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引起了海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海外学者高度赞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他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立足本国独特国情,重视文化作用的发挥,推行渐进式改革,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二是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多措并举推进改革;三是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政治建设,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深入剖析海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开放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中国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雷默(亦译为拉莫),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及其经验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  相似文献   

3.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雷默作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演讲以来,“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已成为世界讨论的热点。“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有何相同和相异点。是否完全同一,能否并如何区分之以使我国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之分野,驳斥了中国发展将对世界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如“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提出正确理解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意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变迁几经调整和转换,国家对社会组织的治理从一种非正式的、具有可纠错性、较为灵活的行政化控制,向一种正式化、组织化和稳定性的体制机制创新治理路径展开。"行政化控制"和"体制性吸纳"作为两种在不同时期、不同形势背景下面对不同的现实发展任务而形成的国家对社会组织治理的技术选择,二者之间既存在互相关联、前后相替、继承发展的关联,也存在着国家对社会组织治理的理念、手段、方式和绩效的本质性不同。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将呈现出法治化治理的新常态、项目制运作的新实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助推和专业化服务发展的新方向等一些新的进展路向和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前瞻性理论研讨和典型性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2)
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为今后中国的外交指明了方向。"和谐世界"与"和平发展"一脉相承、息息相关,都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都以追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为目标。"和谐世界"在内涵上发展了"和平发展"理念,明确了中国未来外交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外交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民论坛》2021,(24):20-23
中国现代化不是既有现代化路径的翻版,而是一条符合本国国情、顺应人民期待、顺乎世界潮流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强国战略的最重要动力,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可以成为理解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色。要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适合现代化道路的更加完备更加成熟的体制机制,为强国之路提供坚强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尽管丁学良先生对中国模式形成的背景的分析充满着片面之词,对中国模式的特征与内涵的描述带有资产阶级学者的偏见,但是他旗帜鲜明地肯定了中国模式的客观存在,并且真实地揭示了中国模式所付出的成本与代价。我们不能接受丁学良先生认定中国模式需要"更新换代"的结论,但他所提出的中国模式应当从小众市场经济走向大众市场经济,克服深层阻碍,走出真正属于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崛起",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则给人以启发,将有助于我们增强对坚持和开辟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振闻 《求索》2022,(1):30-3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风暴,继续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并热议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是"中国模式"带来的效应;也有学者认为这不归因于所谓的"中国模式",而是我国坚持"中国道路"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中国发展道路问题的观点进行梳理,以求对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成就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四大名旦”到“进京三杰”———我国经济学界学者扫描□李成勋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日新月异的涌进,在实践中孕育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而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又推动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的振兴。所以,我们不能不关注企业家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五四”后中国新文化发展的背景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两个新的基本任务。从主体文化的生成机制和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趋势看,鸦片战争为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第一个基本任务是民主文化建设。所谓主体文化是指文化的主体——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渐入高潮。各类相关著作、论文的出版发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推进了中国道路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围绕"中国道路"内涵,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前景,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及"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路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道路国外成果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凤才  杨晓慧 《传承》2012,(19):90-93
德国学者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成就的肯定,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但是,他们对待中国发展道路的观点却未必是正确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而需要批判地对待。一、德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现状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这是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并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  相似文献   

17.
中国智库建设滞后于国际先进智库的发展,在智库发展进程中,中国智库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逐渐出现结构失衡问题,形成了"捆绑模式"的发展生态,智库难以激发活力真正为社会发展输出智库支持。借鉴德国MOTEL、日本"名侦探"和美国购买政府服务等典型的创新模式,中国智库建设需要形成开放、竞争、有效监管的机制,而探索建立"网格模式"的智库建设值得尝试并可以实现模式的有效社会适用。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奥运会“响”到上海世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 《今日浙江》2010,(7):35-35
当奥运会的喜庆余音还在鸟巢上空回旋的时候,今年1月27日,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又爆出喜讯:正式签约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馆合作项目。音王公司不仅为世博会主题馆的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星球馆、城市未来馆和中国馆的41米层的“寻觅之旅”、33米层的“低碳未来”的6大展区以及数十个展项提供整套音响设备、各种插件等上千款产品,还为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中国馆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邰言 《台声》2008,(9):38-3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为恢复在国际奥委会里的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抗争,直到1979年11月26日产生了“奥运模式”,中国才得以恢复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89年4月6日,中国奥委会和中华台北奥委会就台湾地区体育团队来大陆参加国际比赛的中文名称问题,在香港举行会谈并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20.
李本霞 《传承》2008,(24):120-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几代领导人也为之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在此过程中又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我国党的领导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关系深刻认识的结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并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