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刑事警察》2010,(1):F0004-F0004
点击“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贵州省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毛明俊撰写的《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专案侦查》、《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起诉意见书的制作》、《贵州省湄潭县吴宗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办经验和启示》、《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区别》.点击率过2万人次.全国20多家公安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上海黑社会,是中国黑社会的典型。苏智良,陈同菲合著的《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一书,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黑社会”这  相似文献   

3.
黄翀 《法制与社会》2011,(18):180-180
重庆打黑案的爆发,使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滋生发展,腐蚀党政司法干部,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腐蚀干扰基层政权组织。《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称不再要求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属性,没有“保护伞”也可以构成。那么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否需要“保护伞”呢,本文正是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罪前提是正确界定黑社会组织。何为黑社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黑社会性质,立法未作规定,理论界也少有探讨,本文就此略作阐析,以求共识。黑社会在中国是一个有着较长历史并流传很广的概念,在《语言大典》中,其被解释为“有组织地进行犯罪活动的集团,犯罪分子团伙。”该表述在刑事法学意义上缺乏科学性,但它提供了一个基本信息,即黑社会是有组织进行犯罪活动的。各国因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不同,对黑社会的认定各异,称谓也不一。如意大利的“黑手党”,日本的“暴力团”等。黑社会因有组织性,德国…  相似文献   

5.
“行为特征”是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备要件之一,对此《刑法》第294条第5款第3项的规定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立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结合《刑法》第26条关于犯罪集团的规定,笔者认为.司法机关在认定是否具备该特征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保护伞”问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背景特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为“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黑社会性质组织要想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使自己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缺乏权力的保护和支持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拉拢腐蚀国家公职人员和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权力部门,与权力紧密结合起来,是一切黑社会性质组织必然要做的一件大事。但这并不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绝对必要条件。《解释》之所以将此作为黑社会性质“一般”情况下应具有的特征,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发现某一组织具有这一特  相似文献   

7.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是主体组织从字面上理解,黑社会组织首先应当是一种社会组织体,具有“群”的特征,而且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组织还具备了“小社会”的特征。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 月4日通过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第一条认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这说明我国司法界已经将组织性定为黑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何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以下简称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立法解释),是在《刑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在有关的法律问题已有司法解释的情况下,由于司法机关对法律规定认识不一致,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出立法解释。它对于明确法律规定的立法本意,进一步规范司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立法解释的背景《刑法》第294条规定:“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  相似文献   

10.
新《刑法》第一次规定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三个罪名。三个罪名中的中心词语均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这表明“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上述三个罪名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弄清其内在的含义及构成条件便显得尤为重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研究,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笼统、含混。比如罪状的描述臃肿不堪,行为表现形式叠床架屋,让人无法直观地把握其犯罪构成,即使资深的法官也难准确驾…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97年《刑法》第294条首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因为其社会危害性严重,所以,今年我国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才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为打击重点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报道看,一些地方的数据上有滥用“黑社会”之嫌,使人感觉一些市县黑恶势力已十分猖獗,容易在群众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事实上,其中还包含了一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修订后的刑法新设立的罪种,但由于我国有关犯罪组织称谓的多样性,以及相关特征的混乱性,给实践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随意性。2002年4月28日,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对《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这是继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对黑社会性质组织作出解释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有次进行的界定。而司法机关要想在实践操作中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刑法和立法解释为依托,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新闻媒体关于黑社会的报道呈现出一种比较混乱的局面,一些专家、学者,包括新闻工作者对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某些报道甚至把一些从事小偷小摸的团伙组织,或根本没有正规组织却实施了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的组织或个人称为非典型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动辄出现数百上千个黑社会组织的报告。媒体极为悬殊的关于黑社会的报道还得回到“什么是黑社会”这个“原问题”上来,我们根据我国现有的《刑法》第29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有关法律条文,对我国目前出现的几个较大、较有影响的犯罪团伙进行分析,通过直观的案例进一步说明黑社会组织应该具备的特点,从而厘清我国目前被“黑化”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台海局势的变化及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近年来,黑社会犯罪较为猖獗。针对实际情况,佛山公安司法机关始终将打黑除恶作为严打斗争的重点,连续开展了以打击黑社会为重点的“s”、“F”行动。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近期全国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列为打击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为了更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200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无疑对于司法实践中审理此类案件,正确适用法律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6.
试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各国和国际上有组织犯罪活动不断加剧的趋势持续引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严重关切和震惊”①。国际社会为了加强各国间在预防、遏制及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方面的合作 ,先后缔结了一系列国际公约 ,如 1 994年 1 1月通过的《那不勒斯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全球行动计划》、1 996年 1 0月 2 4日通过的《联合国反有组织犯罪框架公约》等。“在我国 ,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有出现 ,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 ,横行乡里 ,称霸一方 ,为非作歹 ,欺压、残害群众的有组织犯罪时有出现”②,并有从沿…  相似文献   

17.
解读“黑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心捷 《政法学刊》2009,26(6):34-40
现阶段,港澳台地区都专门制订了单行反黑刑事法律,对惩治黑社会犯罪作出了具体性规定。目前,“黑社会组织”一词在我国大陆地区还不是刑法名词,立法机关尚未对其进行原则性规定和有权解释。对于黑社会组织的认知,不应人为拔高;对于黑社会组织的理解,不应自我僵化。精确解读“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将有助于科学界定“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任吉林榆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徐凤山落马,以其儿子徐伟为核心,杀人、抢劫、敲诈勒索、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等罪于一身,涉案金额这几千万元的黑社会团伙被一举摧毁,近30人落入法网。4月19日,当地警方公开了这一案情。相关报道中,还披露了徐伟作恶后,贪官徐凤山“摆平”公安局的一些细节,揭示出当前一种十分严重的犯罪和腐败现象——“衙内现象”。徐伟之所以有能力组织黑社会团伙,是与徐凤山手中的权力分不开的。就象《水浒传》中,高俅的儿子“高衙内”,借助高俅的势力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相似文献   

19.
谢才萍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3个特征:组织者、领导者为女性;生成过程表现为“由赌及黑”、“以赌养黑”;形成重大影响过程中存有“保护伞”。为了防止此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生成,需要加强转型时期的女性利益观和法制教育;改善就业环境以减少社会闲散人员;加大对赌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力度,铲除赌博滋生的土壤;亟需加强对公权力尤其是警察权的监督,以防国家工作人员沦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0.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京平  石磊 《法学家》2001,(6):27-31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一个罪名,这一罪名的设立为我国司法实践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2000年12月10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