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学科,其概念都是由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所规定的。少年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少年法律现象,就是说,少年法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法律现象,又涉及少年的心理、生理、教育等诸多现象,是法律与其它少年问题的社会现象及规律性的交和面。因此,少年法学是一门交叉性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2.
少年法学是一门在分岐、争议中诞生的法学新学科,其存在和发展具有必然性、现实性、迫切性。我国少年法学有大量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亟待研究,目前严重滞后的情况必须改变。少年法学以未成年人为法律的特殊主体,调整特定的法律关系,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其作为独立法学学科存在的最基本构成元素。现在是我国少年法制建设和少年法学发展的最好时机。少年法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少年司法权在法院与检察机构之间的配置一直是少年司法发展进程的争议焦点。少年法院先议权蕴含着少年司法的保护主义、早期干预、科学处遏等基本思想。我国的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对少年和社会影响力的广度、深度、力度远远超过法院。准确界定检察机关在少年司法中的地位,扩大少年检察职能,有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多数藉由司法转向之小区处遇,做为处理非行少年事件之方法,监禁乃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以社会工作为途径,协助当事人改过向善,实践更生之刑事政策思想。本研究比较台湾采用的司法程序作为,以及香港依循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实践更生理想上效度之差异。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其搜集所得之资料,包括台、港有关之法律,以及对社工教育学者与观护从业人员所做之访谈。研究发现,纵然辅导向善的政策目标相同,香港法律对少年违法行为,实施较为弹性的认定,年龄界定较为宽松,保护亦相对较为周全;由社工专业人员执行小区处遇,更能有效淡化刑罚的色彩。台湾以司法程序作为,进行非行少年之社会工作,在专业程度上略逊香港一筹。可以说,香港社工为体司法为用的运作体制,是处遇非行少年之较佳做法。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28日到30日,由华东政法学院和英中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少年儿童权利与司法制度”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学院召开。本次会议围绕着中英两国少年儿童权益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主要有四个议题:关于少年保护法律的历史、原理和体系;少年司法中的少年儿童权利保护;社会服务机构在儿童权益保护中的作用;联合国有关规定在两国的实践。以下是讨论的热点概述。 一、少年司法机构设置改革 中国的少年司法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出来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存的少年司法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  相似文献   

6.
设置少年法院是中国少年审判工作向前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少年审判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少年刑事案件合议庭、庭级建制的审判庭、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少年案件由某法院集中管辖等。但这些少年审判组织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集中管辖举步维艰,而少年法庭的组织形式限制了少年审判工作的发展,少年法庭指导小组工作无力,少年法庭的审判人员又无法安心本职工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设置少年法院,这也是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完善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需要,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设置少年法院在法律上有依据,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作者并对少年法院的设置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新浦区人民法院少年庭是在少年案件合议庭和青少年犯行为矫治中心的基础上.于1995年5月成立的。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探索审理少年保护案件,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根据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为了普及法律常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与新浦地区7所中小学共建法制学校,由少年庭法官担任德育辅导员,不定期地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庭校共建活动,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现有的刑罚制度和非刑罚处置措施,已经很难适应对罪错少年的教育、矫治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我国现行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内涵考量和实践价值,发现少年处置体系的缺失与运行偏差,将保护处分引入我国少年法律体系之中。引入保护处分,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律文化传统和国情,克服现行保护性处分措施的不足和缺陷,同时借鉴国外少年刑事司法领域的先进理念,弱化基于报应论的刑罚观,而采取教育刑的观念,重视对罪错少年的特殊预防,由关注罪行向关注犯罪人转变,通过扬弃、改造我国现有保护性处分措施,增设新的保护处分措施,建立一个以追求对少年犯罪人格的改造为中心和针对少年罪错的规律、区分不同主体情况的多层次、多功能的保护处分制度体系,并最终将保护处分制度纳入我国少年刑事法律体系,以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赵琛所著《少年犯罪之刑事政策》(1939年),是我国第一部少年犯罪研究专著。该书的产生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犯罪学受到重视,法律院校开设犯罪学、少年犯罪学课程,国际社会对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及国民党政府内忧外患等历史背景密切有关。该书对于推动中国犯罪学、刑法学的发展,推动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所提出的"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思想"等,也都均具有较高的理论、实践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是我国著名青少年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的八十大寿。徐建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陆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人之一。三十多年来,徐建教授开创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等多项研究的先河,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且不断深入;是他促使了我国青少年犯罪学学术研究组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成立,使我国拥有了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和研究队伍;是他推动了我国第一部保护青少年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诞生,使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步入了法治轨道;是他与实务部门合作创导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建立,使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从无到有并渐趋成熟;是他创设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专门机构——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使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走向了世界;是他首撰了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学的理论专著——《青少年犯罪学》,为我国青少年犯罪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青少年犯罪研究刊物——《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本刊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鉴于徐建先生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学、未成年人保护和少年司法制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我们在徐建先生八十大寿之际,特辟专辑,特邀数位较为了解徐建先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文贺寿。