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稚庐 《春秋》2010,(5):45-46
在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孝”字当头。历代帝王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种种怪诞行径竟传为美谈。父母的“吴天罔极之深思”让子女不知如何报答才好,最起码要“生则养之以礼。死则丧之以礼”。这里所谓的“礼”。无非是儒家的那套货色。《大清会典》有丧礼规定。人民国后,  相似文献   

2.
王玢诗 《思想战线》2011,(Z1):500-501
本文通过分析《林中之死》中反映的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格林姆斯太太及她的一生的象征意义,认为《林中之死》清楚地表达了安德森的宗教观,即,人类注定是要受苦的;被上帝选种的人在苦难的尽头将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在其早年作品《存在与时间》中,他将死亡界说为一种“我的死”。“我的死”并非海德格尔的文学性发挥,而是奠基于坚固的逻辑性基石。本文在深耕《存在与时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四个环节的展开,还原呈现了海德格尔对“我的死”的逻辑建构。第一,对“死亡”进行语言学澄清,以将死亡从日常性中抽离出来;第二,论证“死亡”的必然性,从而突出了死亡问题的紧迫性与不可逃避性;第三,论证“死亡”的“向来我属性”(Jemeinlichkeit),从而标画出死亡的主体性;第四,指明死亡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从而揭示出死亡的生存论内蕴。至此,“我的死”最终呈现为:此在(Dasein)唯有在本己的死亡可能性中“先行(vorlaufen)到死”,才能本真的开展自己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丛莲 《今日海南》2007,(10):7-7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里来,每天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了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而非“以鸟养鸟”,即没有顺乌之性养鸟,而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拂乌之性养鸟。鸟死之悲哀,在于“以己养鸟”所致。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环球时报》报道,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的展明五金制品公司员工刘汉黄因工伤断掌向厂方索讨赔偿金不成,便于6月15日中午持弹簧刀刺杀台商老板及其他高管,造成两死一重伤的·惨烈局面。“凶手本来要杀的人是我啊!二哥他根本就是无辜被害!”6月16日,东莞台商林骏宏在电话中重述刘汉黄行凶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某啤酒品牌广告大致内容是,屈原悲愤地站在江边,口里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出要投江的架势。这时,坐在屈原身后的一名现代打扮的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还能求索啥?”屈原听了此话后一扫愁容,笑逐颜开,与这名现代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竟然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屈原如此广而告之,无非就是想利用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是我国的文化发源地,关于一个人死亡后的丧葬问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古风旧俗。过去,人死了,忌讳一个死字,叫“老了”。死在家里,称做“寿终正寝”。人咽了气,要烧“倒头纸”。富裕人家还要烧倒头人、轿子、轿车。倒头人指纸扎的童男童女。然后丧家子女分头向各亲友家报  相似文献   

8.
贾宏声走了,以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走了。他是坠楼而亡。而理解他的人看到的却是他在天空中孤傲的飞翔。只是这一次,他飞得更远了。就像《苏州河》里周迅演的牡丹,梳着两只清纯的小辫,纵身一跃,飞进苏州河里。她说,如果我死了,我要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你。贾宏声会不会变成一只飞鸟,回到爱他的人中间?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7,(7):6-6
6月一期《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文章是“香港的未来:晴间有云”。在这篇报道中,作者承认,1995年《时代》姐妹杂志《财富》关于“香港之死”的预言是错误的,今天的香港比回归前更有活力,尽管香港未来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10.
某妈,牵女儿走在路上,后面跟了一串儿手持黑塑料夹的男女,一路追着唤:大姐,小姐,姐姐——叫这么甜,是想让她周末带孩子去上一堂免费的网络教育课。孩子妈坚决不停下脚步,抱定信念一直往前走。孩子死拉住妈,拖着哭腔喊:我要去!我要去!场面仿佛当年高玉宝喊:“我要上学。”这个自  相似文献   

11.
新语     
《小康》2009,(9):18-18
“被就业”;“发烧死”;“24公里下车”;“楼滚滚”&“楼脆脆”;“北京4700”。  相似文献   

12.
人活到一定份儿上,可以不说事情,只说人物。用死和活着对答。  相似文献   

13.
临界 《就业与保障》2006,(11):32-33
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他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相似文献   

14.
开发有道的关键,就在“出入以度”四个字上。所谓“度”,表面看好像是“数”或大或小的技术问题,骨子里却是文明意识和思维方法问题。现在,发展要讲谐调,社会要讲和合。以(《周易》为根底的中国古典思维方法,讲求二二相对,但更讲相交相合,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八卦中乾与坤、坎与离两对卦具有解释生命现象的象征意义。天地乾坤相合而为大自然,人秉天地之气,坎(肾)离(心)相交合而为“生人”(具有生命体征的活人)。心火由上而下,肾精由下而上,水火相交相合,此称“相济(既济)”,人体健康,元气充沛。无论心过弱火过旺,或火过弱心过旺,直到肾水熄了心火,或心火灭了肾水,均称“(生命)未济”,萎靡不振,恹恹有疾,久病不治则死。  相似文献   

15.
生涯驿站     
《劳动保障世界》2010,(4):63-63
幽默五则 吝啬 乞丐来到一位太太门前。 “请帮帮忙吧,太太!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剩了两天的饭你要不要?” “我要,太太。” “那你后天来吧。”  相似文献   

16.
讲《史记》的王立群教授也很会讲故事。他讲的很多故事与人生有关,并由此总结出人生“四行”:“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要行;第四,身体要行!”人生有这“四行”便会一路幸福。  相似文献   

17.
得与德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还活着呢?因为他有德但可能无得;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呢?因 为他无德但可能有得。  得,即索取,个人向社会取得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德,即奉献,个人对 社会做出的贡献。人不能不“得”,也不能无“德”,“德”是首位和基础,“得”是条件 和保证。  贡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 。所以,贡献应该居于首位,人不能无“德”。  人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个人从社…  相似文献   

18.
书,既要泛读,又要精读。这要看个人爱好,也要看什么书和什么人读。我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也佩服学究们把历史事件“研磨”成粉末,再“还原”,我还享受央视名嘴信手拈来的各种典故,还有法国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对“高老头”入木三分的刻划,  相似文献   

19.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相似文献   

20.
《豹变》与《我们的时代》都是有生命意识贯穿始终的短篇循环体小说。在现代主义视野下,二者的生命意识同中有异:同样是在向死而生中追寻生命的价值,木心作品的主人公们是柔中带刚的名优,海明威作品的主人公们则是一群刚毅、血性的硬汉;在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时,木心用诗性智慧驻足追索,海明威用行动奋力抗争。他们的生命意识书写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同时,为现代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