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志发 《奋斗》2008,(2):55-55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的皇帝.秦始皇不仅是开先河者而且是“学以致用”的楷模。但也正是他“焚书坑儒”使文化倒退.文明遭劫。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博览群书勤奋刻苦攻读,历代帝王只可望其项背。但也正是他们罗织的“文字狱”,前无古人,令历史颤栗。有意味的是,创造了汉、唐、北宋盛世及文化繁荣的开国皇帝们.却几乎都不读书而是“听书”。  相似文献   

2.
《奋斗》2009,(3):57-57
然而读书最大的动力,是来自科举考试。真宗皇帝说的这些读书可以得到的名利财色、荣华富贵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得到兑现。于是大宋王朝的读书作文运动掀起了经久不息的波澜。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修身     
为了鼓励读书,人们把书形容成各种各样可知可感的东西,比如“黄金屋”、“颜如玉”,比如“进步的阶梯”、“太阳”、“大海”等等。读书,可以拓展视野、增广见闻、积累知识、丰富情趣……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4.
读书读透     
回想自己近40年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与书为伴。对琴棋书画没有天资、对烟酒茶没有喜好、对赌博游戏没有兴趣,唯独喜爱的是淡淡的书香。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看了多少本书,看了哪些书,但回想起来,留在记忆中的都是当时苦读、精读的书。  相似文献   

5.
梅桑榆 《唯实》2006,(1):63-63
因闹出“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而有弑兄夺位之嫌的宋太宗赵光义,尊臀坐上他老哥赵匡胤坐过的龙椅之后,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赵光义这段高论,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而是他对历史的总结。因为中国有史以来,不仅奸佞辈出,而且有一种奇异的现象贯穿于各个朝代,那就是昏君无不爱奸佞,不但昏君爱奸佞,就是像秦始皇赢政、齐桓公姜小白那样的英明之君,也对奸佞爱得不像话。  相似文献   

6.
尚志发 《奋斗》2009,(4):59-59
“繁华亡国”这是对宋代。尤其是北宋国家与文化精神双轨的直率又简洁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0):49-49
正像人们有从茅草房到花园别墅、从粗茶淡饭到生猛海鲜等不同层次的物质追求,精神生活方面也有相距甚远的不同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1):47-47
正像人们有从茅草房到花园别墅、从粗茶淡饭到生猛海鲜等不同层次的物质追求,精神生活方面也有相距甚远的不同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读书 积累 创新(六)——浅谈读书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5):48-48
灵感阅读,还不只是体现在读书上。一切可以启发人的看、听、摸、闻、尝都应是这个范畴。当一个人进入灵感阅读层次后,就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手、肩、肘、身无处不可发力使劲。浑身开窍的每根毛都是一根接收天线。  相似文献   

10.
尚志发 《奋斗》2009,(1):59-59
大宋朝以“文人治国”为国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运动绵延三百余年,与王朝相始终。考查宋代的文人治国史,我们发现:有宋一代以读书兴国,也以读书亡国。兴亡之间,留给人们千年的无穷回味。  相似文献   

11.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7):48-48
创造性就是在大量阅读、积累、思考、批判之后与自己实际的结合,关键是找这个结合点,而这个点往往正是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意义     
赵启正 《学习导报》2010,(20):48-48
为什么要推动全民读书,理由也许有一百个,但是"让"全民有读书的习惯并不容易。没有主动的文化自觉,人们难以养成读书习惯。我们需要"养成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养成读书好习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写的一首题为《读峄山碑》的七绝。“峄山碑”是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竖立在邹峄山上的一块颂德碑(今山东邹县东南25里)。由丞相李斯撰文并书写。李斯以诗一般的语言赞颂了秦始皇“灭六暴强”,“一家天下。兵不复起”,“黔首(秦时对平民百姓的称呼)康定,利泽长久”的丰功伟绩。此书小篆字体,笔力遒劲,字形严谨、整饬,  相似文献   

14.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2):51-51
一个人对启蒙读物的阅读就是给他种下一种基因,规定了他一生的阅读、写作思路和文风。毛泽东、艾思奇这种将政治、哲学举重若轻,谈笑说理的文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3):50-50
大量的,有方向、有计划、能坚持的阅读,是给自己储备知识的干柴,只等时机一到,轻轻一点,就会发出巨大的光热。 拉网式阅读(下)我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这是一所强调马列基本理论的高校,工作之后又五次上中央党校.最长的一次脱产两年,读研究生。对政治读物的阅读是够多的了.不是我撒网,是被网在其中了。这给我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让我能用原理来研究当前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09,(2):61-61
赵宋王朝开国伊始“尚文抑武”.并不是因为开国之君有多大的文化抱负,完全是出于巩固政权.安定天下的需要。正应了普列汉诺夫那句话:一个侥幸获得权力的人,最主要的是孜孜不倦地经营权力。因“经营权力”而掀起的大宋王朝的读书作文运动,旗手便是皇帝本人。  相似文献   

17.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4):47-47
《大无大有周恩来》是我散文作品中分量较重的一篇,前后费时20年。1976年周总理去世.四人帮限制对他的悼念。国内既无碑又无纪念活动.甚至还不能发表纪念文章。直到1978年北京才在历史博物馆搞了第一个周恩来生平展。我当时在太原工作,专程到北京看展览.详细摘记后发表了一篇千字短文:《一个伟人生命的价值》。后来,关于周恩来的资料逐渐公布,然而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长达20年的拉网阅读,包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生平.报刊上记录的他周边工作人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梁衡 《当代贵州》2007,(16):48-48
阅读是为了创造 前面讲过,初级的阅读只是为满足即时精神消费,高级的阅读则是为了创造,是精神品的扩大再生产,将你吸收的精神食粮转化为新的精神产品。这种创造于科学家而言是一个新课题的突破,于作家而言是新作品的诞生,就算一个平常人.也能够通过从读书中获取的知识来改进手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不知不觉中,人好像越活越粗糙了。再也没有了一杯茶一本书消磨一个个夜晚的余裕。经常是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上网,聊天,发呆,然后上床看电视。即使电视节目难有中看的,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这倒让我很怀念大学刚毕业时,在一家国有大中企业的破败房子的一角平静读书的岁月。那时,我读得最多的是《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