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法律常识》课要包括宪法的内容?学习宪法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宪法学好?这是学习宪法课首先要碰到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宪法成为《法律常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宪法的性质、地位和它与一般法律的关系所决定的。宪法是法的一种形式,它和一般法律一样,都是统  相似文献   

2.
<正> 刑诉证据究竟是客观的还是主客观的统一?这是当前法学界对刑诉证据特征的两种对立意见。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刑诉证据有没有法律性特征?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法律性不是刑诉证据本身的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认为法律性也是证据的特征,那就是给证据本身硬塞进某种主观因素,势必会动摇和削弱证据的客观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万事开头难,每门学科都是如此。绪论是带前言性的导论,是学习的准备,其任务是引导学员概括了解这门课的性质、地位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为学好这门课打下基础。 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要学好绪论,必须学习掌握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月初,我们举办了全省宪法课辅导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家认为要做好宪法课的辅导,应抓好以下几件工作:一、要强调学好宪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本学期开设三门课:宪法、刑法、司法文书。比较之下,学员们学习刑法比学习宪法要重视一些,如果不充分认识学好宪法课的重要意义,将影响学员掌握这一门课程。这个问题,主讲教师要讲,辅导教师也应讲。  相似文献   

5.
第四学期我们要学习中国革命史,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呢?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同志们参考。一、要明确学习中国革命史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中国革命史是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之一,也是业大的必修课。业大办学宗旨是要培养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法律人才,法院干  相似文献   

6.
<正> 莫晓芙(以下简称莫)。《中外法学》1989年第6期发表了袁红冰,徐友军的对话录,題目是"对我国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认识"。你是否看了? 李心鉴(以下简称李);看了。北大未名湖畔青年学人的漫谈,挺有意思。莫;他们谈了不少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还比较新,这就是刑诉中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关系问题。李:说比较新,在国内确实.而在国外,很多年以前它就是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了。在日本,它关系到刑诉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现代特色等刑诉法学中最重大的问题。莫:有那么严重?我对这个问题在国内刑诉中的表现挺有兴趣,你能先谈谈它在日本是怎么回事吗?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基础课。教师要教好这门课,不易;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更不易。本文就重点探讨这门课的教学困惑和对策,以引起同仁关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五个方面论述了今后刑诉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刑诉理论研究应走出“注释法学”的框架,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今后刑诉理论研究应重点研究的一些新课题:如法人犯罪的诉讼程序问题,国际司法协助程序问题,无罪推定、有利被告及人权保护问题,刑事审判结构改革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金外琼  祖罗 《法制与社会》2010,(25):271-271
当前,刑诉证人出庭作证难、证言质量不高以及证人权益保护的缺失,使得抗辩双方无法形成实质上的对抗,严重违背了刑诉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定位。立法的不足是导致这一窘境的直接原因。因此,全面分析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修改、完善,是增强我国刑诉证人出庭作证实效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法学基础理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为什么要学习它?如何学好它?下面就谈谈这些问题,供各级干部在系统学习法律知识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我国刑诉机制的现实转换,以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与刑诉机制的衔接为例。提出了配套制度与刑诉机制的内在关联性。并据此认为我国刑诉机制之所以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原因之一是配套制度未能及时建立。因此,配套制度的建立对刑诉机制顺利转变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新刑诉法对刑诉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为迎接1997年1月1日新刑诉法的实施,公、检、法、司等机关一方面组织广大公安干警、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律师等学习、领会和切实掌握新刑诉法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他们正在为新刑诉法的贯彻实施落实配套措施。本刊这一期特邀请几位从事刑诉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新刑诉法学施中应考虑的配套措施谈谈他们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新刑诉法实施后被告人翻供增多现象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外刑诉立法经验并与之接轨的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颁布施行后,在国外刑诉司法实践中并不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现象在我国刑诉司法实践中却突凸地表现出来,它的大量存在,使得过去就已经存在着的由侦查→检察→审判各环节认定犯罪事实如层层剥笋的现象表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刑诉法学:研究样式的嬗变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样式的创新与突破对刑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诉理论研究样式嬗变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刑诉学界应加强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 刑诉证据具有哪些特征?在我国法学界意见还不统一。把客观性和相关性作为证据的特征,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对法律性是不是证据的特征,分歧较大。我认为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法律性应当是刑诉证据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证据的法律性,是指与案件相关的客观事实,只有经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认  相似文献   

16.
强制措施的变更权是刑诉中司法机关变更强制措施的权力。由于当代刑诉活动并非一个机关的“一条龙”的活动,一个案件若走完全部诉讼过程,则要经历不同的诉讼阶段,公、检、法三机关共同参与处理,因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诉讼阶段上,究竟谁有权变更强制措施?尤其是批捕权与执行逮捕权相分离的情况下,批捕后需将逮捕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吕斌 《政法论丛》2003,(6):34-36
由于我国刑诉法对二审发回重审的次数没有限制 ,造成一些案件循环往复、欠拖不结、被告人长期受羁押的现象 ,有悖刑诉的效率价值和无罪推定的原则 ,影响刑诉的公正性 ,为防止二审的“虚置”现象 ,增强二审的责任 ,提高刑诉效率 ,保障刑诉公正 ,根据我国刑诉法的任务 ,建议限定二审发回重审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复习国际私法课应以教材和主讲教师授课内容为依据,同时可适当参考《学习与辅导》所刊登的有关辅导文章。现列出国际私法课各章的重点、要点,以便学员在复习时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地掌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学员学好司法制度课,帮助学员弄清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有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问题。本刊特请熊先觉教授撰写此文,以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对刑诉结构类型的分类标准和世界刑诉结构三大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回顾并与我国现行刑诉结构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刑诉结构仍以现代职权主义为其基本特征;并认为我国现行刑诉结构内部存在机理不统一,机制不平衡和不协调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不完整的刑事侦查、起诉结构中的职权主义甚至超职权主义因素与完整的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当事人主义因素的冲突;以及刑事审判结构中的审问式甚至纠问式因素与对抗制庭审方式改革倾向之间的矛盾。最后针对我国现行刑诉结构的缺陷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