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涛汹涌的2005年楼市,在宏观调控强劲的缰绳束缚之下,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京沪宁杭等地的楼市,在涨幅持续回落的基础上.绝对价格也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3.
在接二连三的“重磅”新政冲击下,北京、杭州楼市已出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出现类似杭州主城区楼市春节期间零成交这样的现象,实属人们购房日趋理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2010年的春节过节气氛似乎特别浓郁,以致于大家都忘了买房这档事。2月18日16时,记者登陆杭州透明售房网发现,当天总算有一套余杭的商品房成交,而主  相似文献   

5.
<正> 在杭州楼市激烈竞争的弥漫硝烟中,一些造别墅的开发商纷纷另辟"战场",这些开发商以"有车一族"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在毗邻杭州主城区的近郊一带开发新的楼盘,而且主要也是以吸引杭州买家。然而,开发了一半就已停工的富春江花园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有业主向观察记者投诉说,这个让他花费了大量金钱和时间去关注的楼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停工了,也不知道最终会如何  相似文献   

6.
楼市低迷,长三角南京、上海、杭州三地近期不约而同在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购房入户政策、房地产开发企业征税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调整。  相似文献   

7.
刘平 《今日广西》2008,(7):48-49
年初央行定下了货币从紧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基调后,部分银行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房贷者揣测央行的放贷闸口是不是又要收紧了?新一轮房价下跌论在楼市迅速散播。  相似文献   

8.
楼市危情     
<正>就在本刊“面市”的今天,2007年2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对房企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而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又一次提高了银行的储备金率。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国家针对房地产过热所采取的调控措施。对此,我有感而发,写了这篇短评(我曾写过另两篇短评《楼市虚情》和《楼市疯情》)。楼市危情,危在哪里?危在国家宏观调控对过热的房地产“动刀”后,中国的房地产依然“我行我素”,并且出现了令人困惑和沮丧的“逆向发展”。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的观察分析,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住宅投资加速增长。2006年1季度投资增长为23.1%,1-2  相似文献   

9.
城市快讯     
《小康》2016,(22)
正杭州:【限购令高悬斩投机】9月18日,浙江杭州市一纸"限购令"出台,当天签约5105套房屋,创下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单日新高。杭州的"限购令"明确限定,在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过,业内人士普通认为,此次政策出台,短期内并不会降低杭州房地产当下热潮,楼市的价格依旧会继续走高。(中新网)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0,(17):42-44
今年4月,中央政府推行楼市新政,旨在遏制房价过高过快增长,引导合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被认为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一次宏观调控。近两年,老百姓对快速上涨的房价一直颇有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尚士高朱慧报道: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5月11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与《楼市》杂志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房地产政策专家高峰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炎兵主持,近30位房地产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论房地产调控,共商房地产  相似文献   

13.
专家们说,楼盘要获奖,最关键的是要有创新.那么,今年代表浙江省出征全国人居经典竞赛的杭州楼盘有那些创新呢?本刊择选了其中十大看点,这对楼市和其他楼盘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2004年浙江春季房地产交易会在年初的4天时间里,给浙江房产市场带来一个小小的惊喜。共成交商品房660多套,成交金额3.96亿元,中国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顾云昌用三部影视剧来概括2004年的中国楼市: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火红的时代”,我们的行业正面临“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房产企业正处于“阳光灿烂的日子”。发展契机2003年浙江省 GDP 增幅超过13%。杭州市 GDP 增幅超过14%。近几年来杭州楼市如温度计般一路飙升,从3000元/米左右攀升到5、6千元/米甚至更高,才用了短短的两三年工夫,我省经济形势大好是原因之一,主要缘于道路交通建设逐步利  相似文献   

15.
刘上 《小康》2014,(9):66-67
8月,全国楼市成交环比微幅回暖。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其监测的42个主要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5%,同比下降13.25%。今年前8个月,主要城市累计成交总量虽低于去年同期15%,但仍高于2012年4%。环比来看,26个城市上涨,宁波和杭州本月政策因素影响最大,上涨幅度均超过60%,其中宁波上涨64.92%,杭州上涨62.42%;兰州降幅最大,为49.14%。同比来看,28个城市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长沙,同比下降55.1%;涨幅最大的是汕头,同比上涨69.92%。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浙江省房地产市场来说,今年过得并不平静.在省会杭州楼市持续高温的带动下,各地区均出现购销两旺的势头.房价似乎只涨不跌,何时才是头,消费者只能望楼心叹.杭州市政府正式出台的个所税政策,最终能见效如何,还需时间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正>如此出现的楼市"井喷",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冷"所导致。在短短的一周内,广州楼市签约成交量"大起大落",其分界线在于"新政",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日前某媒体报道称,11月初楼市成交的"井喷"是部分发展商通过假按揭套现的缘故。(11月7日《南方日报》)一般情况下,楼市的冷热有其自行的规律,楼市热不可能马上冷,自2003年至2007年热浪一浪比一浪高,持续的时间可谓之长。而楼市的冷也不可能马上  相似文献   

18.
新年看房价     
孙爱东 《半月谈》2005,(1):36-38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2004年是一个颇不平静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处在风口浪尖,楼市问题各方众说纷纭。而最令人关切的房价,则以12.5%增幅继续上扬。在新的一年里,房地产业将以何种姿态出现,百姓关注的房价走势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顾云昌教授。  相似文献   

19.
<正> 从央行2005年3月17日出台加息政策到银行的各项房贷政策目前还在持续不断出新,加上契税和营业税政策的悄悄酝酿以及原定于5月份召开的房交会延期等等,所有这一切动作的对象直指房地产市场,令杭州的二手房市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井喷"下的尴尬在对杭城多家房产中介公司了解中记者得知,近段时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杭州二手房市场出现一个显著的变化——二手房源出现"井喷",挂牌持续放量,有的中介公司一周  相似文献   

20.
政策回音壁     
本刊上期政策解说以《“国六条”吹响新一轮调控号角》,就国务院六条措施调控楼市展开深度解说,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业界的关注。随着“国六条”细则6月1日全面发力,“国六条”对房价调控的效果初显。新一轮房价调控,关键在地方政府就宏观调控的关键词“政府责任”,银河证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