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包拯“家训”有感聂周勇包拯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他一生视清廉为做人做官的根本。所以,在为官的三十年间,包拯对人、对己、对家族亲属都要求极严。为教育家族的后世子孙,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合肥县(今安徽合肥市)...  相似文献   

2.
秦元 《理论学刊》2003,(2):150-151
颜之推的"贵学"思想吸收了荀子等先秦儒家的相关传统,又表现出了更鲜明的实用特色.他根据时代特点,从个人的内在需求而非仅从安邦治国的理念出发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批判了南北朝的浮华学风,突出强调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推荐阅读     
正《颜氏家调》《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  相似文献   

4.
西汉汉武帝时代,有个叫儿宽、又称倪宽的人。班固所作《汉书》,有他的传,说他是千乘县(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人。精通欧阳尚书学儿宽小时候勤奋好学,又很聪敏,所以学识日渐增长。后来专门研究《尚书》,并拜欧阳生为师。由于儿宽在研读《尚书》方面有一定造诣,被西汉的郡国选拔为博士。儿宽担任  相似文献   

5.
张鸣 《廉政瞭望》2014,(3):54-54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堪称一个老字,一口气活到86岁。要不是侯景把他活活饿死,熬过90岁应不成问题,在皇帝群里,可以当老大的。所以,北边的人,尊敬点的叫他老翁,不客气的,就叫他老儿。由于活得长,梁朝基本都是他当政,他死后,虽然还有几个皇帝,但都是一闪即逝。用他的话来说,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又何恨焉?自己给自己挣了家业,自己再把它败掉。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对曾国藩其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介绍他的专著的陆续出版,诸如《曾国藩之谜》、《曾国藩评传》、《曾国藩为官50年》及《曾国藩家书》等,对他的为人为官开始作出了比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  相似文献   

7.
正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堪称一个老字,一口气活到86岁。要不是侯景把他活活饿死,熬过90岁应不成问题,在皇帝群里,可以当老大的。所以,北边的人,尊敬点的叫他老翁,不客气的,就叫他老儿。由于活得长,梁朝基本都是他当政,他死后,虽然还有几个皇帝,但都是一闪即逝。用他的话来说,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又何恨焉?自己给自己挣了家业,自己再把它败掉。  相似文献   

8.
桓范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谋略家,著有一篇名为《世要论》的文章,讲的是怎样识别好干部和防范坏干部的道理。“七恕”——识正之道1.“臣有辞拙而意工,言逆而事顺,可不恕之以直乎?”有些干部不会讲话,可他的主意却好得很;有的干部口头上不听使唤,总爱说些“逆耳之言”,可做起事来却不折不扣地遵循领导的指令。对这样的干部,要从他的  相似文献   

9.
陈克鑫辑 《湘潮》2012,(9):46-47
古代清官“治家”的智慧。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颜之推以“家训”展志,规范子孙,恐遭“败德”之患。《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序致第一》开宗明义,“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必须“轨物范世”、“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其内容涵盖教子、治家、风操、名实、省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一位并不怎么会说中国话、也不精通汉语言的国际投资银行家,10年前却因撰写《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这部著作,而声名大噪,一夜之间成为海内外广受关注的人物。笔者有幸在南昌见到了库恩博士,并且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记忆。虽然过去十年了,但回忆起来还是那样的亲切与清晰。晚上值班,"重用"《江泽民传》在昌热销图片  相似文献   

11.
正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教育子女的《颜氏家训》说:"墨翟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  相似文献   

12.
胡长明 《党史博览》2010,(11):10-13
毛泽东一生崇尚斗争,认为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他在读史的时候,尤其重视那些云谲波诡、事态百变的争霸之世,而五代十国正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天下大乱、重新洗牌的纷争时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和熟悉这段历史,他阅读过薛居正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以及《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古文辞类纂》等书中有关五代十国的内容。仅在读新、旧《五代史》时,他就在书中写下近四十条批语。在五代十国的历史事件中,他又把“后唐灭梁”作为重中之重,对李克用父子与朱温父子之间的较量过程作了仔细的揣摩和分析。他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点深刻精警,融入了他对战略谋划、攻守转换、事业起伏以及临机决断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杨丽娟在6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庆历六年.河南省邓州穰县城内24岁的贾黯中了状元,同年九月,贾黯虔心敬意地到邓州州衙拜见范仲淹。范仲淹把自己一生做人为官的感悟送给了贾黯。他意味深长地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生行之。"范仲淹为官数十年,  相似文献   

