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孟仪 《法制博览》2023,(21):157-159
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谣言的行政规制展开研究,先阐述了目前网络谣言行政规制的问题,如网络谣言的打击范围较宽、公共信息公开不及时和不全面、网络谣言行政规制手段单一,并提出了完善网络谣言行政规制的建议,如明确网络谣言的打击范围、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建立多元化网络谣言行政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谣言有突发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征,有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个人名誉等社会危害。本课题将从造谣者、传谣者和受谣者三个角度研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传播特点及"辟谣"机制,以结合当前热点,提出强化媒体的把关责任,及时过滤虚假信息;提高网民独立思想能力,培养成熟网民;政府的时信息发布和辟谣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康天锜 《法制博览》2023,(5):142-14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时代的便利与发展不断深化着人们的工作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娱乐,但在享有网络技术便利的同时,也要面对其带来的双重影响。面对我国近年来日益严重的“谣言狂欢”和灰色获益地带,法律一直是社会规制的重要防线,但由于突发事件自身的特点以及网络谣言日新月异的形式,其规制和治理仍存在“落不实”的问题。本文在结合突发公众事件实际案例的同时,通过高度经验化、总结性的概括,提出对突发公众事件的网络谣言犯罪刑法规制的基本思路,完善网络谣言入罪标准,通过“三步走”形成良好危机事件管理,合理界定法定刑配置,为解决网络谣言规制难题提出了有效方案,以供行业相关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4.
刘晓惠 《法制博览》2023,(1):142-144
互联网犹如“双刃剑”,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添了一系列难题。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网络谣言犯罪更是层出不穷,网络谣言在虚拟空间里快速传播,会对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主要通过概述网络谣言的概念及特征,并对网络谣言犯罪行为进行界定,分析目前我国《刑法》规制网络谣言犯罪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以期运用《刑法》更好地规制网络谣言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5.
袁乐 《法制博览》2015,(3):111-112
基于对网络谣言的规制需要,包括新浪微博等在内的各大网站正在推行网络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指将在中国使用网络者的身份和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相对应联系及统一的制度。在实践中,虽然网络实名制对减少谣言数量、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其也面临着涉嫌侵犯隐私权的问题。网络实名制的健康有效推行,需要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使之并非"独行"。  相似文献   

6.
孙利昌 《法制博览》2023,(27):38-4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短视频的兴起,网络暴力便有了良好的温床,侮辱诽谤型、网络谣言型和人肉搜索型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造成了诸多令人痛心的结果。网络暴力的治理,需要厘定网络暴力的界限和行为模式,准确认定群体性网络暴力中各参与者、帮助者的责任。网络暴力犯罪治理的路径选择有三:出台司法解释,增设“网络暴力罪”条款以及通过专门立法的形式。三种法律规制方法综合使用,能够对网络暴力行为形成全方位的有效治理。同时可以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坚持司法解释优先的原则,按步骤完成网络暴力行为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陈禹婷 《法制博览》2022,(11):145-147
随着互联网对生活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日益复杂化,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不同于传统暴力行为,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五大特点.简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发起者法律意识薄弱,为博眼球恶意引导;传播者盲目跟风,集体性攻击侮辱.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简析其中立法难处,主要有违法主...  相似文献   

8.
冯娜  姜萍 《法制博览》2023,(10):112-1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副产品“网络舆论暴力”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以网络舆情暴力的概念和分类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网络舆情暴力——网络谣言行为的规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谣言与辟谣     
叶竹盛 《南风窗》2013,(12):10-10
谚语有云: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传媒",谣言以刘翔破纪录的跨栏速度,自人类语言发明以来,就在历史上一路飞奔,从未给公众留下过惨淡退场的背影。进入微博时代,谣言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谣言虽然生命力顽强,但却绝对是  相似文献   

10.
南方朔 《南风窗》2013,(6):95-95
谣言耳语无论是哪种形态,它对一个社会都绝非好事。谣言必须尽快地防范,而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人民的有知。每种社会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类型的"谣言"。"谣言"是道听途说,是荒唐无稽的街谈巷议,或人们自以为是的恶意猜测之词。在比较早期的社会,阶级之间没有流动,互不通关,老百姓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既好奇又隔阂,这种情况最容易产生破坏性的谣言。前几年,法国  相似文献   