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在众多贺文中特选了三篇以特辑形式刊发。特辑贺寿,不仅是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徐建先生,更重要是为了以此向我们的导师、我们的前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徐建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探索在全国政法部门的大胆实践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我国少年司法实践和少年司法理论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探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保安处分制度。 一、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探索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保安处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来,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发展从地方到全国,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全面,形成了热潮,这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在改革的形势下、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精神的促动下取得的重要成就。然而,客观现实不仅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如何完善少年司法制度,而且要求能够很好的效果。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率还在上升,尤其是其绝对数相当可观。其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给物化的东西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社会运行的机制带来了变化,而且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暂缓起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暂缓起诉是近年来我国在少年司法制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探索,对于这一制度的争议迄今方兴未艾。对未成年犯罪入应当坚持起诉便宜主义为主,起诉法定主义为辅的原则,暂缓起诉是这一原则在少年司法实践中的贯彻。暂缓起诉不同于我国现行法律中所规定的相对不起诉,而是我国少年司法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新型的不起诉类型,是基于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未成年入保护法》的要求和少年司法的理念对我国不起诉制度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州中院作为全国首批十七家少年综合审判试点中院之一,于2006年底正式成立了专门的少年审判庭,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实行综合审判。在长期的办案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干预在少年审判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大量的涉少刑事案件中,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特点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诸多涉案未成年人存在反社会的英雄观、性格上具有较明显的兴奋、外倾特征,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行为莽撞、攻击性强等。这些因素与其他社会因素如生理、家庭、学校及社会交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不同犯罪行为的发生。换言之,涉案未成年人之所以走向犯罪道路,与其在成长的各个时期尤其是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良特征未能得到及时引导和解决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实行少年综合审判试点后,大量的涉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如探视权、抚养权、抚养费纠纷等,当事人之间矛盾重重,为充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平息社会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从而维护家庭及社会和谐,引入心理疏导也就成为必要。实践中的上述需要促使我们在审判实践中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举措。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正是广州中院在我国少年司法改革大环境’下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求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极具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少年综合审判机制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本文阐述了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并详细介绍了广州市法院少年审判心理干预机制的试点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并就实践中所存在的困境及该机制的完善路径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并期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该项制度的关注和重视,并对我国少年审判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域外少年审判制度之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英、德、日等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少年审判制度建立起步早,体系完备,在审判理念、立法模式、审判机构、审判管辖、审判流程、处遇体系等方面对于完善我国少年审判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启示:应树立以教育代替惩罚、以少年利益为中心的审判理念;构建独立、完备、富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采取多元化模式,建立独立的少年审判机构;将虞犯少年纳入少年法院的管辖范围之内;建立庭前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监护人出庭制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简化审制度、前科消灭制度等;构建完备的少年处遇体系,且以保护处分为主,以刑事处分为辅。  相似文献   

15.
征稿 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4):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16.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5):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17.
征稿 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1):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18.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5):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19.
征稿 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2):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社会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20.
征稿征订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6):F0003-F0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以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全国法学类核心刊物、青少年法律保护和法制教育的指导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