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以来其地位和作用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政治资源没有有效的挖掘和发挥出来。本文试从制度的合法性方面进行探讨以凸显其权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形式合法与实质合法两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合法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正式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实质都具有合法性,而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非正式制度——股田制和租用制而言则不具有形式合法性,其实质合法性也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合法性审查制度是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但是行政审判实践中,合法性审查制度却越来越弱化,乃至虚置,行政诉讼功能得不到发挥,行政审判权出现萎缩。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文本解释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制度虚置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行政诉讼改革仍须坚持合法性审查,强化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功能,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推进政府法治建设的论点,同时对如何进一步保障合法性审查制度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理念含有伦理特征,在制度化过程中也含有制度伦理的内涵.研究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其理念本身贯彻落实着以习总书记为中心指导的新时期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新时代依法治国理念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起着约束规范的现实作用,其中的制度伦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产... 相似文献
5.
制度认同与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社会,政府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非人格化的制度为中介,作为政治权力具体表征的各项法律和政策能否获得社会认同,就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判准.制度认同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迫的,而是建基于认知性期待与规范性期待统一之上的实践证成过程.一切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制度的认知性期待形成、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以及影响每个人规范性期待形成的公民素质,都会对制度认同的形成产生影响,并规定着制度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没有农村的发展,和谐社会就不会全面,民生是关乎农民福祉质和量的重要前提,在制度的安排和运行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正义,仁爱,和良知体现是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本文想从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农村福利文化等方面论述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避让急救车有明确的规定,可是在现实的执行中时常遭遇少有车辆避让的情况。有效的紧急避让制度的构建在我国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因此应当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当前紧急避让存在的制度伦理问题以及制度伦理建设进行分析。紧急避让的制度伦理思考是对制度本身所内含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的认识,也是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的伦理评价。紧急避让缺乏强制性的制度保障和相应的惩罚措施而难以有效执行,是紧急避让存在的突出的制度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务员制度伦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制度能否顺畅地运行以及公务员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能否融洽。本文旨在说明公务员制度伦理的涵义及其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构建了我国公务员制度应具有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律的内在价值要求、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伦理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伦理包括蕴含在法律制度中的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法律行为伦理即职业道德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法律伦理人格,有助于法律终极目标实现的"社会医生".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重构和法学教学方法的转变.目前,开展法律伦理教育面临的障碍主要有思想认识上的偏颇,社会"道德滑坡"的大环境以及法律国家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现代法律教育必同时是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怀,砥砺受教育者的伦理能力的过程。法律伦理包括法律制度赖以形成的内在的伦理结构和法律制度得以良好运行的外在的法律职业行为伦理两部分。法律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伦理问题意识和提升受教育者的伦理推理能力与伦理选择能力。这一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法学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育方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12.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刑事判决强制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刑事判决能否得到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等)的认同和服从.因此,刑事判决必须获得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14.
论作为"制度"的法学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律职业为限制性的职业,目前两大法系主要国家都在制度上将法学院教育作为进入法律职业的第一道门槛;法律的技艺性、智识性和一定的神秘性及其规范特征决定了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共同的职业素养,凭借法学教授、法学图书资科和法学院的社区生活三要件,制度性法学院而非仅仅作为场所的法学院培育这些素养并促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我国现实呼唤在制度上确立法学院教育的门槛地位,建设胜任于培育法律人的制度性法学院。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法的正当性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判断和论证环境法的正当性有五项依据。科学依据是判断环境法正当性的"钢规铁律",具有正当性的环境法律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信仰和伦理道德是为法律提供正当性的基本方式,衡量法律是否正当的最终标准是正义,而正义基本上是一个信仰、伦理道德问题;利益是衡量法律正当性的常衡器,将利益作为判断法律正当性的依据,是指该立法是否增加了正当的、积极的利益,是否限制了不正当的、消极的利益,对增加的和限制的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将合法律性作为论证环境资源法正当性的一个依据,主要指其符合宪法、法统和环境基本法律;衡量制定的法律是否正当、有效,主要取决于该立法过程是否切实遵循了正当程序,判断立法程序正当性的实际标准,是看是否重视立法的民主程序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的规制系统往往是复杂而庞大的。在政府对经济的规制中,应当否定和废止的规制大量存在,同时,应当肯定和强化的规制同样大量存在。本论文将视角锁定在经济规制立法的正统性分析上,着重探讨如何在立法和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现意思决定的科学性、专门性,强调对各种信息的梳理、排除和活用,围绕立法和政策制定的科学公正性和社会公正性以及由此而得以确保的社会可靠性展开探讨,在民主参与、专门性输入及评价、救济等专门性保障的意义上,来构筑规制立法和政策形成的正统性。 相似文献
17.
18.
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价值特指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目的价值,直接体现了经济犯罪法律责任制度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目的及宗旨。经济犯罪法律责任具有多重性,由此决定了经济犯罪法律责任的多元性价值,也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经济犯罪多元法律责任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工作尚存在各种不足,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与司法实践的积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的正当性可以从实在法和学理两个方面得到辩护。要推进我国的司法解释制度,就要在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之正当性的基础上,对该制度的另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