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包一奖”制度是促进公社生产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应当实行就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必须不断地改进劳动组织工作,在生产任务和其他任务中继续执行和巩固分层包干的责任制,健全劳动检查和评奖的制度,切实保证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作质量。”根据过去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目前人民公社生  相似文献   

2.
风景秀丽的鼓山,雄伟地屹立在福州市的东郊,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鼓山脚下占地55平方公里的鼓山镇,在解放初期出了个郑依姆,是遐迩闻名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作为福建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他先后担任过农村互助组组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农村人民公社社长和党委书记。他的官当的虽然不算大,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拥护,群众都亲切地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公社里,有先进队,也有一些后进队。对这些后进队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呢?是深入后进队查明后进原因,解决具体问题,帮助他们奋发努力,赶上先进队呢?还是避开他们让他们长期地处在后进的状态呢?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是全国城市人民公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是城市人民公社坚持得最久的城市之一,而且创造了一种城市人民公社的新模式。什么叫城市人民公社?当时北京市制订了《北京市城市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下称《简章》)。《简章》在总则中规定:城市人民公社是城市劳动  相似文献   

5.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从此开始,到1982年在全国取消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止,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是随着农村合作化发展而发展的。1955年1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第一条就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1956年6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同样规定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文注)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民公社的社员大会和社员代表大会是人民公社各级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广大社员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一种主要形式。有关人民公社的重大事情,像生产计划、分配方案、财务预决算、基本建设等都应由各级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讨论决定。人民公社的各级管理委员会也应由各  相似文献   

8.
段晓章 《世纪桥》2012,(10):55-59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世界上继巴黎人民公社后的第二个人民公社,这里也是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接见了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被推向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逝去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9.
"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连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人民公社是金桥","毛主席是咱社里的人"……这些歌词,使人们回忆起过去的人民公社,想起一手创办人民公社的毛泽东。那么,毛泽东创办人民公社,到底出于怎样的想法?他又是怎样创办人民公社的呢?毛泽东迫切希望中国的农业要有一个跃进,最初只是提出了办"大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民公社兴起的动力与理论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年代后期建立的人民公社,曾是中国农村基层的综合性社会组织,被誉为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虽然历史已经证明,人民公社的建立没有客观上的必然要求,但是为何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人民公社能在全国一哄而起?笔者认为,人民公社是“大跃进”、“不断革命论”、计划经济体制三者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前线》1960,(6)
人民公社办工业,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的产物,是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件崭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诞生以后,迅速地发挥出伟大的作用,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到1959年底,仅仅一年多时间,北京郊区的人民公社已有工业企业845个,职工35,000余人,生产产品1,000余种,产值达7,960万元,约占公社工农业总产值的17%。郊区人民公社的工业,已经成为人民公社的重要生产内容,成为促进农业和其他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发展郊区人民公社所有制的主要经济基础,成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正在越来越大地显示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依然把"人民公社"定义为"农村人民公社"。此举有定义不周之嫌。"人民公社"起源于农村而后向城市扩展;"人民公社"的外延包含"农村人民公社"与"城市人民公社";二者共有"人民公社"所赋予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秋,在“大跃进”运动的强力推动下,人民公社在全国普遍建立,个人分配领域也由此发生急遽变化。徐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经历了劳动工资制、全民供给制和半供给制半工资制的变动。它是1958年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的变动的缩影,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白石 《党史博采》2009,(2):50-52
<正>1980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还没有彻底被否定,极"左"思潮还十分严重,基本上还是"两个凡是"的天下。尤其是对农村经济体制还不允许有任何非议,"人民公社是金桥,是天梯,是农民走向富裕的唯一道路",还高唱云霄。  相似文献   

15.
解放后,农村行政村是我国政权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古塘村保存下来的七颗印章,反映出一部近六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史。吉水县富滩乡古塘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中国一诞生,便废除了封建土地制,通过1951年至  相似文献   

16.
霞飞 《世纪风采》2014,(10):3-11
1958年出现的大办人民公社热潮,突破了毛泽东原来的设想,出现了不少问题。毛泽东最早发现了这些问题,并且在纠正错误和继续探索中及时调整办人民公社的思路,最后形成了存在长达20多年的中国人民公社模式。“对虚报的人要进行教育,进行辩论,不要讲假话,是多少就是多少”大办人民公社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刮共产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废除人民公社"不是预设好的改革目标,而是事后概括。人民公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极具特定功能性的组织。它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并在农业养育工业政策体系下推进农业和农村建设。不能因为历史条件变化后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而对其历史作用完全否定。对于"废除人民公社"的认识应当还原到历史的本来。废除的是具体的体制,即不适应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情况下的单一集体统一经营和政社合一体制。其实质是在农村组织体系上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先行废除,而不是对集体经济、通过集体积累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的废除。回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人民公社及"废除人民公社"的思维,有助于全面理解农业"两个飞跃"论断,在实践中更好地探索完善农业"两个飞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60,(7)
北京城市人民公社运动的新高潮已经到来。入春以来北京的街道工业和人民集体生活事业出现了新的大发展局面,已经基本上组织起来的城市居民纷纷要求组织人民公社。今天的首都正是春色如画,满园花开。人们正在振臂高呼:城市人民公社万岁!这是首都人民的大喜事,是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未造成巨大灾难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和城市人民公社都是“左”倾错误的产物,但城市人民公社并没有像农村人民公社一样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对这两种人民公社的截然相反的态度。“穷过渡”思想的影响,对城市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立情绪的顾虑和对城市与工业经济的不熟悉, 加上当时破除苏联模式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使毛泽东对城市人民公社一直持冷静和谨慎的态度,当公社出现问题时又迅速给予纠正,并很快结束了其命运。城市人民公社建立时没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生产组织,其建立和解体没有造成大的混乱。公社举办的社办企业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左”倾灾难泛滥的时代,城市人民公社竟然没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大的灾难。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