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期,北京市召开社会组织领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家研讨会。来自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和部门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与本市社会组织代表,围绕新时代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会议发言摘编刊发。李万钧(北京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抓好"三大工程",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社会组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连市科学构建以农村、国有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党建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党建领域为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但也有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质量不高,找不到作用发挥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没有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新兴领域,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在新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既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社会组织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群众路线为抓手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从根本上打破基层党领导机制的僵化局面,进一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它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生活正在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者,应该而且必须重视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一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1)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很显然,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重视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是落实这一根本要求的重要方面和具体体现.为此,有必要对"三个代表"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内在关系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以使我们能更加自觉地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贯彻"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问:党的组织体系如何构成?什么是党的基层组织?什么情况应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答:党章把党的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即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党在社会基层单位(包括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成立的组织.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基层单位,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会是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兴领域,是城市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应当得到大力扶持.但同时城市社会领域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腐败发生地,这是廉洁城市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障碍.其腐败现象在一些方面与经济和公共权力领域的腐败相比有自身的特点,需要采取相应对策予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领导对象和领域正在发生新的重大转变,最突出的就是党如何领导社会这一重大而崭新的领域。具体到社会基层,就需要我们党不断创新社会领域的新组织,创新凝聚社会的新方式,创新整合社会的新载体,实现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整合社会的战略目标。由此提出了加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这一课题,进一步加强研究,努力把党对社会的领导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牡丹江市各县(市)区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和人民群众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不断进步,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互通互融、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一、做法成效强化核心引领,构建了区域化的组织体系。树立全面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治理全面进步。一是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普遍推行"大党委"制,以基层党建工作为统领,将基层辖区内各级各类党组织特别是"两新"组织全部纳入大党委管理,协调推进辖区各项服务事项、治理措施,推动传统基层党建与驻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融合。二是推行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10):F0002-F0002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委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社区党建方面.围绕增强党组织的社会活力,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围绕解决社区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品牌化的推进办法:围绕加强党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体现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了“三凝聚、三服务”工作。在“两新”组织党建方面,以推进“双达标”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工作为重点,努力实现党在“两新”领域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8,(3):29-3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北京实际,我们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领域中采取有效措施,持续不断、积极稳妥地扎实推进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变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群体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新兴领域迅速崛起,新兴领域日益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通过在长宁区新兴领域企业的调研,在掌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为"两新"组织)在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1."以党建促发展",是新时代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两新"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部分"两新"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行为。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  相似文献   

14.
李明洪 《前线》2010,(Z2):50-52
<正>"社会领域党建"是一个新概念。这里所说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主要包括社区党建、社会组织党建、新经济组织党建等工作。这是党的十七大以后,北京市结合首都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在加强社会建设"1+4"系列文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我市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市委部署要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健全管理体制机  相似文献   

15.
沈玉成 《奋斗》2004,(7):15-16
民间组织在国际上统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国外民间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80-90年代高速发展。目前,民间组织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影响已经比肩政府和企业,它正在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第三支柱。在我国,民间组织由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构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我省民间组织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的民间组织相  相似文献   

16.
实现好物业管理领域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是开展党建联建的基础。尽管近年来侧重在非公领域和“两新”组织抓好党建工作,但物业管理领域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还存在盲点。  相似文献   

17.
绿茵冉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点早已为历史所证明。同样,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国的发展和富强,这也将为历史所证明。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传统的党建领域在缩小,新兴领域里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在新兴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党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的领导,通州区委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围绕"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三个具体目标,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蓬勃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系统,整合社会能力与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但目前农村、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领域的基层党组织都存在着一些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组织、功能和思维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整合与凝聚社会、服务与引领社会、统筹与协调社会能力,更好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