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之际,仰望太 空,20世纪人类在和平利用 空间方面硕果累累,熠熠生辉;展望未来,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会更快发展,令人可喜。同时,蔚蓝的太空被涂抹的军事色彩日益浓重,太空垃圾污染已成重大隐患,令人堪忧。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应用将迅速发展 前苏联1957年10月 4日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40多年来,人类探索太空、开发太空、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取得了辉煌业绩。展望21世纪,航天技术、太空探索和太空应用会发展得更快,将为人类生活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对世界产…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10):34-34
2008年2月8日,承载着欧洲人的航天希望与努力,美国制造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哥伦布”号太空实验舱将和“亚特兰蒂斯”号一起被带入太空,前往距离地球35万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空间活动非常频繁的一年,世界各航天大国更加重视对太空的开发,纷纷调整了空间发展政策,使空间力量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9,(52)
据军事科学院副编审胡文龙预测,未来人类太空探测的脚步并不轻松。多少年来,人类重视航天探索,重视宇宙空间开发。因为,宇宙空间有着太多令人神往的秘密,有着巨大的物质资源。现已被人类认识和开发的,只是沧海一粟,而未被人认识的,远胜过浩瀚的海洋。在人类即将进入对世纪之际,空间资源越发重要。正因如此,世界许多国家不惜耗资探索和开发空间,为的是尽早占领未来科技和军事的制高点。自古以来,人类想象开发宇宙空间,总是先想到了月球,以及与地球环境有某些相似的火星。据载,人类从1959年开始探索月球起,到90年代初,已发射…  相似文献   

6.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以来,世界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航天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把各式各样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送出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并进人太空轨道,首先要解决交通工具问题。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航天运输工具有两种,一是只能使用一次的运载火箭,二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目前俄美正在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基本卜都是在洲际弹道导弹的基助【:发展而来的。如美国的“大力神”。“德尔它”、“‘宇宙神”一…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太空力量的再次重视,是因为太空资源不仅仅是兵力倍增器,而自身也将是一种决定性力量。俄罗斯是前苏联太空战略的衣钵传人。前苏联作为发射人类首颗人造卫星的国家,其太空力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盛到衰,再由今日的俄罗斯急欲重振雄风,其发展轨迹可谓曲折。研究前苏联和今日俄罗斯太空战略的演变,观其得失,对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仲晶 《瞭望》2003,(48)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所致力的空间开发不仅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据资料统计,与太空有关的工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国际太空工业的利润超过800亿美元,预计今后10年利润将增加两倍多。而且人类社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人类的航天探索活动比作一场马拉松赛跑,现在看来,中国无疑还落在后面。人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只能重复别人迈出的步伐,重复别人有过的兴奋吗? 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显得非常冷静:“太空科技毕竟不是三级跳远,一步登天恐怕是不现实的。在人类的航天活动中,大家都要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开始,进而发展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调整航天计划,争夺太空位和主导权近一年来,人类航天事业取得众多突破,成就巨大。首先就是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可谓一飞震惊全球; 其次是美国“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冲撞”彗星成功和欧美对火星和金星探测的此起彼伏;当然还有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表现神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航天科技工业是高科技密集的战略型产业,更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怎样构建航天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谈点粗浅意见。航天的未来需要构建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由地面发展到了太空,航天作为高科技人才集中的行业,其承担研制的型号任务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科技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更需要构建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今天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大批航天人才矢志报国、敬业奉献是分不开的。面向未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要实现“两个一千亿和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为期3天的太空非军事化国际会议4月11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就制止太空军备竞赛及和平利用太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等一些国际组织的250多名官员和代表出席了会议,而作为世界太空大国的美国却没有派代表参加,这就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人类的共同财产,外空理应为谋求全人类的福祉而完全用于和平的目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外空的军事利用总是被置于首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苏(俄)共向外空发射了数千个航天器,其中以军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原则开展太空研究,面对来自太空的挑战,构筑我国科学合理的太空战略势在必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研究论证、设计生产、试验应用相结合,比较完备的航天工业体系。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以及空间科学等方面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全面探索和有限利用太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雷俐 《民主》2014,(5):37-38
<正>他参与设计的神五、神六、神七航天表,把"中国设计"送上了太空,让中国制造的手表成为第三个在太空环境运行的计时器。飞亚达也成为继欧米茄、FORTIS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设计生产航天表的品牌。他就是民进会员、荣获2012首届深圳十大创意人物称号的飞亚达手表设计师孙磊。他设计的神七航天表获得2010年德国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人们已经认识 到,人类的全面发展将比 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倚重科学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前沿。在关键领域中的开发和创新,为即将到来的新经济时代进行技术和知识储备,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当前研究和开发活动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新总统布什一再宣称将推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决定在 1年之内组建一个新的军种——航天部队。 俄罗斯现有的战略火箭军主要由战略导弹部队、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等力量组成。根据俄通社—塔斯社的报道,未来的航天部队将以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为基础组建,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和实施太空作战。而太空作战的一项主要行动就是攻击敌方包括各种航天器和地面控制站在内的太空系统。由此来看,俄罗斯组建“天军”的一个重要意图…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而航天技术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发空间太阳能和月球上的氦—3,可使能源危机大大缓解;建立全球卫星观测系统,能真正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80~110亿),人类迟早会提出向太空扩展生存的议题。可以预计,随着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的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它将成为越来越多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并逐步转向产业化。迎接挑战的航天运输在航天运输领域,21世纪初仍以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简化操作程…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震耳欲聋的轰鸣再一次把戈壁大漠从睡梦中唤醒,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四号飞船,飞向太空。中华民族在实现“飞天”之梦的征途上,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最后一级台阶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进入太空,揭开了中国载人航天活动的序幕。按照中国载入航天计划,必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2008年9月27日下午,随着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门的开启,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浩瀚的太空迈出中华民族第一步。中国在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六个年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吴昊  吴俊强  郭修凯 《学理论》2012,(24):19-20
美苏在太空领域的竞争高潮是20世纪60年代的登月竞赛,在此之前苏联在许多领域都领先于美国,但是随着苏联航天核心人物科罗廖夫的突然逝世,苏联航天管理体制的许多固有矛盾和缺陷都爆发出来,最后导致在登月竞赛的失败.这也正是美苏太空竞赛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