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入夏以来,国际奥委会中国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后两次获得国外奖项. 6月20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在雅典普尼克斯山顶向何振梁颁发了特尔斐奖.这是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传统.其得主都是国际上在文学、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中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2.
奥柿匹克的普遍价值与多文化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及奥林匹克文化,本刊发表何振梁先生的有关文章,作为本次访谈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何振梁,这位体育老人,在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史重大事件中——包括五十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六十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七十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举办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何振梁是世界体坛有影响的领导人物,多年来,他为推动世界体育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和提高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中国委员。由于他工作出色,受到大家的尊重,曾先后四次被选入国际奥委会的领导机构(包括三届执委、一届副主席,每届为期四年),成为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如此重要职务的第一人。其中有三次他是无争议地以全票当选。他在国际奥委会这个有着百多年传统的改革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这样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也就是说是完完全全地投入。"  相似文献   

4.
李立 《两岸关系》2001,(7):10-14
何振梁,一个注定与奥林匹克结缘的人,抽出一个宝贵的下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我们的话题就从两岸的体育交往谈起。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9,(12):44-45
两年前的一篇文章《申奥六鳞》,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震动,作者只是暗示国际奥委会资深中国委员何振梁不该享有"体育外交家"、"奥林匹克外交家"的美誉,只是"由于宣传走偏,人们都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  相似文献   

6.
何振梁,这位体育老人,在我国体育对外交往的历史重大事件中——包括五十年代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反对“两个中国”,六十年代创立新兴力量运动会,七十年代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以及举办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见证人。 何振梁是世界体坛有影响的领导人物,多年来,他为推动世界体育的健康发展、为维护和提高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中国委员。由于他工作出色,受到大家的尊重,曾先后四次被选入国际奥委会的领导机构(包括三届执委、一届副主席,每届为期四年),成为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担任如此重要职务的第一人。其中有三次他是无争议地以全票当选。他在国际奥委会这个有着百多年传统的改革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这样评价何振梁:“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投入是出于他对奥林匹克宪章的忠诚,对他国家的忠诚,也就是说是完完全全地投入。”  相似文献   

7.
在上虞的乡贤中,有3位与奥林匹克结下不解之缘的奥运赤子,他们分别是:原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现国际奥委会教委、2008年北京奥申委顾问何振梁;原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3年北京申奥时向萨马兰奇主席递交《申办报告》的代表团团长吴重远;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设计者陈绍华。  相似文献   

8.
<正>何振梁,一个注定与奥林匹克结缘的人。他曾经积极争取国际奥委会支持、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宣传中国,经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终于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他曾经为台湾参加北京举办的亚运会而与台北奥委会进行谈判,并签订两岸体育界的第一个书面协议,使两岸体育交流从此更加热络起来;他曾经为北京两次申奥而殚精竭虑,深受人们称赞。还有曾被媒体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一  相似文献   

9.
面孔     
何振梁1月4日,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申奥之父"的何振梁因病逝世,享年85岁。自1952年以翻译身份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起,何振梁为将中国体育推向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国体育,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智慧与精力。几十年来,他为恢复新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地位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最具资历和影响力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于1993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为中国申奥担任陈述人,并在  相似文献   

10.
赵辉 《台声》2008,(8):12-15
奥运盛会是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运动员的竞技大会,更是友谊的大会,和平的大会。而奥林匹克圣火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征,它传播着“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尽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奥运会圣火未能传递到宝岛台湾,但岛内的多亲从未缺席。诚如5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三亚传递时,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指出,此刻吴经国先生能同我一起参加北京奥运圣火抵达三亚,本身就说明台湾没有缺席,在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中看到来自台湾的火炬手在这里高举圣火,感觉非常好,这本身就说明台湾同胞对北京奥运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郑勇 《政协天地》2008,(6):45-46
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奥林匹克博物馆,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12家成员之一。它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世界著名建筑专家吴经国先生多年筹划并设计创办。吴经国在落成典礼上表示,之所以选址厦门,缘于厦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位要求中国应该成为推广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国家 从国际政治方面来看,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外交政策的"五项原则"与奥林匹克理想是一致的,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从经济方面来看,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六位,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从体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体育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3.
1995年8月,江苏启东中学17岁的女学生毛蔚,首次进军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即夺得金牌,成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开赛26届以来第一个获得金牌的女生。1996年,还是这所启东中学,蔡凯华同学获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银牌。1997年,周潞同学获得了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银牌。1998年,陈宇翱同学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捧回了金牌。4年之中,升起了4颗奥赛之星,难怪启东中学被誉为“启明星升起的地方”、“金牌的摇篮”。走进这座黄海之滨的校园,翻开厚厚的荣誉册,我们还发现,1995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探讨的话题越来越深入。同时,一场如火如荼的奥林匹克教育运动不仅在北京城乡青少年中展开,也辐射到其他奥运赛事协办城市乃至全国。有人说,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史和当前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实践这两个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周期中在全面继承前数届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经验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活动及相应的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活动,有可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形成一个独具东方文化特色且形式和内容结构最为完整的“北京模式”。为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深入推进奥林匹克教育营造氛围,本刊特别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15.
邰言 《黄埔》2013,(6):82-85
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决议,中国终于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1989年4月6日,何振梁作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同中国台北奥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庆华,签署了关于台湾地区体育团队来大陆参加国际比赛的协议,这是海峡两岸体育界之间的第一个书面协议。两岸交流从此更加热络起来。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8,(15):24-27
顾拜旦,全名皮埃尔·德·顾拜旦(Le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巴黎人,男爵。生于1863年1月1日,卒于1937年9月2日。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设计者;顾拜旦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5,(2)
<正>人物何振梁:奥委名人一代人物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国奥委会原主席何振梁,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4日15时5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5岁。何振梁,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到国家体委工作;1964年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国奥委会执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委等职;1981年10月2日,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八十四届大会上当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  相似文献   

18.
陈秋强 《今日浙江》2001,(16):40-42
7月13日22时10分,莫斯科世贸中心一楼新闻中心大屏幕上久久定格在一个动人的场面上:何振梁眼含热泪,与排着队上前祝贺的国际奥委会员逐个握手、拥抱,轻拍对方的后背,谢谢老朋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当中国台北委员吴经国含着泪水走过来与何振梁拥抱,并说:“中国人最高兴的事终于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15日,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疑会副主席科马内奇宣布平昌将主办第2013年冬季特奥会。当日,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在韩国首都酋尔正式宣布.韩国江原道平昌将主办第2013年冬季特奥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奥林匹克委員会在其主席、美帝国主义分子布伦戴奇的操纵下,于二月七日在瑞士洛桑举行的执行委員会上通过了一項所謂"决定"。这項决定声称,国际奥委会"不定期地禁止印度尼西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布伦戴奇在会后还威胁說,禁止印度尼西亚参加奥林匹克比賽直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員会决定重新接納它参加的时候为止。他們借口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去年九月間在雅加达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运动会上,拒絕蔣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