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只活了36岁。他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主要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就义前,瞿秋白已清醒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沉着、镇定,挥笔写下了多首诗篇,现在流传下来的共有7首,瞿秋白还把曾经拥有过的浪漫、热情、执着、苦闷、困惑、坚定等等,以本来的面目留在2万多字的《多余的话》中,就是这篇《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瞿秋白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今年是瞿秋白诞辰11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看看瞿秋白去世后,发生在瞿秋白身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这句联句书赠瞿秋白。由此可见 ,鲁迅其时已将瞿秋白引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之间的友谊 ,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鲁迅给瞿秋白回信 ,首以“敬爱的 J.K.同志”相称193 1年 1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而此时 ,他的肺病又不时发作 ,为此 ,中央批准他在上海养病。这时的心情 ,用他自己在《多余的话》中所表露的言语来说 ,是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  相似文献   

3.
<正>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曾不远万里到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考察采访,书写了一首先行者之歌。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把中国从沉睡中唤醒。这年,20岁的瞿秋白正在北京俄文专修馆读书。他投身到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并开始探寻救国救民之道。与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  相似文献   

4.
正青少年时期写的《咏菊》诗和《哭母》诗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母亲金璇出生于书香世家。在父母的影响下,瞿秋白从懂事起就认真学习。1909年春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1913年,十四岁的瞿秋白见秋菊凌霜,即写了一首嵌入自己名字的五绝《咏菊》,诗曰"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在赞颂秋菊高洁耐寒,寄托高尚志向与情操的同时,又巧妙地在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字,即霜、秋白三字。瞿秋白出生后,因  相似文献   

5.
徐启基先生在《中共党史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上著文,评价瞿秋白的绝笔诗认为:“这首绝笔诗,反映了这样一种健康思想:他由于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虽身处逆境也不忧伤”。笔者对这一结论略有不同意见,现提出以下看法就教于方家。瞿秋白的绝笔诗题为《偶成·集唐人句》,由序、诗和跋语组成(此处不再赘引),其中叙述了夜梦景象、翌日因感读诗、集句得诗与临行言志的过程。全篇记述完整,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是我们研究霍秋白当时心境和理解这首诗的第一手资料。同样,瞿秋白在狱中所写的长文《多余的话》和其他诗作,也是…  相似文献   

6.
从1931年9月开始,尽管瞿秋白已离开中共中央权力核心,但国民党政府仍把他作为"共党要犯"重点搜捕。对于瞿秋白这样的"钦定要犯",谁家藏匿,一旦被国民党当局发现,不但免不了牢狱之灾,说不定还得杀头,但鲁迅为了保护瞿秋白却不惜以身试"法"。瞿秋白曾对人讲,鲁迅在他危难之中临危不惧地保护了他。  相似文献   

7.
他本是富家子弟,却不求功名利禄,矢志报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的安全;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他就是谢澹如先生,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一位忠实朋友。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的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相似文献   

8.
1950年12月31日,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毛泽东读着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请他为瞿秋白遗集题词的来信陷入沉思。良久,他提笔展纸,写下一段话: 瞿秋白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  相似文献   

9.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0.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心仪神往。在瞿秋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冒险给予他真诚、无私的帮助,使瞿秋白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1.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4月被关押在福建长汀国民党第三十六八师师部.瞿秋白身陷囹圄,坚信革命必胜.他不仅向看守的官兵宣旦传革命道理,而且在狱中写了许多诗词,刻了许多图章.凡是向他求刻图章或索要诗词的官兵,他都一一满足要求.瞿秋白在  相似文献   

12.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1935年被捕后在国民党狱中留下的一篇特殊文字。没有这篇《多余的话》,以瞿秋白对革命的贡献,以他慷慨赴死、义薄云天的英雄壮举,毫无疑问应牢牢镌刻在共和国的烈士纪念碑上。然而,正是由于这篇《多余的话》,使得瞿秋白身后并不安宁,荣辱毁誉,大褒大贬伴随了他几十年。那么,瞿秋白为何要写《多余的话》?这是“叛徒的供状”吗?它真的多余吗?读罢此文,相信你会对瞿秋白以及他的《多余的话》有更公正、更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在书赠瞿秋白的条幅上写下的话。瞿秋白是被鲁迅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彼此之间建立的友谊却深沉厚重。在瞿秋白处于生命危险、生活最为困难的境遇时,是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他最真诚、无私的帮助,这才让瞿秋白有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4.
《党史天地》2007,(8):8-9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宛希先、陈仕榘支持毛泽东兵退湘南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曾在同部分政治局委员商量分工时,提了毛泽东。瞿秋白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华。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经瞿秋白手问世后,不仅震动中国,连共产国际也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和瞿秋白可为难得的知音。但当瞿秋白要毛泽东留在中央当宣传部长时,毛泽东婉拒了,他决心上山下湖,与绿林好汉交朋友,做改造土匪工作。国共分裂,国民党要杀共产党,眼下头等事是要抓枪杆子。瞿秋白无奈,批准了毛泽东的《湘南暴动计划》。毛泽东还要求中央从南昌暴动部队派一、二个团参加他计划中的秋收起义,瞿秋白同意了。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为什么会由一个情感细腻、诗词书画皆精的传统文人转变为一个主张暴力革命的职业革命家?本文的结论是,母亲的自杀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由此形成的自杀情结贯穿了瞿秋白的后半生,这种情结始终激励着、也可以说是驱使着瞿秋白在革命道路上疾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为什么会由一个情感细腻、诗词书画皆精的传统文人转变为一个主张暴力革命的职业革命家?本文的结论是,母亲的自杀深深地影响了瞿秋白,由此形成的自杀情结贯穿了瞿秋白的后半生,这种情结始终激励着、也可以说是驱使着瞿秋白在革命道路上疾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7.
陈家鹦  万霞 《党史文苑》2008,(12):30-34
谢澹如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线上的忠实朋友。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便与冯雪峰结为挚友,是一位充满理想的文学青年;三十年代冒着危险投入“左联”文化活动,曾掩护瞿秋白夫妇渡过危机:瞿秋白、方志敏牺牲后。他又在白色恐怖的社会环境下保存并出版了烈士文稿……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珍藏的大量有关鲁迅、瞿秋白、茅盾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在36年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广东,并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广州是瞿秋白回国后政治生涯的起点。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瞿秋白赢得了共产国际、中国其产党各方人士的信任、尊重与认可。瞿秋白多次南下广州,也催生了他与王剑虹的那段不寻常的师生恋。  相似文献   

19.
正瞿秋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4年2月正式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简称教育部)部长兼该部艺术局局长,开始领导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瞿秋白领导了中央苏区红色戏剧的创作、演出和出版活动,审定通过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简章》等一系列关于戏剧活动的规章制度,为苏区戏剧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功绩永载人民戏剧史册。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虽然很早就开始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但他更喜欢做文艺工作。瞿秋白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根据瞿秋白个人的叙述,他自认是"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20.
关于瞿秋白有几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他自己在文章《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及《多余的话》里曾多处提到,但都语焉不详.其他一些资料都将瞿秋白弟妹的人数、名字及其排行弄得非常混乱。不少书报资料上.还说瞿秋白有6个弟弟妹妹.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据比瞿秋白小1岁的妹妹瞿轶群回忆.瞿秋白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