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兰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经济出现大幅度衰退,导致贫困居民和失业人数不断增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膨胀,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原来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因此,波政府从1990年起对原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强调“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经济及体制转轨的重要条件”。现将波近几年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情况及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一、医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1991年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俄罗斯对其住房制度也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大力推动住房私有化。 在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俄一直实行福利性住房制度。公民住房的建设使用与维修保养,都由政府作为向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包揽下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续通过或颁布的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令、政府决议和条例达50余项,内容涉及住房制度的各个方面,但最基本目标就是要  相似文献   

3.
1989年前,捷一直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每年国家都投入大笔资金。剧变后,随着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原来的社会福利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它使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也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捷政府本着兼顾公平与效益,国家、企业(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社会保障费用的改革原则,1992年开始对医疗、养老、社会补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现将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一、医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尽管全球经济有所复苏 ,但2002年柬埔寨的经济增长幅度下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保持审慎 ,公共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贸易体制和金融业部门的重组等方面的改革均有相当程度的进展 ,但仍需作进一步的努力。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幅度的加大和国内改革提高经济效率 ,柬埔寨的经济前景看好。宏观经济评价2002年柬埔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01年的6.3 %下降到4.5%(见图1)。但2001~2002年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却与前此的四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5.3%相近。农业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增长在过去曾由于根深蒂固的农业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农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尼最大的就业场所,农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70年为66.3%,1980年为57.4%,1993年为50.6%。预计到下个世纪初农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仍将是印尼各经济部门中最多的。 农业还是印尼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60年它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9%,1970年占47.2%,1980年为25.7%,1995年降到了17.2%。尽管比例不断下降,农业仍是仅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第三大国内生产总值来源。  相似文献   

6.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悠久,具有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特点,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但随着国情的变化也暴露出不少弊病。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两德统一后,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几经改革,但形势仍很严峻,进一步推动改革已成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转的唯一出路。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德国的社会保障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矿工们建立了储蓄基金,用以资助遇难或贫困的成员。1881年11月7日威廉一世在当时的帝国首相俾斯麦的倡议下,颁布皇帝诏书,宣布建立德国社会保障法。保障法规定,工人们…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使得古巴经济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在这种形势下,古巴90年代以来对其经济结构和制度逐步进行了改革,重点是打破外部对古封锁,重建对外经贸关系,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古巴的经济发展将会走中间道路。 一、谨慎推进经济改革 60—80年代期间,因有与社会主义国家所签订协议的保护,古巴具有稳定的出口市场,各项收支平衡,1972—198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曾达到6%。苏东剧变后,古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中断,致使1989—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5—40%,消费水平下降约30%,外资额下降了80%多,公共赤字占GDP的33%,进出口额分别下降72%和67%。 在这种形势下,古巴面对内外压力,在坚持公有制和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同时,谨慎推进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自1992年初开始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一直处在政局动荡、经济衰退、社会混乱相互交织的严重状态。加之原有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与体制转轨不相适应,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弊端。这一切导致贫困、失业、犯罪等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面对上述情况,俄调整社会政策,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以期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现将近两年来俄在医疗、养老、就业方面的改革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后蒙古国经济体制开始了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进程。随着财产私有化、物价放开、外贸开放、改革银行体制等重大措施的实施 ,旧的经济体制完全解体 ,同时也导致了生产大幅下降。199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以下简写 GDP)比 1989年下降了 2 8% ,1989~ 1993年间平均下降 7.9%。从 1994年开始蒙古国 GDP才有所回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值情况 (% )年 1990 1992 1993 19941995 1996 199719981999GDP- 2 .5 - 9.5 - 3.0 2 .3 6 .3 2 .43.3 3.5 3.5(大约 )国内生产总值年 1990 1993 1995 19971998GDP(亿图格里克 ) 10 4.6 5 16 6 2…  相似文献   