11.
姜贺冰 《法制博览》2023,(31):52-54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谣言类犯罪的认定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务当中常常出现认定错误、张冠李戴的情况。这样的情形十分不利于法学研究,自然也不利于实务认定。因此,需要对我国谣言类犯罪做出清晰的界定,以最大限度保障司法公正。为了这一目的,首先将实务中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判例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我国在认定谣言类犯罪上存在着标准过松或过紧、罪名之间认定错误等情形。之后,对谣言及谣言类犯罪作出界定,明确论述重点。接着将我国实务当中出现的问题做深入剖析,并为认定上的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法 ——对于谣言类犯罪的各项情形作出具体规定、对谣言类犯罪做出汇总性质的规定、在《刑法》条文中增加一些提示性的规定、对谣言类犯罪的罪状做出修正。  相似文献   

12.
颁奖辞伍皓推动党委和政府在第一时间把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告诉公众,就是要跟网络赛跑,跟谣言赛跑;掌握现代的传播技术手段、及时互动的传播手段,彻底改变官方对外宣传时效性比较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翟蕾 《法制博览》2024,(9):157-159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公共生活的虚拟延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建构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公共平台。网络快速普及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革,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色情泛滥等一系列网络公共秩序混乱的新挑战。为此,国家明确作出“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的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环境部署,需要不断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强化网络法治的宣传和普及,切实推动网络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以及广泛传播性,加之青少年身心尚未成熟,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人已经触犯了我国刑法。在公开的网络空间散布带有欺辱性质的内容或谣言涉嫌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公开他人信息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破坏社会秩序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但在非公开网络空间采取点对点式的青少年网络欺凌难以认定为犯罪。就目前实践的情况而言,应合理划分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规制范围,同时适当对犯罪圈内的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并增强青少年寻求刑法保护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建立强大的俄罗斯国家,是普京治国方略的基本目标.普京第二个任期治国方略的新特点是: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建立强大的政权体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外交上继续推行多边务实政策.目前俄罗斯的"可控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它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它既不同于苏联时期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式民主.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08,(15):10-10
周老虎.裸体官员.俯卧撑,范跑跑……如果说这些词汇有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网络。网络不仅在打架中立了头功,还凭借网络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效力,逐渐形成了自己指摘时弊的地位。由于网络便捷、即时的技术特点.通过网络征求民意也开始成为政府的决策和人大立法的一个重要途径。省委书记欢迎网民拍砖,总书记和网民交流,"网络民主"似乎呼之欲出了。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是青少年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形式,也是传统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它对青少年一代和整个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与传统有组织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有着显著的新特点。青少年网络黑帮犯罪刚刚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书勉 《法制博览》2013,(3):88-89,87
虚拟财产具有财产的价值性和可交易性,又不同于一般财产,具有特殊性。虚拟财产产生于网络游戏,近年来,虚拟财产纠纷逐渐增多。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特别是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为最为主要的虚拟财产纠纷。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性质上属于服务合同违约纠纷。由于虚拟财产的特殊性,以及玩家和服务商收集证据能力的悬殊性,双方的举证责任不应参照通常的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原则来分配,证明责任应该使用特殊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玩家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运营商承担主要但不是绝对的证明责任,并有相应的免责条款,来保证网络游戏环境秩序。  相似文献   

19.
赵义 《南风窗》2011,(8):64-67
谣言天天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生活似乎特别需要小道消息、八卦传闻等这些"佐料"。不过,此次的谣"盐"风波,以日本核安全危机为国际大背景,从必备的日用消费品开始,有幕后力量操纵,经由普通民众口耳相传,上演一场恐慌性购买食盐的狂潮,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并导致盐业股价大涨和影响到盐业改革。这是那种典型的足以撼动整个社会基本秩  相似文献   

20.
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出路--高兹的生态重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兹力图寻找一条解决危机的出路,生态重建理论则是其理论探索的结晶.生态重建理论既不同于所谓的环境主义,也不同于绿党的"非工业"乌托邦,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是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一种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