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使欠发达地区比任何时候都更清醒地意识到块状经济的缺陷和不足,亟需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具体路径:一是培育龙头,优化结构,推进产业组织转型升级;二是科技兴企,加强研发,推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三是拓展市场,创新理念,推进营销方式转型升级;四是深化改革,提升素质,推进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五是经营园区,筑巢引凤,推进产业平台转型升级;六是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推进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抓产业转型升级、促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产业兴,则经济兴.云南省华坪县应审时度势,下定决心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统一思想,凝聚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推进华坪产业转型升级,要务是发展,支撑靠产业,关键在投资.中共华坪县委、县政府认识到,随着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华坪县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一思想,汇聚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率、方向、要素空间演化响应强度测度、区域差异、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及21个地级以上市产业、行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速率、方向、趋势、要素空间演化响应强度时空差异、影响要素的相关程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广东及21个地级以上市二、三产业、装备制造业超前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非农化、服务化响应强度及其空间绝对差异都呈扩大趋势,非均等化程度高;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双转移政策实施效果、产业发展重型化和高端化趋势、产业转型升级要素空间演化响应强度的时空差异和要素配置的空间依赖、产业转型升级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行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和科技类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不仅能够引导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形成,也能够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结合广东省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实践,分析新时代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发挥"助推者""搭桥者"和"稳定器"的作用,社会组织在参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具备了必要性;同时,多个重大历史节点形成叠加效应、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以及社会组织迈入健康有序发展时期等重大机遇期的交汇,为其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能性。探索推进社会组织全面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转变对社会组织的功能认知,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事项制度,制定配套政策将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相关活动纳入公益资助范畴,搭建社会组织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交流互动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赋权增能力度。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促使临沂产业发展从成本竞争向效率竞争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环境,使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形势下,推进临沂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任务重、挑战多、压力大。为此,建议把握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方向,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薄弱环节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第三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创新驱动是安徽省马鞍山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本动力,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根本源泉,所以,加快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人才发展、政策完善工作,由人才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常态下,马鞍山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发展及政策创新三者密切相关,需统筹考虑。一、马鞍山市经济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7.
传统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回顾江西纺织行业上世纪末到"十一五"末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过程可以看出,在一定时期,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面临的竞争力下降的"内忧"和"外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因,而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技术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和推进国企改革是中西部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电子商务已成为助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创新理念落后、信息平台缺失、人才补给不足、物流问题突出、基础设施不力等问题。要实现电子商务助推陕西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必须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实施资源整合战略,打造健康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9.
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可以借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在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机制等方面寻求新突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苏州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直面苏州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导向,激发转型升级活力;以创新驱动为主线,增强转型升级活力;以产业优化为目标,凝聚转型升级合力;以自主研发为抓手,拓展转型升级能力;以人才集聚为支撑,提升企业转型升级智力,加快苏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鲜明的特点。从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看,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家作用、整合产业布局、提高科技创新和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动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搞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依靠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形成区域产业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市为例,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时序演进规律。首先,构建其理论基础,即竞合理论、创新理论和保障机制理论;其次,分析促进中山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前端动力机制(资源重构)、中端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和后端动力机制(环境平台)的时序演进规律。本文还提出了相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河南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河南省具有较多的不可替代的垄断性资源,还具有很多非垄断但品位高、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资源.发现河南省旅游业目前存在旅游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等问题,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河南省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旅游资源丰富而优秀多个方面的优势;梳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对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四川夹江在创建"中国西部陶都"的过程中,通过集约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强产业配套、抓节能降排、抓技改升级,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陶都"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群经济迅速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主体,经济发达的区域必然有一个或几个产业集群存在。纵观中国各区域集群形态,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竞争力的提升和转型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的研究,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力度、构建对外开放机制、完善人才保障、加强政策支撑等措施,推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努力闯出一条产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产业结构需要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恰好提供这样一个机遇,推动河南省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各项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快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交通运输产业体系、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新能源产业、通信基础设施产业、旅游产业得到转型升级,依托郑州航空港、中原国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等,通过对外贸易投资、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政策沟通机制,推动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如何突出创新型企业主体地位,构建新型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角度,阐述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必须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政府行政服务体系,要求政府必须简政放权,给经济松绑,给市场宽松的环境;有配套完善的政策服务保障体系;树立创新型企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主体意识;加快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自动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包括产业与工人的"双重升级"。被称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生产自动化升级。从生产体制视角出发,通过对珠三角汽配企业自动化升级过程的实证分析发现,升级过程呈现"渐进但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即企业通过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消解自动化生产对工人的就业冲击,但工人升级进展缓慢;自动化升级并未带来企业生产体制的转变,转型升级主要聚焦于经济升级。加强产业升级和工人升级之间的平衡机制建设,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是"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