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斥“腐败有理”说孙子斌世间的任何事物要存在,总得有一个理由,“腐败”也是如此。至于这个理由是不是正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腐败是一种罪恶,腐败分子明知其腐败行为不得人心,且为国法所不容,但是却利令智昏,偏偏要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进行辩解,妄图证明它是如何的...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4,(12):84-84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实生活中,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我个人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为官不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甚至可以说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它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懒政"现象,老  相似文献   

3.
什么样的腐败最可怕?我说:被大家默认并且成为不成“游戏规则”的腐败最可怕。在羊年一片吉祥如意的祝福声中,我竞先后读到了两条这样最可怕的消息,一条是由新华社记柴骥程写的报道:《一名村干部的过年“账单”》;另一条是登在2月10日《合肥晚报》上的消息:《吉林自山市贪官李铁成受贿案曝出“奇观”——全县科以上干部全部行贿》。  相似文献   

4.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5.
谢志伟 《福建通讯》2001,(11):46-46
提起腐败分子,人们总是条件反射地把矛头指向那些头顶乌纱、手握实权的特殊群体可不是,绝大多数的腐败分子在行迹败露、锒铛入狱前,部有头有脸,成风八面,显赫一时,这其中又以领导干部居多。民间有句戏语“你想腐败还没机会”,说的是腐败也讲身份地位,轮也轮不到一日为三餐奔忙的平民百姓头上。当然,凡事都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不,南京就出了一个与官阶职衔毫不搭界的司机贪污犯。  相似文献   

6.
时下,一些尚未掌握实权的非领导干部和党政群机关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谈论反腐败这个话题时,常常要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无职无权,想腐败都腐败不起来。”这句话乍听起来确实有道理,因为腐败常常是与职务、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职无权的人一般是难得沾上边...  相似文献   

7.
厉忠教 《创造》2002,(9):38-39
腐败作为政治之癌,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因而惩治腐败的方式与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拟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探讨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抵御与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方法,以期从历史文化的变迁中,为反腐败斗争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从“精神腐败”的危害,可以看出发扬“四自”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说来“精神腐败”只能算作是腐败的一种心理动因,不能算作是腐败的现实表现。也不属于党纪国法所调控的范围。之所以把“精神腐败”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  相似文献   

8.
廖逊 《今日海南》2014,(2):23-23
<正>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相似文献   

9.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发表曹儒国的署名文章,对权力“期权化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说,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是一种“权力”,不直接  相似文献   

10.
“吏治”腐败是一种严重的政治腐败,它既是腐败之首,又是腐败之源。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它本与社会主义制度格格不入,但由于复杂的原因,在当今中国的某些地方又有死灰复燃、沉渣泛起之势。这虽为支流,但大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批判,以期阻止它的泛滥蔓延。“吏治”腐败是一种连锁式的腐败“吏治”腐败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吴光炳 《政策》2003,(9):38-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腐败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损失和重要的政治挑战。为什么许多人置中央三令五申于不顾,顶风而上,公开或秘密地搞腐败呢?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安排上有缺陷是腐败愈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社会上,甚至在某些政府机关单位里,有的人一开口,总是离不开“腐败”二字,好像腐败是光荣的事儿。无论谈论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忘套用上“腐败”一词。在一些人看来,腐败的人,都是一些有职有权、有脸有面的官员,手中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哪有机会腐败。没有权力去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强调,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严厉问责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笔者认为,总理说"懒政"也是腐败,不仅是对"四风"的深度解读,更是对百姓的尽职,对人民的负责。要治理"尸位素餐"式腐败,当亮出"利剑",刺  相似文献   

15.
1998年至2002年的五年间,全国处分党员数为846150名;开除党籍数为137711名;处分县级领导干部数为28996名;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数为2422名;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数为98名。数据彰显了我们党严惩腐败的立场和决心,反腐倡廉也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的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二月河和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洪宇对腐败的缘由及对社会机体的危害性做了深刻的剖析。二月河说,腐败可以说是”社会糖尿病”,它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06,(6):55-55
什么是“福利腐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比如公交系统职工乘车不用买票,电力行业职工享受免费电,医院内部职工看病免挂号费,电信职工装电话打电话免费或优惠等等,这些都是“福利腐败”。  相似文献   

17.
据5月30日《北京娱乐信报》等媒体报道:4年前的蓝田股份公司造假案成了在中国证券史上不可抹去的一个黑点,蓝田总公司总裁瞿兆玉被判刑后,蓝田股份案远没有结束,如今,“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原主任兼政策法规局局长王法雄因接受瞿兆玉的贿赂、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市一中院等待开庭审理”。看完这段报道,我的习惯思维是:敢情王法雄曾经是分管这上市公司的官员,掌控着相关大权,所以就有了腐败之经历.  相似文献   

18.
世界足球名星贝利就任巴西体育部长后,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种过‘防腐败疫苗’,不会受到腐败的侵蚀。”此话值得回味。 从医学上讲,人们接种疫苗,可使肌体产生免疫力。从现实生活来说,领导干部要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中,“拒腐蚀,永不沾”,也需要打一种疫苗,以使思想上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梁胜 《人大建设》2004,(1):24-25
说“腐败从幕后走向台前”,似不准确,因为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见不得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走向台前。但是,本文提出的反对“台前腐败”的命题,的确令人深思。无疑,“台前腐败”也是前社会腐败现象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和“幕后腐败”同存共生,如同两个孪生毒瘤,严重地危害着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肌体,我们的反腐斗争如不对“台前腐败”重拳出击,后果照样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0.
季风 《同舟共进》2015,(1):30-31
“我们今天要进行一次特别的观光旅行,在世界旅游史上绝无仅有。”捷克“腐败游”公司的导游艾迪特·切霍瓦带着一只漂亮的黑色耳麦,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以腐败为观光主题的旅游公司。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多数人并不知道腐败长什么样,我们就将带您深入腐败腹地,一览腐败的内幕。现在就让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参观那些臭名昭著的‘腐败博物馆’吧!”所谓“腐败博物馆”,指的是那些贪腐大员高墙护卫的私人居所,或者耗资巨大但被蛀虫啃啮的半拉子工程。大巴在布拉格市里行驶了约一刻钟,便停在了一幢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居民楼前。“那边第五层的一个房子里,曾生活着一只再平常不过的鸟。它没有绚烂的羽毛,鸟巢也是那么简陋和狭小,但是你不要因此就小看了这只鸟。虽然它没担任多大官职,却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