14.
近读《王忠肃公翱事》,深为明朝吏部尚书王翱为官的“三股气”而感动、而钦佩。 据载,王翱有个女婿在京郊为官。他想借助岳父掌管官吏选拔的权力调回京城,以图日后飞黄腾达。这在裙带风盛行的当时,只要岳父想办,可谓小菜一碟,不费吹灰之力。为了不使岳父晓得自己的意  相似文献   

15.
梅挚是《宋史》所记载北宋中期的清廉良吏之一,为官32年,文章政事卓然有声。正己修身的同时亦身体践行勤政爱民。梅挚撰写成《五瘴说》,为从政为民提供了修身立世的官家箴言。《五瘴说》为古之药方,其刻石流传至今,仍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官家药石”。  相似文献   

16.
邓文琦  范知欧 《理论学刊》2004,(11):111-113
魏晋至隋唐 ,是由分裂到统一、由大乱到大治的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经学一统的局面既被打破 ,儒、释、道遂多元发展 ,学术思想于是异常活跃。这一时期的训诂学在笃守古义、重视师法、实事求是、不凭胸臆方面 ,仍然保持着汉学风格 ,但受时代风气的深刻影响 ,又在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杂记这一新兴的训诂体式就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此类著述 ,今存最早的当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书证》和《音辞》两篇 ,然而 ,勒为专书则始于唐初颜师古的《匡谬正俗》一书。是书广征博引 ,考据精密 ,胜义间出 ,在唐时已为人所重。韩…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挣脱家庭、家族、家乡的层层罗网的束缚,义无反顾地冲出韶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他没有按照父亲的安排去发家致富,而是开创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非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儿都引上了这条革命道路,并为此有6位亲人血洒疆场,长眠天南海北。舍小家为大家毛泽东记事时,家里上有祖父和父母,下有弟弟毛泽民。祖父去世之后,添了小弟毛泽覃。后来又增加了弟嫂王淑兰、堂妹毛泽建。其时,可谓人丁兴旺,家业兴隆。但毛泽东父亲毛顺生去世后,家境每况愈下。父亲留下的包括13间半瓦房、20亩水田和经商铺面在内的家业,由毛泽民夫妇掌管。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一生读过的大量文史典籍中,《南史·韦睿传》是他批注最多的一篇历史人物传记。韦睿(442—520),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名将,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齐朝末年曾任上庸太守,从萧衍(即梁武帝)起兵。他足智多谋,“多建策,皆见用”,深受梁武帝器重,是梁武帝征讨四方、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韦睿打仗,能攻善守,胆识过人;韦睿领兵,善抚士卒,军法严明。北魏人害怕他,称他为“韦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家不赶潮头,潜心创作,为读者奉献出了高质量的优秀作品。烟台作家曹尧德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骁将。他凭借自己非凡的毅力和扎实的功底,先后创作了被称为“三圣传”的时《孔子传》、《孟子传》和《孙子传》。最近,他又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部厚厚的历史小说《屈子传》,令人对这位勤奋的作家刮目相待。一公平地讲,历史小说比一般题材的文学创作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历史小说要受到时间与空间、历史与艺术真实等因素的种种制约。不仅如此,题材的特殊性还要求作家必须穿越历史的隧道,将凝固的历史灵魂激活,并…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4,(9):42-42
正1982年初,中央文献研究室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在周恩来诞辰90周年的时候隆重推出《周恩来传》。为编辑出版《周恩来传》,负责撰稿的李琦、金冲及等人决定前往西花厅当面聆听邓颖超的意见。邓颖超在接见他们时,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恩来的事,我不直接提意见。他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