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新湘评论》2012年第8期在主打栏目“本期话题”中推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专题,集中刊登俞平伯、童道明、老舍、贾平凹、培根、冰心、余秋雨等大家写的谈读书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卢勤 《学习导报》2012,(12):28-28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新湘评论》2012年第8期在主打栏目“本期话题”中推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专题,集中刊登俞平伯、童道明、老舍、贾平凹、培根、冰心、余秋雨等大家写的谈读书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孔子开始,就积累了丰富的读书经验。《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是有经验的读书人,对学与思皆有深刻的体会。他在晚年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可谓是见道语。他把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四条。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姜义军 《世纪桥》2011,(16):47-53
尊崇孙中山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距家50里外的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半年后,进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在长沙,毛泽东第一次看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他由此知道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并为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所深深吸引,所以,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到一个乡镇进行调查,发现一个万册图书馆里只有一个读者。其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目前社会上自觉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读书的空气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农民群众,在劳动之余,主要活动就是从事带“刺激”的玩扑克,打麻将,即使是不玩扑克、麻将的人,也只是看一看电视,很少有人花时间、花精力去读书。其次,图书馆无新书可读。自1995年起,这个图书馆一直没有添置新书,因而吸引不了读者。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在农村,要改变有图书馆、有书可读而不读书这一现象,一个基…  相似文献   

9.
假日逛书店,在“贵州五之堂库存图书流通中心”内见到一副颇有意思的对联,上联是“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下联为“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要做的好事多得很,为什么要把读书称为第一件好事呢?笔者伫立在对联前,沉浸在书香四溢的店堂里,让思绪追随读书这第一件好事去寻觅,去思索,去发问……记得著名经济学吴敬琏先生在《这是一个需要读书的时代》一文中有言:“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是健康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行史就是一部读书史:人类文明,正是靠着书才得以传承、繁衍、光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51次到浙江。他在浙江有两次最集中的读书活动,一次是为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而读古今中外宪法,另一次是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透过他在浙江的读书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毛泽东是怎样读书的,而且能够鲜明地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读书的显著特点;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读书的基本精神;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根本原则。这对我们后人如何读书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