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继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严重危害的错误社会思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逐步渗透到文化领域,并呈现出诸多突出表象,影响恶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对之进行系统梳理,掌握其发展动向,分析和厘淸其渗透机制,从而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批判,打赢这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战。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伺机冒头。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社会政治思潮,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花样翻新,呈现出在时机上"顺势而为"、在内容上混淆是非、在策略上全面出击的特点。此外,历史虚无主义已跳出历史领域,正向其他领域蔓延,与其他错误思潮形成合流。对于这股违背历史真实、违背党心民意的错误思潮,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掌握话语权、守住底线。  相似文献   

4.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在当下呈现出学术政治化、历史娱乐化等时代表征。在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历史虚无主义宣扬"告别革命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成冲击;污名化党史国史,侵袭大学生对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诋毁传统文化,腐蚀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研究表明,大学生迷惑于历史虚无主义,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变迁影响密切关联,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相对不足"密不可分,而历史虚无主义欺骗性、鼓动性的话语逻辑也相当程度上契合了大学生求新猎奇的认知心理特点,借助新媒体手段,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显得更加肆无忌惮。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仍然是危害巨大的错误思潮,在网络、微信、微博、杂志、影视中泛滥,并呈现新特征。这一思潮对历史的否认和批判有着较为明确的政治诉求,不仅松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在"意识形态终结"论蔓延、西式教条主义形成和错误理解学术创新的思想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明显的价值取向和对宣传鼓动效应的追求,是一种错误的政治思潮;其危害在于破坏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它通过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瓦解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瓦解大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通过重述历史,造成人们历史观和历史认知的混乱。当前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重点是要学习、树立唯物史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保持理论上的清醒。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与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构成当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从唯物史观考察,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它带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和政治诉求,实质是要通过否定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消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动摇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当前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对执政党的合法性具有重要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科学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不顾基本史实,利用网络媒体散布谎言、制造舆论和政治混乱,玷污和贬损历史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因此一直被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深刻批判。在党中央指引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界2015年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处处打胜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四面出击、乱打乱咬、乱了阵脚,频频踩踏红线,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几种突出的错误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复杂化以及全媒体时代新兴媒介的参与,为错误思潮的传播、发酵、流行提供了时代境遇。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承担的"中介"角色以及当下错误思潮在理论建构、传播载体、受众聚焦等方面的改良,很大程度上造成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信任缺失和认同危机。文章从社会思潮的功能和错误思潮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方式入手,分析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本质,对抵制和瓦解错误思潮对社会成员的思想侵蚀,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眼光对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具有极为现实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培育历史眼光,推进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中要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真正站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争夺和侵蚀的重点对象,故从某种程度上说,青年政治社会化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在当代中国,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恢复历史为幌子,企图对青年政治社会化进行颠覆性破坏,以达到摧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厦、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乃至颠覆中国国家政权之目的。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环境变化多端的当今,深刻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新时期盛行之因,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提振青年政治信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法规制新媒体内容,是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并借新媒体之势日渐泛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形势紧迫、责任重大。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不利影响,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有力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敢于亮剑,主动出击,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政治虚无主义错误地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国家、反对一切政治统治,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淖;割裂了个别与整体、短期和长期、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政治虚无主义者很容易在关键时候守不住底线,在政治生活中放弃使命和担当,成为丧失道德底线的腐化堕落分子。要敢于直面政治虚无主义,勇于进行理论斗争。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5.
魏强  王娟 《理论月刊》2014,(1):161-164
整体观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深刻分析和科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对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无裨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文献考察,可以发现: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愈加重视,重点愈加突出,逐渐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层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核,尽管如此,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研究的方法单一、影响效度研究不够等问题已经凸显,亟待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系统研究、多元研究和影响效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现实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就在于经它歪曲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成了"病史""罪史"。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历史认知碎片化,历史共识空虚化,恶化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态,污染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境,削弱了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观所涉及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柱石,是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对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唯物史观审视下,历史虚无主义清晰地暴露出其反历史、反科学的唯心史观本质。广大国史工作者必须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抽象的"人性论"消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错误的历史研究范式冲击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通过夸大历史错误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虚无主义采取隐蔽性、迷惑性的手段,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我们要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手段及其消极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对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变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是中国革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影响大、危害深的社会思潮,其形成和发展有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否定中国革命史为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手法否定和歪曲历史,力图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为"罪史",为全盘西化寻找历史依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它妨碍人们对历史的科学认知,割裂革命与建设、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它妨碍历史共识与政治共识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