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华 《青年探索》2009,(3):25-27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过程尤为复杂,受到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皆存在着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因素,对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应该积极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强 《前沿》2012,(6):72-73
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了近现代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人格尊重,然而时下中国远未实现对人的充分尊重和关怀,这既有我国长期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又有现代社会各种现实因素的叠加。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人格和人权意识,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律适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3.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李兵 《思想战线》2008,34(3):41-46
马克思的历史观就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在他那里,抽象的、超历史的一般世界观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从"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才是理解世界和人类历史活动的真正进路.这一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不仅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性颠覆,开启了现代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论视野,而且使现实的个人真正得以出场,并成为理论思维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意义上,正是马克思哲学为"以人为本"奠定了坚实的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 关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建设现代中国文化的思考人们对于文化思想的理解 ,总是以一定的理念作为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起点 ,而人们这些理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我们要建立起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在当今中国文化思想领域中真正具有指导作用的主导文化 ,就必须在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关系 :一是遗传的或者说是承继的关系。所谓遗传的关系是指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似的现象。文化的承继现象通常来…  相似文献   

6.
调查与思考     
一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将来就能对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就可能成为庸庸碌碌的人或社会中的消极因素。今天的中学生将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如何使他们担当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业?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帮助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7.
张越华 《前沿》2012,(5):66-67
在马克思那里,民主真正意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通过探寻马克思民主理论内生的路径,我们获得的基本判断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针对我国现时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通过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内涵,梳理马克思民主理论形成的内在理路,希求为我国现代政治体制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8.
刘晓民  张邦辉 《求索》2008,(3):212-214
历史研究应当有效增进人类利益。人的思想观念受历史影响,历史研究亦影响中国现代法治建设。革命史研究范式一统天下存在着局限性。研究范式应当实现多元化,人们才能真正全面、深刻地认识近代史,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观念,促进中国的现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和谐教育应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整合。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完善形成和谐之美。重视科学的途径,忽视了艺术的途径,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概念所起的标志性作用,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成熟同样离不开实践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实践是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的利器,但将实践奉为至高无上的宝物,同样也是在塑造一种低级的形而上学体系。实践与唯物主义并不是同一层级的哲学范畴,将它们并列起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原意,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与唯物主义哲学范畴有本质区别。实践唯物主义在取消实践与唯物主义范畴区别的同时,也将自身限定在了非哲学世界观范畴,沦为感性经验性概念,无法刻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丰富意蕴和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