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表现为:农村社区法律体系初具规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化进程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优化、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农村社区公共安全体系逐渐完善。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区在法治建设的实践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如何在理论与认识上对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凝炼和提升才刚刚开始。从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目前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法治的实践性有效回应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民生难题;同时,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法治突显出其特有的优势功能。民生法治的双重意蕴,要求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建构起相应的农村社区民生法治体系:培养社区规则意识,在改善民生中落实社区协商制度化;推进社区赋权转能,在重心下移中厘清治理主体职责;统筹城乡治理环境,在多元共建中共享社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组织逐渐弱化,人们对仅存的村级组织认同也非常低,原本依存于社区组织的社区规范势必随之式微。出于同样的原因,村规民约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社区组织去执行,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不再发挥应有的规制功能。市场经济的利益算计原则日益渗透于社区生活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日益功利化,这种利益算计原则日益解构着农村社区传统的内在规范。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区治理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探索发展之路,在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样本和案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成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当前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问题。这一问题既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边界和互动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也是政策制定、执行和调整的管理学、公共政策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经有了诸多尝试探索,取得了有益经验。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  相似文献   

4.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人民论坛》2014,(2):105-107
使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共同发展,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的功能,充分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是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农村“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法治路径进行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表现为:农村社区法律体系初具规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化进程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优化、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农村社区公共安全体系逐渐完善。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区在法治建设的实践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如何在理论与认识上对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凝炼和提升才刚刚开始。从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目前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法治的实践性有效回应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民生难题;同时,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法治突显出其特有的优势功能。民生法治的双重意蕴,要求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建构起相应的农村社区民生法治体系:培养社区规则意识,在改善民生中落实社区协商制度化;推进社区赋权转能,在重心下移中厘清治理主体职责;统筹城乡治理环境,在多元共建中共享社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法治建设的口号是"以法办事",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次立法高峰,重建司法机关和司法系统,反右之后被搞乱了的执政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被重新理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知识界率先开始了对"法治"与"法制"的辨析,中国从以法办事走向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行政执法不断强化,司法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众的权利观念兴起。  相似文献   

8.
程婧 《传承》2011,(9):30-31,77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史,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探索和全面推进的历史。30多年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创新,通过30多年党的建设的阶段性发展,中国共产党赋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积累了丰富的党建经验。  相似文献   

9.
打破“个人崇拜”的桎梏,树立群众的权威。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个人崇拜”盛行。在“个人崇拜”的氛围中,只要一个人的大脑在转动,其他人就无须思维。人们习惯于在经典著作的词句上画地为牢,在最高指示的藩篱里反省思过,“上级这么说的”,往往是事物的终极原因。邓小平以超人的胆略和勇气,在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同时,指出并大力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严重错误,否定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刻反省自身几十年建设的得失和客观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现实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法治化建设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法治化转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理性需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11.
赵雪红 《人民论坛》2014,(11):59-61
治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学理资源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塑造了强有力的监管能力,拓展了利益表达的渠道,增强了公共服务职能。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国家治理需要从拓展民主参与,落实责任制和推进法治三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赵丰 《人民论坛》2014,(4):59-61
治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学理资源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塑造了强有力的监管能力,拓展了利益表达的渠道,增强了公共服务职能.从国家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国家治理需要从拓展民主参与,落实责任制和推进法治三个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治理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释放出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号,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需要总结过去40年在治理理念更新、政府职能转变、治理工具转换等方面的经验,让国家  相似文献   

14.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0而立,处于而立之年的中国法治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18,(12)
正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由于农村远离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再加上人均耕地不足、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农民天然的弱势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公开亮出了穷人政党的鲜明底色,确定了消灭私有制度、实现全民共富的终极目标。贫苦农民在党的密切联系和坚强领导下,脱胎换骨充当了革命和建设的主力,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6.
17.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国有经济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物资基础,同时还在国际上充当了我国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和稳定器。随着我国发展开始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开启深化国有  相似文献   

18.
何花 《前沿》2013,(13):175-17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重塑主导文化的任务.它经历了由单一化的主导文化向多元文化并存条件下的主导文化的嬗变过程.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物质条件,纯粹的主导文化建设,只能把社会主义引入歧途;但是,在经济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不注重文化建设,不自觉培育与维护主导文化,社会主义同样危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意识形态。本文将以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几个方面的论述为依据,试图阐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礼堂与农村社区治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建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撑。浙江文化礼堂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以国家意识形态供给构筑社会核心价值功能;第二,以文化认同方式构筑社区文化秩序功能;第三,以地方性知识涵养社区信任关系。在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需要整合传统的乡村文化、赋予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自信"的根底作用。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和平台的农村文化建设,对规范农村文化秩序、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参与的公共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