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强知识产权国际法律保护正当化的外交努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手段,知识产权国内法律的合理保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