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以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契合为出发点,对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价值功能、问题与挑战以及完善路径展开了多维度的探索,并清晰地呈现了十八大以来学术界从围绕协商民主理论本身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探究协商民主相关问题的理论转向,推动了当前协商民主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理论渊源、功能和作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契合研究以及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实践与完善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协商民主研究作一综述,旨在对今后的协商民主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叶剑锋 《新东方》2010,(1):38-42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因为其深化了对民主内涵的认识而受到了国内政治学界的重视与研究。近几年以来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增多,2003年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发表了《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一文,是国内较早的协商民主研究之一。2004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共中央编译局陈家刚博士主编的《协商民主》一书,该书全面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协商民主的主要观点,为国内协商民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协商民主研究正在成为国内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4.
国内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商民主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学界围绕协商民主的概念、提出背景、形式、特征、意义、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当前人民政协工作的重大任务。学界对人民政协制度优势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专门协商机构”的话语全面提升,二是更加重视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三是从政治协商演进至协商治理。政协协商涉及人民政协全面系统的改革,包括计划、主体、形式、共识、反馈、督办、评估等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合、联动集成,但是,有关制度体系、治理效能的研究并未得到大规模展开,相关研究宏观而不具体、零散而不聚焦。应当着眼协商政治的概念标识、内涵要素、结构功能和运作逻辑,处理好学术选题“虚”与“实”的关系;重视协商实践、协商范式的中国场景,处理好“中”与“西”的关系;着眼系统研究,挖掘不同制度机制、渠道形式、程序环节的协同配合,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选好研究路径,更加注重因果逻辑的分析解释,处理好“精”与“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先宁 《政协天地》2013,(10):17-18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将得到更多关注一项制度的优越性,最根本的,还是要由它在运作中产生的实际效果来证明。历史地看,从一届政协的成功召开,协商建国,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协商在国家重大决策和重要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皆有史为证。即以十一届全国政协言,五年中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提出提案28930件,经审查立案26699件。这些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热议。笔者更愿意从民主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其核心都是民主。在"协商民主制度"的三个构词中,协商是形式,民主是本质,制度是保障。形式固然重要,本质才是重点。因此,我们在思考"协商什么、谁来协商、怎样协商"这三个基本问题时,应当分别从体现民主本质内涵的三  相似文献   

8.
基层协商民主的正式确立与深入推进在组织和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发展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实施的重要方式。中共十八大以来,农村社区协商民主实践风起云涌,取得长足发展,农村社区协商民主运行体系初步建立,以协商共治为导向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逐步生成,农村社区协商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协商民主的基础地位日趋稳固。然而,农村社区协商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遭遇到外部推力过强与内源动力不足、理论假设与实际条件不符、成本与收益不对等等一系列的结构性摩擦。为寻求突破,其未来之路应当与各地农村的村情、民情、社情、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情境相融合,在不断地优化中梯次推进。  相似文献   

9.
刘宇 《创造》2021,29(2):50-56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非公企业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非公企业党建研究领域的持续性、稳定性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党建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公企业党建的研究,就已有文献的研究主题分布而言,学界主要围绕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三方面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和回顾当前学界对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的既有探索,简要评析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现状,有助于展望未来非公企业党建研究的走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读书思潮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书求知一直是大学生追求的主旋律,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读书思潮的潮起潮落进行回顾与展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大学生读书思潮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加以引导。这对大学生的成才,对形成健康的校园读书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民主政治把民主作为政治的定语,是指贯彻和体现民主价值原则、具有民主本质特性的政治.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功绩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本文试图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阶段、特点和路径选择来回眸与展望三十年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桃荣 《传承》2008,(14):14-15
民主政治把民主作为政治的定语,是指贯彻和体现民主价值原则、具有民主本质特性的政治。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功绩就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本文试图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阶段、特点和路径选择来回眸与展望三十年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末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但是具有协商特点的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早就成为现实并付诸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我们不仅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而且要在更广范围、更大领域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信任是协商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信任可以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如果缺少信任,公民间的协商将不可能展开;同时,如果只有特殊信任的存在,协商将可能出现团体两极分化的结果,加深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隔阂。只有普遍信任才是协商民主能够实现的优质土壤,因此,如何促进协商民主的问题便可以转化为如何促进普遍信任的问题。促进普遍信任需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即从公民社会角度讲,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团体,编织多重的公民参与网络;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制度,为普遍社会信任的建设提供稳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协商"一词,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中产生的新词.1 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要民主还是要独裁?要和平还是要内战,成为争论的焦点.在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艰难的搏弈.周恩来是这次搏弈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1945年9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张群、邵力子、张治中举行会谈,商讨召开政治会议和国民大会问题.中共代表提出,在召开国大以前,应该召开党派会议,商讨国事.国民党代表原则上赞成召开这样会议,但称政治协商会议为好."周恩来等认为召开政治会议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接受了这一提法,"政治协商"由此在中国的政治领域横空出世.后来,"政治协商"被写进国共两党《会谈纪要》.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把政治与协商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一种民主管理范式,也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和重要成果之一。我国已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协商民主的民主形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协商民主的内涵、理论来源、具体模式及其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意义,然后结合我国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分化和改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了挑战.因此,倡导协商民主,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建设,则是处理利益集团矛盾、增强社会张力、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手段,而这应以坚持公共理性、建立公民文化、促进协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票决制与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轶 《长江论坛》2008,(4):66-67
本文通过对比票决制与协商民主、以及中、西协商民主所依赖的利益基础的差异,探索协商民主形式在我国的适用性。文章得出的研究结论认为协商民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形式,但它在中国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成熟的票决制对中国民主政治文化及民主习惯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