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省宁强、略阳、洋县、勉县等部分地区,从1966年开始,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逐年有所增加,当地群众称之为“尿血病”。 我们从1975年开始对本病进行了调查研究,握掌了本病的分布、病区自然环境与饲养管理状况,先后排除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传染病。通过饲喂试验,用当地群众称之为“小泡叶”(有的群众叫“野桑叶”、“山麻杆”)的植物喂猪,引起了猪的尿血,其症状与解剖变化同自然病例一样,证实了猪的尿血病为有毒植物中毒病。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23~5月30日我们在陕西省岐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城关兽医门诊部指导学生实习期间,遇到8例家畜采食当地叫做“须须捞饭苞”的植物中毒病例,其中黄牛4头,猪2头,马、骡各1匹。据称当地每年都有由此植物引起的家畜中毒发生。尔后在长安县、户县调查,亦有类似病例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形势一派大好。为了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积极防治猪中毒病,促进养猪业的发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于后,供参考。 一、猪中毒病的严重危害 因有毒物质引起猪中毒的一类疾病,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危害。从陕西省情况来看,猪中毒病的发生较为普遍。据48个县(区)和两个农牧场不完全统计,1970~1974年,猪因各种原因中毒4,900多头,死亡率达60·98%。各种中毒病的发生分别为:饲料中毒占64·91%;食盐中毒14·77%;农药中毒10·5%;发霉饲料中毒4·24%;毒鼠药中毒2·27%;有毒植物中毒2%;化肥中毒0·72%;药物中毒0·59%。  相似文献   

5.
有毒腺体主要是指牛、羊、猪胴体上的甲状腺和肾上腺,其中甲状腺对人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在肉品检验中普遍忽视对有毒腺体的摘除,由此引起人的急性和慢性中毒屡见不鲜。1 甲状腺1.1 形态及解剖位置 甲状腺位于喉头后方和第2~6气管环附近,分左右两叶,其腺体中间相连。猪的甲状腺呈红褐色,为长椭圆形,类似附着的小块肌肉;牛的甲状腺呈浅红褐色,为不规则的扁三角形,其表面有许多小结节;羊的甲状腺呈浅红色,为长椭圆形。1.2 对人的毒害作用 据有关资料报道,成年人食入1.8g新鲜甲状腺,即可出现中毒症状,这个…  相似文献   

6.
山蟛蜞菊(Wedelia wallichii Less)为菊科蟛蜞菊属的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云南、广西及广东等省区。它在兽医毒物学上的重要性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1974~75年冬春之交,四川洪雅县天宫公社曾发生过猪、牛因牧食(或刈食)该种植物而急性中毒死亡者数例。据Gardner(1956)记述 Wedelia asperrima少量可杀死山羊或绵羊;Mor’an和Koaic(1965)报道,14头猪因放牧于生长有Wedelia glauca的草场发生中毒死亡。其后以此植物作喂饲试验,或以其茎、叶、种子的提取物作皮下注射,都能引起动物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7.
马兜铃中毒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和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et Z.)的果实。生用或蜜炙用。性寒,味苦、辛。具有清肺热、止咳平喘的功效。用治肺热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用量:马、牛15~30克。猪、羊3~9克。用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毒,马、牛、猪均可中毒。 【毒理】马兜铃的有毒成分为:木兰碱(Magnoflorine)、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和马兜铃子酸(Aristolochinicacid)。木兰碱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还有箭毒样作用。有毒成分侵害消化道和肾脏。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发生于宁夏盐池、灵武一带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用病区的霉草和从霉草中分离的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的产毒培养物以及从产毒培养物中提取的粗毒素分别饲喂小白鼠、羊、骡等引起中毒、死亡,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病例基本一致。粗毒素纯化后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析证实为杂色曲霉素,从而确认了宁夏地区马属动物“黄肝病”和羊“黄染病”的病因是以杂色曲霉素中毒为主的中毒病。  相似文献   

9.
一起羊误食颠茄叶中毒的诊治柳州市郊区西鹅乡老房顶村一养殖户于1997年10月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38只。羊运抵当地后即开始放牧,第2d羊群普遍发病,5d内死亡9只,经笔者诊治控制了病情。临床症状病羊表现有神经症状,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呼吸增数、狂...  相似文献   

10.
醉马草是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别名有醉马芨芨、醉针茅、醉针草、马尿扫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及内蒙、西藏、四川等地。据许多资料记载,醉马草可引起马属动物、牛、绵羊、山羊中毒,并发生一系列症状,严重的还可引起死亡。笔者调查了醉马草分布较多的甘肃山丹县,宁夏同心县、海原县,这些地区都有马属动物发生中毒的病例,但未见过羊发生中毒。为了解醉马草是否会引起羊中毒,笔者于1986年12月和1988年9月,先后两次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醉马草的毒性试验,并用马、驴、兔子作了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1.
我省黔北山区乌江沿岸一带,历年来在农历谷雨前后,耕牛常发生一种以间歇性强直痉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当地称为“串脚风”。通过病情调查、临床检查、血液常规和病理学检查、复制试验等证实该地区耕牛“串脚风”的病因,除蜡梅叶中毒外,尚有马桑嫩叶中毒。 (一)中毒原因 马桑(Coriaria Sinica Maxim.)又名马鞍子、水马桑、黑果果、闹鱼儿等。为落叶有毒灌  相似文献   

