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向红 《世纪桥》2008,(11):86-87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外语教学应转向外语教育,外语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包含素质教育在内的跨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包括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制约因素主要来自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之间差异的不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提倡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育目的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务必重拾人文传统。近10年来,中国大学表面上似乎是提倡人文精神了,但实质上却走进了人文教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内容、教育方式不和谐。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学教育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杜芳芳 《求实》2013,(Z1):276-277
<正>通过培养大量的外语人才或者具有外语素质的人才,外语教育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现实。但是,正因为外语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才要正视和反思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文化丢失"、"资源浪费"、竞争失衡等社会问题,从而为语言的教学、文化的交流、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而成,由身处其中的历届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以学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文化系统。大学文化由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要素构成,四者以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我们拟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导入的内容。在目前的外语教育中,如果同时加入外国语言的相关文化背景教学,会成为用好外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程云艳 《前线》2017,(8):73-7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外语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外语的学习与交流也能有助于推广北京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从政府层面的顶层规划、教育层面的外语学习、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大众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四个方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外语媒介推广北京文化遗产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以语言为媒介推广北京文化遗产有助于扩大北京文化遗产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西方大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教育爱人精神为核心和灵魂的大学文化本质上已经具备了大爱精神的某些元素.本文从基督教神爱精神和人道主义博爱精神影响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西方大学文化中的教育爱人精神,并提出了对我们当前建设大爱精神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蕴涵隽永,既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寄寓了深刻的时代沉思;既是对尘世生活的精神超越,更是对理想生活的理性回归.人文精神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关怀;二是对他人尊严的尊重、对他人价值的肯定、对他人命运的关切;三是理想人格的塑造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是最能彰显和孕育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的气派、大学的特色、大学的风格其实就在于其独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大学历史的沉淀和凝练,且无时而不体现在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之中,并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向度上予以延展.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是人民的精神支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象山人民将海纳百川、勇立潮头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与市场精神相契合,使之成为推动象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象山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搏击大海、热爱大海的拼搏精神;外向拓展、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热爱本土、建设本土的爱乡精神;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兼容精神;追求文明进步,紧跟时代脉搏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进步实际上是人的进步,尤其是人的思想的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育人,即培养文明的人。因此,大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人文价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为突出。然而,由于量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科学至上的实用主义以及办学宗旨的偏失等原因,造成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要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大学就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和自治;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失落的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大学教育怀抱。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教育模式中主、客体泾渭分明的格局被突破,教师与学生同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以实现师生共建、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目标的大学校园文化主体建设具有重要时代意义。文章梳理了网络信息时代大学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主体的嬗变,从理念调整、制度建设和实践创新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大学文化主体建设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游敏惠 《探索》2005,(2):70-72
本文结合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中人文道德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和成因,并提出要关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建伦理道德教育和施行人性化的德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实体在存续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稳定性的、独特性的、时代性的气质和品格,是以人文素养和学术自治为依托的文明成果,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大学的价值信仰和不懈追求。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一条真理,即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从人本视阈出发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大学文化品牌;打开思想束缚,塑造大学自由品质;摆脱功利阴影,塑造大学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社会进步实际上是人的进步,尤其是人的思想的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育人,即培养文明的人。因此,大学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人文价值,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一点尤为突出。然而,由于量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科学至上的实用主义以及办学宗旨的偏失等原因,造成了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要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大学就必须去行政化,实行独立和自治;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加强公民的素质教育;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使失落的人文精神重新回归大学教育怀抱。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与“大学文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文化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身份,是大学的灵魂。提出此论的理由有四:其一,大学本身就是负有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职能的社会组织。在人类创造的种种社会组织中,大学是最经得起漫长时间考验的组织形式之一。一位美国教育家曾作过一项研究:1520年前建立,至今仍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事情而存在的85种社会组织中,70个是大学。大学的恒久性就在于大学一直在以研究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满足着人们永恒的需要,并以文化影响和改造着社会。其二,教育是最充分、最有效的培养人的力量,而大学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  相似文献   

20.
曹梦月  王俊 《山西青年》2024,(5):114-1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均着重提到了学生语言文化的掌握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与外语相关的文化课堂已讲授了荆楚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荆楚文化的学习意愿,但学生荆楚文化英译及跨文化传播能力却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OBE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外语培养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外语文化教学方式的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策略,助力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