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表征,服饰具有鲜明的社会审美意蕴。一方面,经济活动成为了服饰审美的一个重要参数;另一方面,服饰审美文化现代诉求还表现在审美价值多元趋向上。在深受宗法礼教之害的服饰文化回归现代社会的曲折历程中,其现代型构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服饰文化研究体系尚未确立。生态世界观衍化而成的生态哲学可以看作构建中国服饰文化的第一质素。在服饰语言和艺术语言上必须准确地定位并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的文化也日益受到重视,瑶族地区的服饰文化独具特色,而瑶族刺绣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在瑶族服饰中是必不可少的装饰技法,能够很好展现瑶族的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本文主要通过对瑶族刺绣历史发展的追溯,探讨其针法、寓意、艺术风格,对瑶族刺绣与现代服饰创新融合进行可行性分析,展现瑶族刺绣的艺术价值及文化意义,提出瑶族刺绣应用于现代服饰,进行创新性设计,希望能为服装行业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和产品开发方向,拓展其产品领域增强其产品的附加值,并希望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晓卉 《前沿》2013,(7):157-159
民族服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形象的标志,凸显民族化和个性化特征。蒙古族服饰作为民族服饰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面貌。了解蒙古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对蒙古族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论著颇丰,但研究者多以服装或饰品分列立足点论之,鲜有总论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苗族服饰作为分析的立足点,对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力图勾画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以丰富苗族服饰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8日开幕的《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中的西藏服饰及时装展吸引了许多参观者。以藏式建筑为背景的T型台卜,展示着取材于西藏民族游收特色的服饰造型。这组以"游牧"命名的服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粗扩豪放,原始与现代相协调,传统藏装生发出新的生命力。一组用深沉的紫红色及华贵的金色纹样构成的"僧侣"系列服饰则将古老神秘的宗教气氛呈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恍如身临青藏高原。圣洁而多层次的白色辅以飘逸婉转的藏文字,这组命名为"文字"的服饰系列,传达出西藏民族文化粗扩背后的细致与秀丽。"唐卡"系列,将西藏特有的吉祥挂…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服饰设计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民族区别的一个标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同一个民族由于分布区域不同在服饰上也有差异。各民族的地域、生态、方言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族文化也有所不同,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各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绚烂多姿的凉山彝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通过材质、图案、工艺等要素承载了凉山彝族最深远的文化特质,是彝族人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生活方式等文化的物质显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侗族服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研究侗族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化石”资料与“文字史书”。本文从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侗族服饰文化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探讨侗族服饰文化,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从文化的发展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不少民族的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  相似文献   

9.
文章是从苗族服饰中的日月星辰纹样入手研究,调查了其服饰中图案来源、图案造型、文化内涵和文化变迁的过程.引入雷德菲尔德的大小传统理论,分析了太阳纹、月亮纹、"卍字纹"等图案从精英阶层流向平民阶层的历史过程,同时,通过访谈也发现了服饰图案存在小传统逐步发展演化为大传统的现象.由此得出,苗族服饰图案表现下大传统向小传统或小传统向大传统转化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表明了苗族服饰图案与当地人的宇宙生成观、苗族历史记忆和文化生成的联系,解读服饰图案的文化生成系统也有助于解读中华文明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基于此,对服饰图案的解读,也有助于探索苗族服饰的发展规律并对其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肖琼琼  肖宇强 《求索》2012,(11):256-257
中华女性服饰是一种宽衣文化,讲究包容性;西方女性服饰是一种窄衣文化,讲求独特性,两个民族女性服饰形象的差异代表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中西女性服饰的造型风格之别、色彩材质之差、图案装饰之奇、气韵风度之异等四个域间与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形成的历史渊源,为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与文化艺术融摄的世界观提供了有用可用的论琢。  相似文献   

11.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发展演变既遵循文化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白族是我国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汉化程度较高。表现在服饰上,其男子服饰与汉族男子服饰趋同,表现出汉化即西化,与世界潮流认同;其女子服饰,半白半汉,体现出普化与异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凉山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服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延绵至今,带有浓郁综合性的民族色彩。近十几年来民族风服饰设计非常盛行,民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大有可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关论述,主要记录的是彝族传统民族服饰分类、图片注录,而很少研究带有现代元素的彝族风格服饰。鉴于此,研究凉山特有的民族风服饰,以便让民族风服饰确立其历史坐标,使更多人认识它,运用它。  相似文献   

13.
浅析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容丰富。文章分析了瑶族古代服饰的款式风貌,并从少数民族农耕经济文化、少数民族图腾、少数民族意识和少数民族审美情趣四个方面对瑶族古代服饰的文化特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贵 《求索》2015,(2):169-173
服装色彩自古成为区分身份地位尊卑的重要标志之一,深受统治阶层重视。东西方古代色彩文化各有特点与魅力,对服饰色彩尊卑地位的定位也存在着共性与偏颇。地域因素、原料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民族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制度对服饰色彩的尊卑规定有所不同,才产生了服饰色彩的尊卑地位。服饰色彩文化尊卑观念的研究在文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都有其传统服饰,而现代艺术又使古朴的服饰成为高雅的时装。  相似文献   

16.
苗族服饰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独特的迁徙史、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造就了苗族服饰的独特款式、图案和色彩运用,使之成为现实存续而包孕丰富信息的"无字史书"。从民族文化发生学、民族文化背景学、民族文化心理学、民族文化伦理学、民族文化美学角度来解读苗族服饰,能够获得对苗族传统文化的深入而全面理解,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提供坚实的知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南回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多彩多姿,做好回族服饰的征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服饰式样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求美观、简约、清洁,反对邋遢和过度装饰。禁止男子穿透明和丝织品的服装,反对妇女故意暴露肌体和戴首饰。回族服饰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服饰。回族由于与汉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服饰已完全汉化或基本汉化,传统服饰已不多见。较多地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式样多种,有直领对襟、翻…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象征符号,也是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外在特征。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多样化的服饰类型是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奇葩。对摆金式苗族服饰类型的记录和描述,有助于充分地展示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民族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清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 ,而以服饰、饮食和茶为代表的应用审美文化 ,即谋求审美与生活融合的生活艺术之讲究 ,则是这一时代审美文化变迁之重要表征。简言之 ,本时期审美文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繁饰与奢华追求、社会矛盾对立之转化、审美功能之强化及大众化趣味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沈文灿 《今日浙江》2013,(18):16-17
从一家传统的服装生产企业到动漫服饰开发设计生产公司,再到A股市场"动漫服饰第一股",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借力文化,实现了经营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跃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