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传播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他在国内率先宣传马列主义、苏俄社会主义,倡导"劳知一气",推动了赤色工会的创建,成为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总设计师与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通过对工运实践的不断探索与认知积累,也形成他的工运理论与方略。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随着“劳工神圣”思潮的风行,“与劳工为伍”成为响应时代潮流的呼声。从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工农群众开展讲演,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再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以长辛店工运工作为基础向北方各地工人组织扩展,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前后深入群众问题上的探索和实践情况。其中,“工学界限”问题曾一度影响了革命宣传和组织深入。面对这个问题,早期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深入工人群众的工作方向,踏实、务实、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最终弥合了工学界限,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积累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展群众工作的最初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坚定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各级干部的看家本领。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经验启示,也有现实的迫切需要。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及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它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命运,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命运紧密相连,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之所以能在短短的 80年间取得辉煌成就 ,是因为她始终追求马克思主义这种唯一正确的信仰。我们党对正确信仰的追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形成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共产党诞生 ;把正确信仰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新中国诞生 ;实践正确信仰 ,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坚持正确信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要求 ,建设永立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只要执着追求正确信仰 ,中国就有希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究认为,劳模精神与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同根同源,都是由同一社会历史场景型塑而成的精神标识和精神样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理论同中央苏区劳动生产和政治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再造和话语创新,构建出中央苏区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第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共产主义劳动伦理的生动写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后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气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红色血脉和基因的“根”和“魂”。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是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条主线。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代际传承的客观规律,红色血脉和基因赓续的内在要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都决定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青年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难得的人生际遇,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这个根出发,赓续红色血脉和基因,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7.
项水伦 《工友》2006,(10):19-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这种先进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特征的变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胡锦涛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角度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崇高的理想抱负、远大的政治眼光、开拓进取的生命特质和勇于变革的时代精神,并以"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品行信仰;"厚德载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时代需求;"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拼搏意识;"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的理想气节;"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气质;"胸怀大局、纪律严明"的历史传统;"埋头苦干、爱岗敬业"的道德风貌而始终洋溢着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时代风范。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其本身与西化相关联,作为意识具有其阶级性。在互联网影响下,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党的合法性造成了消极影响。唯有通过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进一步灌输正确历史,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辨别能力,提高大学生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