10.
古巴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改革徐世澄在巴蒂斯塔亲美独裁政权统治下的古巴,1958年全国失业人口达70万,占经济自立人口的1/3左右,其中45%在农村 ̄①。当时古巴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没有失业救济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只有职工的53% ̄②。到1959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社保市场规模的扩大、人口转型期的考验和增加财力,缩减赤字等都要求印度对现行社保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虽然印度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该制度存在过分以福利导向、忽视公共行政改革、社保福利呈现二元特征、覆盖面不足、管理专业性不强和缺乏统一监管等问题。印度社保制度改革的总体原则是坚持专业性、系统性和过渡性三个原则,涉及公务员养老金改革、新型自愿社保计划、雇员公积金计向l改革和引入私人养老保险基金等四项改革内容。印度社保制度改革对我国社保制度的改革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1978年新宪法奠定了其构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基础,这在西班牙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1985年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使得社保改革成为西班牙公共政策讨论的焦点.各利益相关者在改革路径上存在三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在维持现收现付制框架下的小幅度改革,一种是向积累制转型的激进改革,还有一种观点主张实行混合型社保制度.由于存在改革的路径依赖和可能面临的巨大转型成本-_特别是政治上的,西班牙在民主转型后的30年里并没有选择激进地改变公共保障制度,而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围绕公平和效率予以修正和调整.但目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使西班牙面临深化改革的迫切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状况 自1986年采取改革政策以来,越南经济迈入了新的阶段。1986~87年因气候不正常而停滞的农业生产其后业已恢复,急剧的通货膨胀1989年以后也已不断消除。由于外资引进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3%增至1989年的8.0%,1990年虽一时有所下降,但其后重又超过8%,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中东欧福利体系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原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剧变。当时,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并向市场经济过渡。为适应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对其福利体系进行了较为激进的改革,而捷克始终把改革的范围限定在俾斯麦或贝弗里奇模式的框架之内。捷克的保守式改革有何制度背景?结果如何?是否需要更进一步的改革?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本文通过对捷克福利制度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从捷克福利体系的建立、发展,再到不同时期捷克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全面阐述了捷克福利体系的演变轨迹,并分析了捷克现行福利体系的构成原因以及面临的压力,最后,对其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张晓艳  米军 《东北亚论坛》2007,16(2):110-115
俄罗斯养老金制度起源于前苏维埃时期。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了国家集中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资金来源多样化的、重视效率并兼顾公平的社会保障模式。新的养老金制度支付体系的实施,表明俄罗斯基本建立起了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政府预算开支已经显著降低,依靠社会集资占据主导地位。但是2000年以前的养老金制度实质上仍是前苏联时期的现收现支体系的翻版。从2001年12月起,《俄罗斯联邦强制养老保险法》、《俄罗斯联邦国家养老保障法》和《俄罗斯联邦劳动养老金法》同时开始生效。这标志着俄罗斯的养老保障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完备的有法律保障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使俄罗斯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也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指令性计划、行政管制和所有权控制转变为公共预算。社会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如社会公平、环境污染、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都需要通过预算加以解决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预算制度改革,建立新的预算机制成为俄罗斯近年来政治经济改革的全新热点和中心。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进入90年代,其经济形势仍无明显好转迹象。1990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6%,人均产值下降8%,工业生产下降8.9%。1991年虽略有好转,但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1%,人均年产值下降1%。恶性通货膨胀有所减缓,从1990年的1795%降至1991年的460%,但仍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失业率1990年为10.3%,1991年上升至11.7%,全国失业人数已达300万。1992年,农业生产获得了增长,工业仍处于萧条状态,月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0%以上。由于1992年4月和7月巴西同有关国际金融机构达成了重新安排和部分减免债务的协议,债务危机有所缓和,但外债总额仍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因此,90年代巴西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巴西经济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8.
法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创建于1945年。当时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重建法国的经济。同时,派专人研究和整理法国存在已久的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战后的社会福利制度,其原则是:创建社会福利总制度,造福所有国民;强制扣薪成立福利基金;基金会委托给社会有关机构以及投保人代表管理。1945年10月4日,戴高乐在创建社会福利制度的法令上签字,法国社会保障体制正式诞生,其间虽有些许变动,但上述基本原则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加利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适应现实要求。因此,从1991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95年以后更加快了改革进程。但从目前情况看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亟须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1989年剧变后,开始实施政治、经济、外交全方位转轨。10年来,匈初步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制和市场经济框架,但尚不健全,“回归欧洲”的外交战略取得一定突破,但仍任重道远。 一、政 治 匈牙利剧变中曾被称为中东欧国家中的“和平之岛”,迄今,匈仍是该地区唯一能够每任政府维持届满、政权平稳交接的国家,其政治转轨进程呈“稳中有变”的特点。 (一)多党政治体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