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恒 《求是》1998,(12)
1997年,是振兴民族电影事业的重要一年。广大电影工作者扎实工作,奋力拼搏,沿着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投身“九五五○工程”的艺术实践,拍出了一批思想、艺术质量较好,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影片。《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非常爱情》、《灯塔世家》、《快乐天使》、《花季雨季》、《惹事生非》、《燃烧的港湾》、《挺立潮头》就是在这一年里涌现出来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自1958年建厂以来,从一个只能依靠外援拍片的小厂,发展成为今天能独立生产故事片、艺术片、新闻片以及蒙古语译制片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由于我厂立足边疆,坚持以少数民族生活题材为特色,先后生产了70多部故事片和700多部译制片,拍出了像《月光下的小屋》、《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优秀影片,并且培养出了像塞夫、麦丽丝、江浩、艾丽娅、萨仁高娃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专业艺术人才。随着国家将计划经济下成长起来的电影厂推向市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也和其他电影厂一样,遇到了前…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10,(11):17-20
近半个世纪前,一部描写抗美援朝那气壮山河的战争史诗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已经牢牢植根于我们这个民族血肉的经典英雄形象。影片主人公王成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整整震撼了几代人的心灵。一部优秀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部电影名叫《英雄儿女》。  相似文献   

4.
精神的凯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观感●李英姿《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一部表现当代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影片,在国产影片与外国大片竞争中,创电影票房近年最高水平,受到不同层次人们的喜爱。这一方面表明影片满足了观众对艺术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表明,充溢于影片中的...  相似文献   

5.
党建信息     
《先锋队》1994,(2)
党建信息我省举办"反腐倡廉电影主题演讲"比赛为配合全省反腐败斗争的开展,去年九月,我省开展了"反腐倡廉电影教育月"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了《新中国第一大案》、《焦裕禄》、《蒋筑英》等一批反腐倡廉优秀教育影片。在组织观看座谈的基础上,最近由省纪委牵...  相似文献   

6.
吕瑞华 《新长征》2009,(9):10-11
我省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主要是依托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一电影基地。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白成立以来,生产了大量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优秀影片,拍摄出新中国电影的七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桥》;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相似文献   

7.
袁成亮 《党史博览》2008,(12):34-37
近年来,随着达赖集团分裂西藏活动的不断升级,旧西藏农奴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媒体关于旧西藏农奴制的大量报道使他们很容易想起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名叫《农奴》的电影。这部影片用艺术的手段真实地再现了旧西藏农奴制下农奴的悲惨生活,被看做是当代电影艺术创作的一个奇迹,与后来的《红河谷》被认为是关于西藏题材最好的两部影片。电影《农奴》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本文将笔者所接触的材料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春紫 《党史纵横》2013,(10):50-52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惊险战斗故事的优秀影片《奇袭》,在当年可是家喻户晓。影片一经播放,在社会上就获得了如潮的好评。特别是影片的主角——英雄的侦察连长“方勇”形象深入人心。其实电影《奇袭》所反映的故事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故事,侦察连长“方勇”的原型人物就是时任38军侦察科副科长的“张魁印”。  相似文献   

9.
影片《公仆》用电影的语言,让一位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好公仆谷文昌穿越数十年的时空,来到人们面前。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同志观看影片后,高度评价了《公仆》对老党员谷文昌辉煌形象的成功塑造,  相似文献   

10.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6,(12):38-40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一提起《海霞》这部影片,相信已过而立之年的人耳边就会响起影片中这首旋律优美、曲调婉转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与电影《海霞》一起,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与同期的《创业》、《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一起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数不多的几部优秀影片.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影片,在其创作及上映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波折.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六朝古都浮华地,十里秦淮脂粉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京,曾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文化名人。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秦淮河畔曾走出过一位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娜拉”,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王苹!对于王苹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人们一定知道这些电影:《柳堡的故事》、《霓虹灯下的哨兵》、《闪闪的红星》等,这些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优秀影片就是出自王苹之手。  相似文献   

12.
李记 《新长征》2009,(7):21-23
提起长春电影制片厂,人们都知道,那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影自诞生以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向国内外观众提供了大量的高品味的艺术精品,如《白毛女》、《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刘三姐》、《五朵金花》、《人到中年》、《小字辈》等影片深受中外观众好评并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相似文献   

13.
天津电影制片厂新近摄制的戏曲影片《华子良》,是根据天津京剧院创作的同名现代京剧改编的。该剧是天津第一部荣获文化部“文华奖”的剧目,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部影片在同名舞台剧已经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运用新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可以说是戏曲影片创作上的新收获。小说《红岩》问世已近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的生命力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减弱。早些年,《红岩魂》大型革命烈士事迹展览激动京城,继而激动全国,这充分说明革命英雄主义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所追求的崇高境界。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  相似文献   

14.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  相似文献   

15.
十面来风     
正电影《侗族大歌》获美国休斯顿电影节大奖当地时间4月16日晚,第49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举行闭幕式颁奖典礼,由贵州黔东南籍侗族导演欧丑丑编剧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入围并获得两项大奖。电影《侗族大歌》是唯一被国家民委、中国作协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代表侗族题材的影片,影片用24首侗族歌谣,讲述三位侗族歌师之间跨越60年的爱情史诗,以独特的视角、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史诗般的故事、极高的艺术品质以及演员的精湛细腻表演,征服了电影节评审团。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8年,1979年由国务院批准恢复故事片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拍摄民族题材影片的路子。我们坚持“抓浓郁民族特色题材,树品牌立足市场”的宗旨和意识,以民族化、精品化、特色化、多样化为努力方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思想、艺术、观赏三性统一的优秀作品,如:《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珠拉的故事》、《月光下的小屋》、《心跳墨脱》等。集体与个人先后在国内、国外获得110余项大奖(国际奖有:美国费城国际电影节、东亚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西班牙国际电影节等奖项;国内奖有:华表奖、金鸡奖、骏马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有的影片先后代表我国出访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德国、西班牙、埃及、日本等国,并多次代表我国赴多个国家参展参赛。在努力抓民族题材的同时,力争拍出两个效益俱佳的影片,一些优秀影片在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了较好的收效。  相似文献   

17.
阿锋 《前线》1962,(22)
电影《李双双》是一部以公社化后的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影片。影片在公社化的广阔背景上,描写了维护集体利益、巩固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私有观念、富裕农民的自发势力之间的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尖锐斗争,塑造了崭新的公社社员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公社化运动在人们思想上  相似文献   

18.
丁荫楠是国家一级导演,从事电影工作44年。他执导的影片先后获得“百花奖”、“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他本人也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多年来,丁荫楠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在政治追求上同样矢志不渝,风雨不泯入党志。1986年,在24年内交了14份入党申请书的丁荫楠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他47岁。  相似文献   

19.
武训、电影《武训传》及建国初期开展的批判王善中1951年春,电影《武训传》上映,影片赞扬了“武训精神”。不久,该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批判,连武训本人也未能幸免。然而,当时那种群众运动式的批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看待这部电影和武训本人的问题,以至于几...  相似文献   

20.
1950年底,由孙瑜编导、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年之后,针对这部电影竟掀起一场全国性大批判,该影片随之被禁止上映,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掀起的对文化作品的大批判。孙瑜作为《武训传》的编导,亲历了《武训传》拍摄和被禁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