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4月29日晋城市晋氏实业有限公司晋战平到经侦大队报案,称该公司出纳员王育平将公司账上的27万余元私自拿走。接到报案后,该队立即着手调查,初步查明,2006年9月王育平被晋城市晋氏实业有限公司招聘为出纳员,2007年4月24日王育平从该公司金穗卡上私自取走现金5万元、转账5万元,该曾于4月19日从公司的太平洋卡上取走现金14.6万元,该保管的公司现金2.7万元也被其拿走。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一位中年妇女来到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给审判监督庭的法官们送来了一面锦旗和感谢信,并执意要亲手张贴感谢信,以表达自己及亲属们对人民法院的感激之情。她动情地说:“我们姐弟多年亲情反目,是好法官审案公正,使我们手足之情再现,我们感谢市中级人民法院,感谢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相颖 《法律与生活》2010,(20):42-43
作为一名刑事审判庭的法官,我目睹过太多罪犯戴着手铐被带走的时刻,也感受过无数受害者泪流满面的场景。然而,在见到那个被侵犯的9岁女孩时,我的心还是像针扎一样疼。  相似文献   

4.
被告人黄某,男,28岁,系某市泰惠钢铁有限公司业务员。2004年11月因犯诈骗罪被某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于2005年8月2日刑满释放。2009年4月27日因涉嫌犯职务侵占罪被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27日被逮捕。  相似文献   

5.
陈丹 《法制与社会》2012,(13):97-98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市场主体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经济纠纷案件也大量增多。而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低廉化的经济纠纷双方,往往注重各自双方的利益,选择成本低廉效率高效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为了使法官调解制度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给予法官在诉讼调解中的正确定位,是法院调解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基础。本文试通过分析法官调解的作用,找出法官调解存在的问题,探寻经济纠纷调解中法官的角色定位,以帮助构建科学合理的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鹏 《法制与社会》2011,(23):120-121
诉讼调解是人民法院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调解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机制,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诉讼调解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纠纷,有效降低诉讼的对抗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次,调解具有简便、高效、经济的特点,调解方式灵活,能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更重要的是调解结案更符合司法公正的实质要求。调解的成功与否以及调解的效果如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法官的调解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已经成为共识,但目前存在调解、和解以及协调和解三种概念表述,需要加以梳理与辨识。学界主要认为三者实质内涵相同或者三者存在法院介入程度的区别。通过经验事实的考察,发现协调和解是在法院主持下,坚持合法性审查和当事人自愿原则,吸收各方力量协调处理案件,促使当事人和解,以原告撤诉为标志的案件处理方式。通过对规范依据的分析,发现行政诉讼协调和解以司法文件作为依据;行政诉讼和解的依据则是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问题的规定;而行政诉讼调解如果存在的话,则与民事诉讼有关调解工作的规范依据相一致。由于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已经突破了诉讼规则的制约,因此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在性质上只能归属于法院的工作机制,而非诉讼制度;而诉讼法上意义的行政诉讼和解与其现实样态相互背离,导致规范与事实彼此错位,不宜作为表述行政诉讼调解内涵的法律术语;调解作为一种诉讼制度,具有成熟的经验和完善的规范体系,能够涵括当前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的基本特征,可以正式引入行政诉讼之中。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江苏淮安的一起职务侵占案,被害人坚持举报和申诉,公安机关三次移送检察院审查,检察院决定不逮捕、不起诉。该案历经4年,至今未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刑事和解作为在司法实践中试行的一种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机制,对于及时解决轻微刑事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罗华恩和陈理华都是浙江台州人。2003年年初,一直在台州做机电生意的罗华恩,经朋友介绍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投资房地产开发。在项目调研期间,罗华恩巧遇长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同乡陈理华。  相似文献   

11.
南山大地公司是成立于1997年6月23日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1991年3月,公司股东之一的李某将其持有30%的股份依法转让给股东以外的人张某,并在南山市工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张某成了大地公司的股东后被聘为公司副经理,其妻黄某被聘为公司出纳。  相似文献   

12.
伍洲奇 《法人》2011,(11):68-69
一宗原告索赔300万元的案件,在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清远中院”)法官的“调解”下,被告竟然“主动”向原告妥协并同意赔偿3200万元——而清远中院的法官甚至不辞辛劳,在周末为此赶制了各类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13.
《法学》2007,(9):142-145
从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之前到制度建立之后,行政和解经历了一个在制度上肯定到否定的历程。不可否认,行政和解在实践中大量存在,对该制度的探讨也一直延续着。近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并开始实施的《关于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的若干意见》又将学界的目光集中于行政和解。作为一项针对行政和解的专门规范,该意见极具重要意义,但是这项规范并未解决行政法传统理论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路哲 《法制与社会》2013,(29):110-111
法官作为司法审判人员参与法院调解,在我国法院‘‘调审合一”模式下存在角色定位和工作性质的冲突。本文从法官职能发挥角度考察我国法院调解的运行现状、法官角色冲突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促进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郭倬 《法制与社会》2011,(22):128-129
在民事审判过程中,庭前调解作为由法官助理参与的实践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情况也表明了该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可行性,笔者针对助理参与庭前调解所应具备的基本原则,以及庭前调解的启动、适用范围、助理进行庭前调解的方式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建议。不断丰富我国的调解制度,整合司法资源,化解矛盾纠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的立法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首次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制度。此规定并没有消解学者们对行政复议可否适用和解与调解的争议。行政复议适用和解与调解不仅有理论基础,而且也有实践基础。行政复议实行和解与调解应遵循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与他人合法权益原则。行政复议实行和解与调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调解是中国社会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近十几年来,法院调解在中国重新得到重视,在案件解决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法官经常运用预判术、隔离摸底术、“借力术”等调解技术。法官在其法律观、司法观、当事人观等观念支配下形成了独特的调解观。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乡镇市之民案调解近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调解成功率上看,与刑案调解相比,都呈显萎缩迹象。实证研究表明,影响民案调解成功率的因素包括:当事人的情绪;当事人的权利意识;当事人的证据意识;当事人对主要事实的认识;当事人参与调解的诚意;调解人的作用等。虽然民案调解的萎缩在理论上与以刑逼民现象有一定关联,但乡镇市调解在调解人资格、调解人伦理、当事人行为等方面缺乏规制,才是构成民案调解走向萎缩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余小永 《法制与社会》2010,(33):132-133
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是当前检察机关为适应时代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创新之举,是调解优先原则在民行检察工作的体现。本文试就民行检察和解工作机制的形成原因、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具体适用的原则、方法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龙柯宇 《法治研究》2013,76(4):85-98
德国调解立法所呈现出来的迂回或者出路,带有明显的韦伯话语中的"祛魅"色彩,它科学地把握了调解的逻辑架构,较好地回应了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新调解法对调解员、调解程序和解法官等以精细化的法律规定,使调解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更加符码化,其运作也日趋规范化,并为市民社会所接纳和包容。在我国和谐司法建设中,应该以德国的新调解法为学习范本,还原调解真实的合理性面相,在功能目标定位上,凸显出回应型法中的协商和调整精神底蕴,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其德性回归;也应该适时推广和完善法院外调解机制,为专业人员实施调解拓展空间,完善相关调解程序,以此提高调解效率;还应借鉴德国的和解法官模式,有效地实现诉调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