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舆论与公开审判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新闻媒体对公开审判活动的传播,提高了国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公开审判原则的贯彻,促进了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司法体制的改革。但是新闻媒体有的传播也对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公开审判与新闻舆论的关系,是摆在我们...  相似文献   

2.
死刑案件公开审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死刑案件审判的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公开审判是司法公正最重要的保证,死刑案件的公开审判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文解读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要求,提出了公开审判在权利和义务层面的性质,分析了死刑案件公开审判要求的特殊性,介绍了国外在死刑案件公开审判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现状并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和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公开审判是人民怯院审判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董必武同志早在50年代就指出:“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中心。”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进一步指出:“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中心”。在这里,任建新同志把认真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作为人民法院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强调,不能不说是把我们  相似文献   

4.
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弄清实行公开审判同贯彻群众路线的关系,对于充分发挥公开审判制度在保证办案质量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群众路线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路线。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法定形式。公开审判之前,大量的调查案情,核实证据和研究处理意见等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它的成果就在公开审判时集中地体现出来。公开审判时,还要组织群众旁听,体现了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监督。公开审判要求更好地依靠群众,运用法律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至八月,我院共受理上诉案六十七件,其中的三十六件新案(一九八○年以后的),除一件按刑事诉讼法规定不予公开审判外,其余都由第一审法院进行了公开审判。那么,第二审法院在受理这些上诉案时,是否还需要再次公开审判?第二审案件的公开审判与第一审公开审判时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各地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执行人民法院组织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按照刑事诉讼法实行公开审判,对于我们许多同志来说还比较生疏,需要经过不断实践,学会它,熟悉它。因此,要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问题在于要及时地认真地进行总结。通过实践和总结,逐步积累审判工作经验,增长办案人员的才干,把公开审判搞得越来越好。湖南省黔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选了两起案件,互相对比,总结公开审判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方法很好。两起案件的公开审判,取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这并不一定是说,这两个案件的承办人员,谁的水平高些,谁的水平差些。但它却可以说明下述两点:其一、对于刑事诉讼法,谁学习得认真、实行得认真,就可能取得成功;谁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不够,就容易失败。其二、搞公开审判,一定的物质设备,当然是重要的。同时,审判人员的业务能力——执法者必须懂得法,熟悉法,尤其更为重要。不懂不熟是不行的。这里还要说一说,一次公开审判搞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以后再干。但是,搞刑讯逼供,是绝不容许的。我们所有的审判人员都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公开审判制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开审判制度的调研”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江西高院的调研报告对我国公开审判制度实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提出了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三日上午,首次公开审判了一起盗窃案。主要收获是:一、锻炼、提高了干部。参加这次公开审判活动的,既有老同志,又有刚参加司法工作的新兵;既有领导同志,又有基层司法干部。他们现场观摩,感受很深。有的老同志说:“我们过去虽然搞过,但一搁十多年,许多东西忘记了。参加这次公开审判会后,  相似文献   

9.
1989年以来,我们长春市中级法院对二审公诉案件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外,全面依法实行了公开审判。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开审理率和公开宣判率均达到10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提高对二审案件公开审判的认识 自1988年召开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以后,  相似文献   

10.
公开审判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公开审判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从而对公开审判的原则性地位提出质疑 ,并通过对公开审判的历史发展及中国的诉讼文化传统的思考 ,对公开审判做出了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公开审判制度及其运作远没有达到现代法治对司法机关的要求,司法透明无疑是不够的。然而,贯彻公开审判原则意义固然重大,但不应当因为提倡司法透明而主张越公开越好,透明应当有度,这正是我们在开展司法透明研究时,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理念。司法透明之所以应有一定的限度,在于公开审判过程中,保守国家秘密、  相似文献   

12.
公开审判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心。但据调查,目前有些基层人民法院公开审判的民事案件,大约只占审结案件的8%。最近,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指出:“相当一部分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公开审理的,没有公开审理,有些案件虽然公开审理了,也常常流于形式。”本文试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对执行民事案件公开审判原则(以下简称公开审判原则),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公开审判,对于从人民司法工作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董老生前就非常重视和强调这一点。他说:“法院主要是搞好审判。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我们在思想上把这个“重心”弄通了,在工作上把这个“重心”抓住了,这对当前审判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新宪法有关“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14.
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程序法的重要内容,是正确执行实体法的重要保障.公开审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实施,迫切要求人民法院改革审判工作中存在的与法不符的陈旧观念和习惯作法,切实保证严肃执法.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马有功同志的文章《努力改革审判方式,坚持和完善公开审判制度》总结和归纳了青海省各级人民法院几年来大力推行公开审判制度的经验和成绩,值得各地法院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两法”,提高办案质量,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以公开审判为重心,认真执行各项审判程序和制度,审结了各类公诉案件八十二件。其中应公开审理的五十八件,全部做到了公开审判,依法不公开审理的二十四件,都做到了公开宣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把好收案关 1980年初,我们收到检察院起诉的李福全窝藏杀人犯孟昭文一案。当时,我院审判人员大都是新同志,业务生疏,收案标准掌握不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关系,最近我在一些地方旁听了几次公开审判。现就自己的感触,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审判工作的准备工作不扎实,在开庭审判时造成被动。公开审判搞的好不好,与庭审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扎实,不仅影响庭审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还容易把问题搞错,出现被动。如有的审判人员在庭审中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有的把不应公开审判的案件(主要案情是阴私性质)公开审判了;有的把被告人的籍贯和住址搞错,甚至把关系到能不能进行公开审判的  相似文献   

17.
公开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的全部内容向诉讼参与人和社会公开。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这说明,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些年的审判实践表明。公开审判对于增强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保证案件质量,保证司法公正,普及法制教育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各类罪犯二十四名,根据法律规定,除四名不能公开审判外,已公开审判十八名,占应公开审判的百分之九十。通过公开审判,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七月在全省法院院长和各中级法院司法处、科长的会议上,省法院和司法厅的领导同志对我院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应公开而未实行公开审判的问题提出严肃批评。指出,全省就一个县(指通榆)上半年一起案件也未实行公开审判,这是严重违法行为。最近白城地区中级法院领导就这一问题特来我院进行检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上级领导的批评和检查,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的,情况是属  相似文献   

20.
王道华 《法制与社会》2013,(16):122+124
公开审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实现诉讼公正的重要途径。公开审判制度应当包括公开的对象、公开的环节、公开的案件三个方面的涵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的制约,公开审判制度在我国对其的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弊端——司法行政化,立法粗疏、没有可操作性、当事人知情权得不到保护等等。完善我国公开审判制度应该从诉讼观念开始转变,以立法完善为前提,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诉讼主体制度以及后果认定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实践中有必要加强对合议庭的公开、新闻监督与公开审判以及公开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