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了刑法学与犯罪学意义上的界分,并采取后者的定义。其后在附带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别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综合对策、立法对策、司法对策及国际合作对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国外黑社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组织犯罪猖獗,黑社会复活了!” 一般认为,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形态符合黑社会的一些特征,但只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还不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然而,根据2000年岁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出来的案件看和当前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最新动态看,有的有组织犯罪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黑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如果将这类犯罪还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因为黑社会组织一般有  相似文献   

4.
张丽霞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05,23(10):132-135
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犯罪令人触目惊心。有组织犯罪在中国特指黑社会组织或者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犯罪。在新形势下,有组织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数量上迅速增长,质量上正向典型的黑社会犯罪演化;装备更趋现代化;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化”趋势更加明显;犯罪手段上越来越重视“软”手段的运用;犯罪活动呈现跨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主办,贵州省法学会、贵州省法官协会、贵州省检察官协会、贵州民族学院和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美、日等国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雷洁琼、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赵虹分别致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这届研讨会对当前深受社会关注的网络与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制度两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  相似文献   

6.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除可以判处主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并没有对此类犯罪作出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规定。笔者认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增设财产刑,理由是:一、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看,有其理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之一,即“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这一规定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经济色彩强烈。为了获取非法经…  相似文献   

7.
郑列  孙龙 《犯罪研究》2002,(3):35-40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的“打黑除恶”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称“黑恶势力犯罪”,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犯罪普遍化、高度组织化、手段智能化、暴利驱动化、黑金政治化、犯罪国际化是其主要特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当前态势、成因及打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今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将“打黑除恶”列为主要任务。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正逐渐升级,向黑社会犯罪转化。下面是笔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司法认定中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有组织犯罪。在近期全国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被列为打击重点。1997年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第294条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为了更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2000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这无疑对于司法实践中审理此类案件,正确适用法律是非常有帮助的。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0.
简论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可 《政法学刊》2001,18(2):3-7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发展的高级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就是黑社会犯罪,它不过是黑社会犯罪的初级形态和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刑法中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个概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黑社会犯罪的特点确定的。目前我国存在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主要通过七种基本方式形成。如今黑社会性质犯罪呈现出几大发展趋势正向黑社会的高级形态发展;加速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现状及特点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的现状近年来兰州市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性质犯罪方向演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和初具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雏形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大量出现,曾一度成为危害兰州市社会治安的“毒瘤”。2000年1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兰州市公安机关摧毁已经发展成形的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14个,“校霸”、“厂霸”、“村霸”、“车匪路霸”等各类“霸头”11个,抓获黑恶势力团伙成员396人,破获持枪杀人、绑架、抢劫、强奸、赌博、寻衅滋事、强迫妇女卖淫、私藏枪支、敲诈勒索、贩毒等各类案件450余起;缴获各类枪支  相似文献   

12.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一部分黑社会性质特征较为明显的犯罪组织未能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处罚,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现具体犯罪行为人,控制、抓获犯罪嫌疑人,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证明其“组织性”的证据收集与固定缺乏经验。现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组织结构大多是以各成员的口供相互印证加以明确的。很难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是主体组织从字面上理解,黑社会组织首先应当是一种社会组织体,具有“群”的特征,而且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组织还具备了“小社会”的特征。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2 月4日通过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第一条认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一般组织结构比较紧密,人数较多,有比较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这说明我国司法界已经将组织性定为黑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2):274-275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大会就将"恐怖主义活动"、"黑社会犯罪"、"贩毒"列为"当今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可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危害性非常严重。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在组织构成、犯罪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有别于一般集团犯罪。本文以非法控制为中心,着重分析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核心特征是非法控制,及当今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姚毅奇 《犯罪研究》2009,(5):33-39,46
以“反黑”司法实践为视角,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其自身的特性及发展规律。针对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篡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的案件,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附加刑之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5月17日至20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江苏常州隆重召开。到会代表160余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雷洁琼给大会发来了贺电。会议代表就职务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以及犯罪学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院公共部副主任。副教授刘汉民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问题在小组讨论会上作了发言,科研处副处长、学报主编任克勤副教授的论文《论犯罪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在会上作了交流。任克勤同志并被增选为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演变过程、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肃清了中国大陆的黑社会势力。改革开放以后 ,黑社会 (性质 )犯罪重新出现 ,大体上每 1 0年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 80年代末。其特点是 ,在大量犯罪团伙出现和不断增加的同时 ,有相当一部分犯罪团伙转化为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第二个阶段是从 1 990年到 2 0 0 0年 ,其特点是 ,团伙犯罪向黑社会性质犯罪急速转化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加速了自身的成熟化和向黑社会组织转化 ,出现了个别的黑社会组织。 2 0 0 0年以后的 1 0年 ,是黑社会 (性质 )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笔者认为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成熟并向黑社会组织转化 ,是该阶段的特征。与此同时 ,犯罪团伙将继续大量出现 ,犯罪团伙也将继续向黑社会性质组织转变。出现了犯罪团伙、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三者并存和同时向高一级转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实务中对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法律特征的差异化解读,直接关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圈的大小.司法机关对于《刑法修正案(八)》所确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存在着诸多不同解读,并由此陷入了定性不统一的司法尴尬,解决这一司法困境的出路,或许可以尝试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升华解释,廓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内涵.对于实践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法律特征不明显的案件,应在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法律规定和犯罪组织的“公开性”程度,严格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一般团伙性犯罪的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罪前提是正确界定黑社会组织。何为黑社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黑社会性质,立法未作规定,理论界也少有探讨,本文就此略作阐析,以求共识。黑社会在中国是一个有着较长历史并流传很广的概念,在《语言大典》中,其被解释为“有组织地进行犯罪活动的集团,犯罪分子团伙。”该表述在刑事法学意义上缺乏科学性,但它提供了一个基本信息,即黑社会是有组织进行犯罪活动的。各国因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不同,对黑社会的认定各异,称谓也不一。如意大利的“黑手党”,日本的“暴力团”等。黑社会因有组织性,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