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下半年,城市房价止跌回升,2013年初,京沪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大。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月下旬,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五条"出台。按照规定,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均按20%计征个税。加码之重,始料未及。然而,调控房价的举措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相反,有人担忧新增的税赋会转嫁给购房者。这种担忧并非毫无依据,过去10年,几轮房地产调控下来,房价和房租不仅没降下来,反而双双水涨船高。房地产调控为何陷入"越调越涨"的尴尬境地?有什  相似文献   

2.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3.
全国近四十个二三线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之后,一线城市上海的房价诃控目标终于公布:涨幅低于GDP和人均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逾九成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有的涨幅超过了10%消息既出,各方关注。孰知今年2月,国家出台新一轮房市调控新政"国五条",虽不说立竿见影,但房价不降反升,多少有些让人意外舆论不禁担心:层层加码的楼市调控,  相似文献   

5.
陈鹏 《现代领导》2006,(3):16-17
2003年10月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某些城市房价直线蹿升,每平方米普遍增加了3至5千元,楼市火热,并有波及全国之势。百姓望楼兴叹,房地产商坐收渔利。2005年3月,中央启动房产新政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过快的房价增长开始得到抑制。2005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一季度上涨幅度是12.5%,一至二季度涨幅是10.1%,一至三季度涨幅是8.8%,涨幅星稳步回落态势。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为10378亿元,增长22.2%,增幅亦回落6.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罗屿 《小康》2012,(12):76-77
正"2012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这是三年来人们对"房价"关注度的首次下降,在"限购时代"开启的第三年,租房族与购房族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着快乐与无奈越临近年末,林凯的心情也就越轻松。对这个10年前贷款买房的"房奴而言,他的生活并没有像"房奴"这个词语所定义的:影响生活质量。在他看来10年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典型城市的房价涨幅,已远远超过工资上涨。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3,(3):45
回顾以往的历史,房产税试点城市的选择与其区域内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房价的变化直接相关。首批房产税试点城市并未带来理想效果,而全国楼市的非理性房价上涨、成交量持续回暖,让业内对于房产税征收城市的扩容有了新猜测。对于试点城市的选择,多数专家表示:或将选择房地产形势偏严峻,房价涨幅比较大的二三线城市。"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土地销售困难,因此需要靠开征房产税来开源。"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  相似文献   

8.
为防范房价泡沫化风险,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央行将在2016年初的基础上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尤其将加强对房地产的信贷限制和宏观审慎监管,证监会等部门以及相关城市地方政府也相继收紧调控政策。在此情形下,房价涨幅将会逐渐放缓,房价泡沫化问题也将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口的流动受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政策的影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深化改革目标,在促进人口的社会流动上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调查发现,青年人口对相关政策持积极态度的比例相对较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度不高,认为"二代现象"比较严重,实现自身理想的希望渺茫。对此,本文结合青年人对当前社会流动的态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家庭化迁移已成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新趋势。本文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少数民族家庭在城市适应过程中表现出了家庭经济抗风险能力差、构建新型"异质"社会资本能力较强、对城市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较高等特征,同时表现出了对城市户口和住房以及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针对少数民族流动家庭在城市社会中的适应情况,本文从个案、小组、社区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孙瑞灼 《乡音》2011,(6):20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措施,要求各地方政府在一季度前向社会公布当地房价调控目标。离这一大限还有一周之际,许多一线城市依然保持沉默。据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9个二、三、四线城市公布房价调控目标,其共同点就是未见降价,反见"涨"声,绝大多数城市将当  相似文献   

12.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3.
日历已翻过了2013年,中央的房价调控政策“式微”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方面统计和媒体披露,2013年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同比上涨20%,全国26个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均超过10%,69个城市的房价也呈上升趋势.就连一线城市的郊区也走出了房价的“洼地”,拉出了一条美丽的“阳线”。  相似文献   

14.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此次出手调控楼市,一改以往调控时的温吞风格,攻势凌厉,已开始初见成效,"统计称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杭州跌7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忠实代言人任志强,也一改往昔"只为富人建房"的狂傲,转而关心其民众来了。他说:房价暴跌后,"既不会让更多已拥有房产、已用贷款购买了住房的民众更高兴,也不会让那些对房价过高而恨得咬牙切齿的一群自认为买不起住房的民众高兴。"因为房价下跌会带动经济下滑、失业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贡献国,近十年来,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做出差异化的迁移决策,最终可能出现"环境贫困陷阱"。基于此,利用1994年-2009年中国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中国人口跨地区流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气温变化与人口流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降水量变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显著,即气温高于平均温度1摄氏度,人口迁移率上升0.475个百分点;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随着气温的升高,人口流动率较高,而在收入较低的贫困地区,人口流动率则较低,因此,气候变化会引发"环境贫困陷阱"。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以及加大对低收入的贫困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减轻气候变化对穷人的不利影响,从而避免"环境贫困陷阱"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刘上 《小康》2016,(4):66-67
在房价与调控"齐飞"的3月份,由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政策收紧、限购从严,二线核心城市"接棒",成为楼市最为火爆的区域。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其监测的36个主要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大涨129.90%,同比上涨83.39%。环比来看,34个城市上涨,济南本月上涨幅度最高,达703.67%,昆明次之,涨幅超400%,另外厦门、宁波和包头也有超过3倍的提升;本月环比仅南充、深圳成交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22.40%和16.53%。同比来看,34个城市上涨,杭州、惠州、天津涨幅均超2倍。  相似文献   

18.
疏解大首都     
张涛 《北京观察》2014,(4):28-29
正中心城区的功能聚集,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诸多问题,一直是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关注点。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已经成为了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但是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城市病"成为了现阶段北京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调研时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北京明确城市定位、调政疏解非首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要素流动与用地扩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钢桥  董捷 《理论月刊》2005,(2):122-125
小城镇用地扩张规律与小城镇要素流动规律紧密相关。本文主要从小城镇要素流动的动力机制、内在规律和空间模式三个方面,来揭示小城镇用地扩张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制度阻碍下“流动”与“移民”过程的不同步.它既要经历一个从“进入”城市到“融入”城市的过程,也有一个从“流动人口”向“移民”转化的问题.随着农民工的代际继替,其城市融入日益分化为“流动者”的融入与“移民”的融入两类人群的问题.这一变迁同时也标志着农民工已经开始由争取“流动权”向争取“移民权”转化,从“流动人口”的群体政治开始向“移民”的群体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