12.
(一)发病特点 宕昌县牛青杠叶中毒过去虽有发生,只因植被破坏不太严重,发病量少,中毒症状轻而未引起养牛户及兽医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此病多发,集中在4~5月份,其原因是乱垦滥伐,植被遭到破坏,草场退化,当地群众养牛又以山坡放牧为主,青杠树叶在每年的4~5月份比其他牧草、枝叶萌发早,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的牛采食而发病,尤以青杠叶萌发黄嫩芽期中毒较多。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 19911999年 ,用口服食盐法治疗牛、羊藜芦中毒2 2 3例 (牛 3 9例、羊 184例 ) ,治愈 2 0 4例 ,治愈率达 91.5 %,疗效显著。病因 藜芦有毒成分为甾体生物碱 ,全株均有毒。藜芦因生长在山地阴坡 ,早春季节比其它植物发芽早、生长快 ,藜芦嫩芽被牛、羊采食而中毒。一般河北北部地区多发生在 45月份 ,6月份以后很少发生。临床症状 牛、羊藜芦中毒症状基本相似 ,常呈急性经过 ,中毒后首先出现剧烈呕吐 ,有大量稀软食糜吐出 ,呕吐呈连续发作 ,可持续数小时甚至 3 4d ,随后出现腹泻 ,有的粪便中混有血液。临床检查 :精神沉郁 ,反刍停止 ,…  相似文献   

14.
应用苦楝皮驱猪蛔虫或猪误食苦楝子引起中毒的病例,有关文献曾有记载,但猪川楝素(toosendanin C_(30)H_(38)O_(11))中毒尚未见报道。最近,笔者在镇宁县发现应用川楝素驱蛔片给7头猪驱虫后,引起急性中毒,死亡5头。人工复制试验成功,进一步证明川楝素对猪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症伴显神经症状的猪病较为常见。一般都疑为中毒(如食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有机氯及磷中毒等)或伴发神经症状的传染病(如猪瘟、猪李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猪脑脊髓炎等)。至于临症伴显神经症状的猪丹毒则一般文献尚未见有详细记述。 最近,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先后发现7例伴显神经症状的猪丹毒患猪。以下就其临症、剖解及微生物检查的结果初步报导如下,以引起临床工作同志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猪喘气病是猪肺炎枝原体所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咳嗽和喘气,损伤部位常在肺的心叶、尖叶、间叶和膈叶。该病从1957年传入我省后,开始曾硬搬国外的扑杀办法,但未能控制本病,以后又放任自流,让其泛滥,致使本病在全省范围内迅速蔓延。仅以乐山为例,15个县(市)皆有本病流行,给发展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过去由于修正主义科技路线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对本病没有搞出有效的防治办法,广大贫下中农抱怨地说:“喘气病,真难办,无药医死了算”,迫切要求解决此病的防  相似文献   

17.
青海巴隆滩和卜朗沟的牲畜,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牙病”(当地蒙族群众称为“包登”病),病因病性不明,牛、羊和骆驼都可发病(群众反映马也患病)。主要特点是病畜牙齿过早磨损和脱落,咀嚼困难,营养不良,乏弱身疲,发育缓慢,未老先衰,在春季乏草期易于死亡。发病率很高。严重危害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和改良,当地广大牧民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海西州畜牧站于1966年曾派人进行过调查,并作了初步的动物试验,也曾考虑到可能是某种微量元素引起的慢性中毒。  相似文献   

18.
小花棘豆是一种有毒植物,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家畜采食后能引起大批中毒,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运动障碍、母畜流产甚至死亡,引起神经系统和肝、肾等实质器官细胞水泡变性。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碱,黄花碱为其单体之一。关于小花棘豆有毒成分能否通过血乳屏障随乳汁排出,其毒性有无改变和乳汁对羔羊有何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对吮吸小花棘豆中毒羊乳汁的羔羊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劲直黄芪(Astragalus、 strictus)亦称醉马草,为豆 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 要分布于西藏各地,青海、四川部分地区也有生长。据报道,劲直黄芪能引起大批牲畜中毒和死亡。西藏自治区1976~1989年多次发生羊畜劲直黄芪中毒,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草药羊红膻,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区,陕西省民间有“家有羊红膻,老牛老马养满圈”之农谚,是一味有悠久历史的兽用草药。近年来,对此药作了不少的试验研究。在兽医方面肯定了对大家畜催情及治疗仔猪白痢的效果;对母猪产后不吃症、营养不良性僵猪、猪消化不良、马脾虚泻泄等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人医方面,以此药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又通过药理实验,证明此药有兴奋呼吸、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研究工作正在深入,将进一步引起医学界和兽医界的重视。从目前看,药源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近年来,我们在药物种植等方面,作了些初步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