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但在国民党当局严苛的信息封锁和舆论歪曲下,共产党的形象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共产党智慧地采取多种策略,通过本党、国内和国际相关媒体力量,运用报刊、图书等各种媒介形式,把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有效地传播给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在舆论上获得了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延安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化和群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和一二·九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日益扩大,延安成为中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抗战爆发后,许多沦陷区和国统区的爱国青年冲破封锁,千里迢迢,历尽艰难,奔赴延安,汇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投身到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3.
华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麦国昌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全国军民坚决抗战的伟大形象,深深地感染和吸引了大批爱国华侨到抗日根据地来。据调查,抗战期间,归侨青年冲破国民党封锁,历尽艰辛险阻到延安学习、工作和战斗的约600人,其中有些人随军到前线,有的奉命到海外搞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的来历1939年6月,党中央根据形势需要,决定将当时的陕北公学、鲁艺、工人学校、安吴专训班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迁往晋察冀根据地。1939年7月9日,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成仿吾校长请毛泽东主席到延安挤儿河给参加开学典...  相似文献   

5.
王晓瑛 《传承》2013,(10):30-31
延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污蔑性报道,使外界对共产党及红军有很深的误解。为了赢得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竭力向全国全世界打开一扇展示延安精神的窗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援助,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我在延安参加审干孙振1939年底我在山东八路军游击第四支队任营副教导员时,奉命调赴延安学习。从山东出发,共60余人,经过太行八路军总部、晋西北根据地,历经半年多时间,辗转通过敌占区和几道封锁线,到达延安已是翌年七月了。稍作休整我即被分配到军政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它的提出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三十年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国民党顽固派在发动军事反共的同时,还在政治思想上对共产党发动猖狂进攻。1939年...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公安眼中的邓小平刘涌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39年9月。我当时在延安中央社会部任总务处指导员兼会计科长。时逢小平同志由山西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一天,在中央党校广场,小平同志为我们中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党校学员作了一次报告。他以大量事实说明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我国最早、实施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是边区人民参与国事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边区参议会于1939年元月17日在延安成立,1950年元月19日宣告结束,历时11年之久。它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1943年春,我随同罗瑞卿、薄一波等首长,从山西太岳来到延安。此后,我被组织分配到中央办公厅行政科工作,一度任毛主席的行政秘书。从 1943年至 1957年,我跟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京,在主席身边工作了 14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延安枣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群众的公粮任务繁重。不足 140万人口的陕北地区,一年就征收 19万大担粮,人民群众有议论。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为减轻群众负担,毛主席决定把公粮由原来的 19万大担减到 16万大担。同时,号召解放军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  相似文献   

11.
舟山桥缘     
曾林平 《今日浙江》2009,(11):48-49
昨天,人民解放军用小船铺就了胜利之“桥”1950年5月17日,是舟山人民翻身解放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千帆竞发,进军舟山,解放了定海城。这是浙江最后一个获得解放的城市。浙江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纷纷败退到舟山群岛,最多时兵力达12万人。蒋介石和蒋经国多次到舟山视察,妄图把舟山作为封锁袭扰大陆、  相似文献   

12.
三、亲自授课,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作用党校是党培养教育干部的阵地,是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刘少奇同志的一贯主张和追求。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从华中回到延安。时任中共...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历凌云,男,1917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新军。1939年冬到延安,曾任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组织干事,中央社会部科员、指导科科长。建国后,任济南市公安局局长、济南市委委员、市政府...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7)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挫败日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立旭 《同舟共进》2014,(5):44-45,46-52
毛泽东生前十分信任汪东兴,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长达30年;汪东兴终生敬佩毛泽东,在毛身边兢兢业业工作。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转战陕北前,毛泽东选中汪东兴 汪东兴是1947年调到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当时国民党大批军队已进逼延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正准备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相似文献   

16.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近年出现一本有着耀眼夺目光辉的好书。那就是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陈岸同志的回忆录《我的革命生涯》。1995年9月出版,1999年6月第二次印刷。在此,谨表示衷心祝贺,并作述评。陈岸是广西地下党元老之一。他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贵县南区区委委员兼团委书记、广西特委巡视员、玉林五属中心县委书记、郁江特委委员、广西省工委书记、桂林特支书记。1939年冬作为党的七大代表到延安,后在中央党校学习和参加延安整风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民运委员、豫皖苏二行署…  相似文献   

17.
(壹)在一二九运动中,许德珩、劳君展夫妇与在北平组织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党员徐冰、张晓梅夫妇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并且彼此信任。1936年10月初,徐冰、张晓梅夫妇到许家做客。他们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延安的物资十分匮乏。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许德珩、劳君展闻听当即表示他们要买一些物品送给毛润之。徐冰说,最近有一辆卡车要去延安,你们要买东西就抓紧时间。徐冰夫妇走后,许德珩、劳君展决定将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延安去。为了避人耳目,由劳君展与张晓梅到东安市场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和一些火腿。东西买好后,交给张晓梅同志用一辆人力车运走。分手时,张晓梅问劳君展,是否需要毛主席亲笔写收条?劳君展回答说,我们送给毛润之的东西怎么能要收条呢?  相似文献   

18.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毛泽东和陈嘉庚蔡祥淦陈嘉庚先生1939年冬发起红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在重庆逗留期间,中共领导人叶剑英、a伯渠、董必武和邓颖超等到代表协寓所拜访,并在中共驻渝办事处并行欢迎茶会。会后,嘉庚先生询问“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  相似文献   

19.
《现代领导》2007,(5):36-37
冲破封锁 安排斯诺访苏区 1936年4月,周恩来、李克农与张学良、王以哲延安会谈后.李克农与刘鼎密切配合,开辟了瓦窑堡-肤施(延安)-甘泉-洛川-西安的地下秘密交通线,在沿线设立了秘密交通站,选派交通员,为红军采购、运输物资、接送人员提供了方便,成为苏区与外界联系的一条秘密通道。  相似文献   

20.
“愚 蠢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共同把我这样的青年推到了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这是韦君宜晚年写她的一生回忆《思痛录》中的一段话。三十年代中叶后,正是不满意于国民党的一味妥协退让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又为斯诺、范长江等笔下那神秘西北欣欣向荣的气象所吸引,多少像韦君宜这样的女知识青年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投奔了红色圣地——延安。   奔向延安,是日本灭华阴谋渐次彰显和国民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刺激下爱国知识分子的一种合乎逻辑的选择。激愤于“九一八”以后迭次外侮和政府的软弱,一轮又一轮的学生救亡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